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637节

“陛下,请先走,微臣为陛下断后!”宇文温向着小皇帝笑了笑,随即转头就走。

片刻之间,宇文温和尉迟靖已经做出决定,宇文温留下和几名禁军将领压阵断后,而尉迟靖带着皇帝同骑一匹马,向南疾驰而去,数百骑兵紧紧跟随。

“隋军来了!大家向马车靠拢!准备接战!”

宇文温高声喊叫着,消息传了出去,整个队伍开始波动,有反应快的人已经吓得面色发白,而有的还没回过神,相互间面面相觑,有人回头看去,随后吓得大喊大叫起来。

“隋军来了,隋军来了!”

“快,向我靠拢,向马车靠拢,拿起所有能拿得东西当武器,结阵,结阵!”禁军将领高声喊着,指挥手下向自己聚集,宇文温分开人群,向着队伍中部跑去。

他做出了决断,那就是亲自断后,不是脑残要搏出位,实在是只能如此,如今的周国可以没有西阳郡公宇文温,可不能没有皇帝宇文乾铿。

宇文乾铿若是死了,谁来继位?杞国公宇文亮?杞国公世子宇文明?还是西阳郡公宇文温?这都不可能,成年宗室上位,尉迟一系会甘心么?

那么让下一辈的小宇文们来继位?那他们的爷爷宇文亮、父亲宇文明或宇文温怎么办?当摄政王?那丞相尉迟迥该如何自处?谁来掌握朝廷大权?

如真是这样,也只有宇文温的嫡子宇文维城合适,因为他身上同时流着宇文氏和尉迟氏的血,能让双方都可以接受,可即便如此仍不能解决问题。

无论是哪个宇文称帝,肯定是遵循就近原则,留在山南自己的地盘,如果新帝不愿去邺城,那么邺城的尉迟丞相会来山南?

所以尉迟氏很大的几率会冷眼旁观,任由隋军攻破山南,他们便可以‘无可奈何’的自立了。

一如当年萧梁故事,梁元帝萧绎所在的江陵被西魏军攻破后,梁国最后的生机也断了,大将陈霸先在建康取而代之,建立陈国。

宇文乾铿现在不能死,他若是死了那么周国便会走向末路,所以宇文温面临残酷的选择,但答案也很简单:让宇文乾铿赶紧走,想尽办法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敌军杀来,皇帝必须走,指挥禁军、侍卫的左宫伯也跟着撤了,总要有个有些分量的人留下来压阵,指挥人员拦截敌军,宇文温虽然不是禁军或侍卫的上司,但好歹是宗室。

若是宇文家的人都溜了,那谁还愿意为宇文家玩命?

留下来的人就是肉盾,要尽可能阻滞隋军的冲锋速度,为皇帝撤退争取宝贵的时间,只有宇文温能用那也许不怎么灵光的宗室名号,来号召大家玩命。

也许他会死,但只要小皇帝安然无恙,周国那微妙的权力平衡就能保住,只要周国在,那就有宇文氏的生存空间,也有了宇文温妻儿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他的决断,一如当年在长安,他愿意以自己的命,对掉杨坚的命,换得大周江山稳固,换得家人生路。

另一个原因是随行的周法明、田益龙以及护卫们,还在队伍的中后位置,时间已经不够让他们开溜,只能抱团硬扛了。

他不能丢下自己人逃命!

宇文温是宗室,所以能够骑马跟在天子车驾左右,而周法明、田益龙只能和其他随行人员一样,排在队伍中间前进,一旦队伍大乱,甚至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周法明、田益龙跟着宇文温来邺城,所以宇文温要将他们好好的带回巴州,如果就这么丢下自己人溜了,有何脸面回去。

这就是一军主帅丢下自己的兵临阵脱逃!

他很快找到周法明等人,连着张定发和张鱼等护卫都在一起,见着宇文温后都是不约而同的问道:“这怎么回事,隋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不管那么多了,现在听我指挥,抄家伙背靠马车结阵,阻塞道路拦截隋军,为陛下殿后!”

马蹄声起,汹涌而来的隋军骑兵已经逼近队伍,人们惊慌失措的到处乱跑,有的听从指挥聚到马车边,而更多的人则是向道路两边的旷野逃去。

面对着即将杀来的敌军,整支队伍果然瞬间大乱,将领们奋力高喊着,却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阵型,唯有那些禁军和侍卫回过神来,向着马车靠近,试图聚在一起。

骑兵冲锋其势已成,然而己方阵型散乱如待宰羔羊,唯有以血肉之躯硬扛,希望求得一线生机,宇文温攀上一辆马车,站直身子后拔出佩刀奋力高呼:“我乃大周宗室宇文温,诸军与我一起杀敌!!”

第一百一十九章 螳臂当车

行军总管杨素率军冲锋,见着前方官道上那一长条队伍,他的心激动地几乎要跳出来:周国皇帝的车驾,终于被他咬住了!

昨日奇袭拿下真定城,按照计划应该加固城防布置防务,准备迎接随后而来的周军反扑,可是从俘虏的周国吏员口中,杨素得知周国皇帝就在南边的襄国。

宇文乾铿,为赵王宇文招幼子,当年宇文招之国,便是在襄国的封地居住,如今小皇帝到襄国来,大约是要在故居住上几日。

听到了这个让人激动的消息,杨素又找来几名被俘吏员,从不同人口中确定这一消息后,他没再犹豫,立刻决定率领骑兵出击。

只说了一句话就把城防事务交给副将,杨素调集了所有能够调集的骑兵,随便带了些干粮,一人双马立刻上路,向着南边的襄国方向疾驰而去。

既然来了,那就不用走了,跟着我到长安走一遭,到九泉之下和你那些堂叔伯兄弟作伴去吧!

周国皇帝在襄国,他要奇袭一击而中,争取时间是首当其冲,可接下来怎么办也很重要,皇帝是在襄国城里,还是在城外?

如果在城中,那么他们就得夺门而入,在城里狭窄的街道上激战,这样很容易耽误时间,被禁军死死守住要道,无法攻入皇帝行宫。

如果对方是在城外就好办得多,虽然皇帝出行必有禁军护卫,连带着宫廷侍卫一起,战斗力不容小觑,但这在杨素看来,不过土鸡瓦狗罢了。

他带着自己的部曲,还有军中精锐,只要能出其不意的发动袭击,那对方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如何选择袭击方式,是最关键的问题。

周帝的行程,那几个在真定被俘的吏员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杨素有着自己的判断:重阳节快到了,这种重大节日皇帝必然在京师大宴群臣。

襄国距离邺城大约一百六七十里,按着皇帝车驾那庞大的规模,每日的行进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杨素当年也曾随着皇帝出行,知道队伍里会有大批人是步行的,所以每日的行进速度也就四十里左右。

若要赶在重阳节之前回到邺城,皇帝须得这两日启程回京,所以杨素判断宇文乾铿的车队极有可能会离开襄国,而他的机会是稍纵即逝。

真定到襄国大约两百三四十里,策马疾驰要一昼夜,赶到襄国后再往南六十多里是洺州郡治易阳,杨素的机会就在这段路上,若是没咬到,那就空欢喜一场。

反过来会连累真定的防守,进而影响到主力攻打幽州的布局,连带着波及朝廷的全盘大计,这种责任,可不光夺爵罢官那么简单。
首节 上一节 63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