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537节

“郡公,具体能贩运多少粮食,安某还得与家中联系,不过请郡公放心,今年的秋粮定能准备好。”

“安掌柜的把握看来很大啊,只是秋粮每年一收,莫非安掌柜一年只贩一次粮么?”

“郡公勿忧,安某保证,若是需要,每次买卖都会有足够的粮食。”

“粟米,麦子,面粉,稻谷,能保存的期限不算太长,本公要的粮食不少,但不能是老鼠吃了都会拉肚子的那种陈粮烂谷。”

“安某绝不会滥竽充数,至于金子,郡公为何不考虑黄金首饰,这些东西在南朝的销路也是不错。”安吐罗提出建议,同样重量的黄金,做成黄金首饰后价格可是大幅上涨。

“首饰之美,观者各有所断,安掌柜觉得价值五百贯的金钗,本公也许觉得只值四百贯,三百五十贯买来后转售,也许买家觉得只值三百贯,要等遇见开价四百贯买金钗的,也不知猴年马月。”

“安某知道了,方才所述,还请郡公考虑。”安吐罗说完起身告退,他瞥见宇文温有些疲惫,故而识趣的离开,反正今日也不可能就定下来,他已经展示了自己的优势,觉得把握还是很大的。

刘掌柜送走安吐罗之后转回来,今日的会见总算结束,宇文温揉了揉太阳穴,开始和刘掌柜商讨接下来如何处理这些豪商们的购货。

每家都是实力雄厚,具体就是体现在不用宇文温操心:他要的东西,对方能自己运到巴州,买了琉璃镜后自己就走了,不需要他帮什么忙。

简而言之,宇文温只要安心坐在巴州西阳城,把琉璃镜准备好,对方带着抵价的货物过来,双方交接完毕,对方自行离开,他只需要在家里开心的数钱就行了。

方便,真的很方便,方便得让宇文温有些不安。

豪商们对琉璃镜势在必得,每家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要全包,他们的心情如此迫切,想来其后的靠山们心情更加迫切。

这些豪商们有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可以拿到马匹,粮食,能自己打点沿途各国州郡官员,保得一路平安,又有自己的商队,能够南来北往,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做买卖。

大宗货物从北方启运,走陆路到长江北岸的巴州不方便,没问题,我们从青州发货走海路,入长江口溯江而上,陈国边防将领都是老朋友了,你不用担心。

要粮食?没问题,上游隋国的粮食多得是,船队一路南下通行无阻,你只需要在西阳准备好仓库就行。

豪商们有如此强悍的渠道,会甘心放着大财不发发小财?宇文温可不信,人家出来做买卖是要发财的,不是做慈善的。

利之所在,无所不往,为了杀头的买卖,他们可以不远千里赶来,为的就是那琉璃镜,现在做的是买卖,可若是没有父亲宇文亮护着,宇文温怕是要完蛋了。

琉璃镜,是玻璃镜的美化称呼,而这个世界上,迄今为止全世界就只有宇文温能做出来,正常历史中,是欧洲的威尼斯率先摸索出玻璃镜的制作工艺,用的是锡箔法。

玻璃镜一问世就成为最热门的奢侈品,威尼斯政府为了守住制作工艺,将工匠们迁到一座岛上生产玻璃镜,其他国家为了刺探制作工艺的秘密,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还是无功而返。

也亏得当时的威尼斯是一方霸主,许多想动用武力来抢秘密的国家,没敢将想法付诸实施,后来法国总算是笼络到几名威尼斯工匠,悄悄带回国后,玻璃镜的制作工艺才大白于天下,那时已是十七世纪,威尼斯人把秘密守了数百年。

现在,一面玻璃镜以五千贯的“批发价”,能买到万贯左右,一面小小的镜子就能赚四五千贯,比什么买卖都划算,而若是顺着丝绸之路,到达西面的波斯、拂菻,那时的售价恐怕要以黄金计。

如此高利润的商品,如同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要是拿在手里,源源不断的财富就会涌来,宇文温凭着琉璃镜,在地少人稀的巴州养活了五千募兵,而眼红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先前还能靠着父亲的荫庇,打消山南土豪们的妄想,而江南的商人,也没办法强夺他的宝贝,如今形势变化,周国国境连成一片,邺城的豪商巨贾们已经闻风而动,接下来环绕他身边的,已不再是秃尾巴瘸腿狼,而是吃人的猛虎。

对于外人派细作刺探机密,宇文温不在乎,掌握玻璃镜制作工艺的人,除他之外依旧是三个,全都牢牢控制着,虽然没有小岛,但也是足不出户,外界绝对没可能接触到。

可若是豪商们换种办法来要秘密,就麻烦许多,先前山南州郡自成一体,遥尊邺城朝廷为正统,实际当家人是大行台宇文亮,所以没人敢打琉璃镜的主意,可如今就不一样了。

如今朝廷里权势明显比宇文行台大的臣子,就只有尉迟丞相,要是丞相尉迟迥因为某些原因,对琉璃镜这下金蛋的鸡起了兴趣,那事情就有些棘手。

今日上门的豪商们,背后的靠山少不得有朝廷权贵,这些权贵大多是丞相尉迟迥手下的干将,要是这帮人成日里在丞相耳边扇阴风点鬼火,那各种状况就会层出不穷。

要么以“合理”的条件,交换琉璃镜的制作工艺,亦或是明里暗里敲打,逼宇文亮父子就范,尉迟丞相手上的资源很多,由此造成的压力可不小。

宇文温有信心说服父亲硬扛下来,毕竟他卖镜子也让父兄‘利益均沾’,实在不行就以‘优惠价’批发镜子,让朝廷权贵们快快乐乐的赚钱,但是制作工艺决不能泄露。

如果丞相受了撺掇,不依不饶一定要制作工艺,面对层出不穷的要挟,宇文亮又能扛多久?

围绕在宇文亮身边的追随者们,也有各自的利益,其中就涉及到权力博弈,一旦尉迟迥用各种手段施压,那么宇文亮的压力就会大到要做二选一。

是牺牲追随者们的权益,保次子的财路,还是牺牲次子的财路,为追随者们换得上升空间?山南集团的集体利益重要,还是次子的个人利益重要?

宇文温最初的判断,即便是丞相尉迟迥都要顾及吃相,他也可以退让,以优惠价出货,可万一老丞相经不起身边的撺掇,使出所有手段来“要”,那真就是要割肉。

制作工艺依旧不能给,无非是成本价吐血发货了!

带玻璃镜到邺城变卖,换成钱财大采购,宇文温不是没想过会引来群狼环绕,不过如今见着围上来的是一群老虎,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他可以敞开了卖镜子,可僧多粥少,各路豪商与其急匆匆赶来巴州,为那少得可怜的份额抢得头破血流,还真不如掌握制作工艺,自家生产多少就卖多少。

鱼不如“渔”,要鱼得到巴州买,有“渔”就能自己捞鱼,宇文温是唯一有“渔”的人,他是想卖鱼,奈何围上来的老虎们,搞不好看中的是“渔”。

老虎还能勉强应付,要是时来运转,小皇帝名副其实,万一至高无上的龙开口要制作工艺,宇文温给还是不给,那是个问题。

第四十八章 马匹

?邺城远郊,宇文温一行人正在参观马监,马监牧场里,一群群战马在驰骋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是北地常见景色,而习惯了出门就见山的‘南方土鳖’们,正不住地惊叹。

“这...这牧场里的马,怕是不下万匹吧!”周法明叹道,他见着如此规模的马监,除了羡慕已经没空想其他的了。

“据说有两万匹,也不知是真是假...”宇文温笑道,他在关中见过的御马监,规模也不比眼前的小,这年头的骑兵,就和后世的坦克一样,是一国陆军实力的重要支柱。

“北朝果然骑兵多...”周法明有些失神,虽然如今已为周国人,但他潜意识还是南朝的想法,毕竟祖祖辈辈都是南朝官宦,潜移默化可不是几年就能完全扭转过来的。

南船北马,南朝凭着强力水师扼守长江天堑,北朝凭着大规模骑兵驰骋沙场,南朝的骑兵在大部分时候都比较悲催,因为马匹不够,所以数量不多。

南军马少,步骑之比好看一点时,一般在二十比一,也就是出征时步骑十万,其中骑兵不到五千,某些罕见的时候能达到十比一,那也不过是一万,和动辄数万骑规模的北朝骑兵一比,就是气短。
首节 上一节 53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