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475节

然后父亲就这样一步步走上那条路,为了保护杨家索性登基称帝,还害死了她的庶子,一想到那年幼的孩子禅让后不得好死,她好恨父亲为何如此绝情。

但那又能如何,她的弟弟妹妹,还有父亲母亲活该要死么?事情变成这样,她到底该恨谁?

所以说到了紧要关头,涉及到家族利益,区区香皂的利润算个什么东西!!

“咳咳...”宇文温干咳数声,他见着侧室走神,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赶紧打断对方的思绪免得走火入魔。

杨丽华知道自己失态,赶紧挑起话题掩饰心中不安:“夫君如此分利给李掌柜等人,莫非要诱之以利?可是这商人逐利,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不顾的。”

“你说得对,商人为了赚钱是什么都可以不顾的。”宇文温对这句话颇为赞同,但这句话如何理解那就有说法了,“为了利润,商人甚至连可以杀死他的刀都能卖。”

杨丽华闻言心中有数,既然夫君知道是虚与委蛇,那她就不用再多嘴,聪明的女人要知道适可而止,然而她想适可而止,宇文温却来了兴致。

他化身黑心‘叫兽’,要说服准备‘保研’的杨丽华进行交易:“你要改变保守的道德思维,要放开些...”

宇文‘叫兽’说商人逐利是天性,但商人其实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就是世人熟悉的商人,四处倒腾货物低买高卖赚差价,什么粮商、木材商都是这一类,他称之为中间商。

这类商人做好了能赚大钱,但对于其他人没什么好处,以粮商为例,到了产粮地低价进货,用船运到缺粮地高价出货,除了卖米的农民、被粮商雇来划船的船夫,还有扛包装卸的苦力、米店的掌柜伙计,不会有人从这种经商活动中赚到钱。

以此类推,木材商等商人也差不多,故而历朝统治者对商人是打压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商人不事生产,却‘轻而易举’的赚取大量利润。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家稳定靠的是粮食,有了粮食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有了粮食军队才能开拔打仗,而粮食得靠农民种地。

结果一年忙到头的农民只够温饱,那些不事生产的商人却轻轻松松赚大钱,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鲜明对比之下朝廷自然认为这样会败坏社会风气。

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甚至规定商人只能穿白衣,不许穿锦衣绸缎以免刺激广大群众弱小的心灵,这是农耕社会统治者对商人的态度。

“但是还有一种商人,是属于另一类...”宇文‘叫兽’说道,他笑盈盈的看着杨丽华提问:“怎么样,想开了么?”

杨丽华眨了眨眼睛,思索片刻后问莫非是养鱼的鱼塘主,又或者是铁匠铺的铺主,宇文‘叫兽’见其思想松动‘想开了’,便继续循循善诱:“你说得对,但我们还要再深入些...”

他说另一种商人就是自己制作产品出售的人,‘制作产品’的概念很广泛,养殖业、采矿业、手工业都属于这种范围,换种说法叫做制造商,区别于前面的那种倒卖货物的中间商。

这种制造商需要雇佣许多人,甚至能带动周边的产业,也就是说能够相对的惠及更多的人,这种制造商就是他所需要的。

“可是养鸡的话也雇佣不了多少人啊?”杨丽华问道,她其实想以自家产业为例,做琉璃镜的也没用多少人,当然她不会蠢到当面驳夫君的面子。

“如果是上千只鸡规模的养鸡场呢?”宇文‘叫兽’反问,“城东郊的养猪场,上千头猪的规模,雇佣的猪倌可不少。”

杨丽华心中想着这和香皂有什么关系,按着夫君所说应该让李方等人去开养鸡场、养猪场,又或者是开采石场,反正修河堤要石头,让他们去赚这些钱不就行了。

把香皂买卖送出去收买人心,莫非忘了升米恩、斗米仇的老话?

虽然这么想但她还是没说出来,夫君极有主见不是她能说动的,反正现在琉璃镜依旧赚大钱,要是说太多反倒会让夫人误会,以为她怂恿夫君置办产业,然后趁机捞一笔。

她不解的是夫君为何如此自信,竟然觉得能驯服逐利的商人,从古至今可从未有人能做到过。

杨丽华打算敷衍过去日后再说,但是宇文‘叫兽’却看出她言不由衷,见着对方这么不识相,他开始‘威逼利诱’:“这样,我们换个姿势...”

此言一出杨丽华愣住了,她面色微红局促的看向房外,宇文温惊觉说错话赶紧纠正:“口误,口误,为夫是想说换个例子...”

第一百一十六章 得意忘形

??见着杨丽华不识相,宇文‘叫兽’便要举例说明‘思想放开’的重要性,他说雇佣的人数还只是其一,关键是连带的产业繁荣。

以连带炼铁炉的大型铁匠铺(冶铁坊)为例,首先铺主得雇佣铁匠又要招收学徒,然后还得招募炉工炼铁,又得安排这些人吃住。

炼铁炉要炼铁得有原料,所以需要铁矿供应,那么铁矿主的生意就上门了,而铁矿自然是要雇佣人手去挖矿,人手可不能少。

挖得了铁矿,要把它从矿场运到铁匠铺,那么需要雇人运输。所以别人的生意就来了。

走水路得雇船,到了码头要雇劳力卸货,走陆路需要雇佣更多的马车夫,无论是车还是船,需求量一大那么车匠、船匠、伐木工的生意就上门了。

甚至小家小户自己制炭来售卖也行,而大量的木炭运输到铁匠铺,车、船夫的生意也就有了,一个生意红火的铁匠铺,无形之间就带动起这么多的产业一起发财。

以此类推,其他类似产业也会带动相关需求增加,产业兴旺那么雇佣的人就变多,闻风而来做工挣钱养家糊口的人也会聚集在城里,他们需要安家落户,需要买米买菜。

这样一来城里居民可以出租房屋,各家米行、市场生意也会火起来,甚至周边的农民和菜农也能挑米挑菜进城售卖,人一多那酒肆茶馆的生意也能变好,摆摊卖炊饼之类的小摊贩生意也能变好。

饮食需求增加,连带着养鸡、鸭、鱼、羊、猪的人生意也好起来,这就是此类商人带来的好处。

“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链。”宇文‘叫兽’语重心长的说道。

“可是,也得这铁匠铺生意红火才行”杨丽华再度提问,其实她还想说周国是盐铁专营,虽然不知道铁匠铺的具体情况,但是能有炼铁炉又上规模的怕已是官府管辖,哪里轮得到商人来经营。<>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宇文‘叫兽’开始激动起来,“如何让做出来的铁制品需求量增大?”

他说需要铁制品的无非就是耕和战,开荒种田需要铁制农具,所以一开始的需求量会很大,但是买了铁制农具的农户除了损耗外不会再添购,而开荒也得有荒地,或者有新的百姓定居下来要授田。

巴州的荒地是有限的,愿意迁过来的百姓也是有限的,所以还得另一个用途来支撑需求量。

那就是打仗,打造士兵们的铠甲、武器都需要大量的铁,而且这里面尤其箭矢是消耗品,虽说野战时‘临阵不过三矢’,但战斗形式是多样化的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守城或者攻城,双方弓箭手对射那就停不下来,当然拉弓放箭要力气,而弓箭手的力气是有限的,综合考虑下来,按一人一日射箭四壶共八十支算。

围城或者守城时的弓箭手不能少,以两千弓箭手计,从早到晚放箭时不时休息一下,一天下来那就是十六万支箭,一支普通羽箭的铁箭镞重量若以四钱计,就是消耗铁箭镞四千斤,城池攻防战要是耗上十天半月,用掉的羽箭可不少。

虽然战场上羽箭可以回收,但战前该准备的还是得准备,事后回收的羽箭也未必多,尤其水战时落入水中的箭就等于没了,更别提那些箭镞更重的破甲箭,所以光是羽箭的耗铁量就不小。
首节 上一节 47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