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572节

“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

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

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

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

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

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限值,鍮石的产量并不高。

得益于那一世的科普,宇文温对于黄铜能够冒充黄金的事情记忆深刻,但他没本事探知含锌的矿石,所以“点铜成金”发家的想法一直不能实现。

不过如今这刘道长似乎有办法,所以见着这几粒黄铜,他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大批量冶炼,然后就...嘿嘿嘿。

“郎君?”刘杨在一旁问道,他见着宇文温似乎在傻笑,有些担心对方食言,要是没了‘机缘’可就没了机会。

宇文温干咳一声,随即想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刘道长,这鍮石是如何炼出来的?莫非是用矿石和铜连着木炭一起合炼的么?”

“郎君果然听说过如何炼制鍮石。”刘杨点点头,“只是贫道摸索多年,用的是另一种办法。”

‘扯把你就,炼锌术可是要到明代才成熟...魂淡,莫非你已经摸索出来了!太不可思议了!’宇文温心中颇为惊讶,他迟疑片刻后开口问道:“莫非刘道长能提炼出一种东西,再和铜一起合炼就能炼出这鍮石?”

“正是,贫道所称秘术,便是如何提炼此物。”

宇文温看着这位道士,见其颇为自信的样子,心思便活络起来。

大批量冶炼黄铜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炼出金属锌,再将其与金属铜一起炼出铜锌合金,这工艺得到明代中后期才出现,那时才有了“黄铜”的称呼。

以锌矿石点化红铜为黄铜的技艺,世界上许多地区很早就掌握了,但炼出金属锌的技术则相当晚才出现,因为锌是最难冶炼的金属之一。

按照化学老师当年的科普,通过残留的记忆,宇文温知道锌在明代时又叫‘倭铅’。

当然不是因为只有倭国才能冶炼,而是当时东南沿海正在闹倭寇,而金属锌“似铅而性猛”。“此物无铜收伏,入火即成烟飞去”,所以就给它取了这个怪名。

古法炼锌是怎么回事,宇文温不知道,只记得老师说过,在古代,炼锌术的发明是一项冶金学和化学上的辉煌成就。

然后就给你这牛鼻子老道发现提炼方法了?然后我就接收洪荒之力,当上...

宇文温只觉得心脏砰砰跳起来,他觉得要是对方的方法果真有效,那他成为中原第一骗...第一富翁就不在话下,如山的黄铜,拿去当黄金忽悠人,这要有多爽啊!

也只是想想罢了,黄铜要想冒充黄金还是比较麻烦,首先是重量,黄铜看起来和黄金相似,但密度相差很大,同体积下重量差异明显,例如金条和黄铜条的重量就很明显了。

另一点就是“真金不怕火烧”,黄金首饰过火后依旧金灿灿,黄铜首饰过火后就变色现出原形。

所以在行家面前,黄铜没办法冒充黄金,不过宇文温也想到了,就是把黄铜做成小颗粒,也就是类似刘杨手上的这几粒,体积小那么重量差异就很难察觉,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拿火烧验成色。

或者做成小规格的黄金首饰,去骗那些山旮旯的地主老财!

宇文温心中正在天人交战,为黄铜假冒黄金这种缺德行为做思想斗争,一旁的刘杨见着对方又开始走神,不由得心中焦虑,他扯了扯宇文温的衣袍,待其回过神后低声说道:“郎君,贫道还有一个秘术。”

“还...还有?”宇文温喜出望外,“是什么?”

第七十四章 丹业光魔

?宇文温听得刘杨说还有秘术,不由得有些期待,之前的‘点金术’算是能让他发笔横财,也不知道接下来的秘术会是什么。

先前在城里,他现出原形“大学僧”,把‘化学之术’长篇大论了一番,本意是想毁掉刘杨道长的‘专业’,未曾料这位似乎越挫越勇,为了学习‘化学之术’,竟真要把压箱底的秘术献出来换“机缘”。

不光一个‘点金术’,还有另一个秘术,宇文温此时忽然觉得有些内疚,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忽悠得太过了,让一个大叔倾家荡产换‘机缘’,颇有于心不忍之意。

就在他走神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又翻出一个小布包,摊开之后从中拿出一个东西来:“郎君请看。”

宇文温定睛看去,却见其中是一个透明物体,约大拇指般长短、粗细,两段不平整似乎是什么东西的残骸,不过他首先关注的却是材质,心里在想这玩意会不会是玻璃。

“此是何物?琉璃?水晶?”宇文温问道。

“此物为水晶,为贫道与机缘巧合之下所得。”刘杨言语间颇为自得。

“何以见得是水晶?若是透明的琉璃也说不一定。”

“贫道曾试过用刀切割,此物并非琉璃般脆弱,兼之透明如水,定然不是琉璃了。”

宇文温闻言点点头,因为丝绸之路的关系,这个时代的琉璃制品不算少见,即便是玻璃制品也有了,如玻璃杯、玻璃碗之类,当然此时的琉璃、玻璃制品还属于奢侈品。

南朝齐、梁年间,就有番商自海路来到建康,用五色之石炼出‘西域琉璃’,在建康城大卖然后成为巨富,而长安、洛阳、邺城这几个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亦有西域番商带来的各种琉璃制品。

在后世的考古发现中,这个时期的墓葬里有玻璃杯、玻璃碗等物品,可见其珍贵程度,也正是如此,宇文温的琉璃/玻璃首饰、制品才能赚钱。

他将那水晶拿起仔细观察,发现这东西截面类似三角形,不管原本为什么东西的部件,如今这玩意已经和三棱镜很相似了。

三棱镜,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玻璃制品,在学习初中物理时,认知光的折射就会接触到这玩意,而在这个时代,宇文温的工坊里已经有成品。

三棱镜组合起来可以将光线按照路径折射,那是用来做双筒望远镜、亦或是潜望镜必备的配件,三棱镜的折射效果很好,可以取代镜子,同时还有另外的用途。

看了看这‘机缘巧合’的三棱镜,宇文温决定不说破,交还给刘杨之后便故作惊讶的问道:“此物有何奥妙所在?”

刘杨兴奋地拿着水晶来到茅房某处,那里的木板墙壁有缝隙,而夕阳的光辉便从缝隙漏了进来,他将水晶放在阳光下,随即神秘兮兮的说道:“郎君请看。”
首节 上一节 572/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