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453节

萧九娘吃了夫君亲自喂的鸡肉,捂着嘴说再吃不下了,三天两头吃一只鸡,她如今闻着味道就想吐,还不如多吃些酸萝卜开胃。

“那是要给肚里的宝宝补的,不吃不行。”宇文温又夹了一块鸡肉,“酸萝卜也别吃太多,肚子会受不了的。”

“嗯。”萧九娘满是幸福的说道,她有了身孕之后胃口大增尤其嗜酸,府里有‘老酸坛’供应酸萝卜、酸黄瓜、酸豆角等。

也亏得先前已经有两位怀过孕,后厨对制作酸食已是十分老练,‘出产’的酸食一半是被萧九娘消耗了,剩下的又有一半被小吃货宇文娥英解决。

萧九娘这几日很高兴,一来是夫君结束外出回到府里,每日都会来陪她说话解闷,其次是娘家来信,缓解了思念家乡之情。

“阿娘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宇文温问道,萧九娘的舅舅张轲回到梁国江陵,找了个合适时机将萧九娘的情况告诉其父母,所以宇文温的便宜岳父母已经知道萧九娘在他这里‘做小’。

“阿娘叮嘱妾注意身体,要多吃...”萧九娘想起母亲在来信中对自己的关心十分感动,她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出宫,十几年后才回宫见到父母,团聚没几日却又横生枝节,跟着宇文温远走他乡,也是因此愈发思念亲人。

“所以咯,不是为夫不讲道理,阿娘都叮嘱了,不吃不行...”宇文温说完盛了一碗鸡汤放到萧九娘面前,同时把那些酸萝卜、酸黄瓜之类挪远了些。

见着萧九娘老老实实喝鸡汤,宇文温也开始动筷,在他面前摆着的是几只‘菊下郎君’,这些煮熟了的螃蟹一个个如同面包般煞是好看。

这都是他从策湖打包回来的螃蟹,原以为可以让家里人大饱口福,结果这些菊下郎君饱受冷落,到头来只有宇文温自己解决了。

夫人尉迟炽繁和侧室杨丽华在长安长大,原本饮食习惯就不是以水产为主,当然长安附近有渭水不缺鱼,她们对吃鱼没心理负担,可是螃蟹就不一样了。

这不是矫情,吃螃蟹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能接受,甚至北地有的人还把‘模样狰狞’的螃蟹挂在门口辟邪,杨丽华不吃连带着宇文娥英也不敢吃。

唯有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萧九娘能接受,不过孕妇不适合吃螃蟹,所以宇文温从策湖带回来的螃蟹只能自己解决,

当然他的胃已经等了很久了。

螃蟹有很多种吃法,在这个时代,流行的有“藏蟹法”,这是一种腌制螃蟹的吃法,当然还有豪放些的就是蘸佐料生吃,还有高大上的吃法叫做“鹿尾蟹黄”。

宇文温不想腌制或者搞什么“鹿尾蟹黄”因为太麻烦,也不想生吃招惹寄生虫,他最喜欢的自然是清水蒸熟食用,毕竟后世的澄阳湖大闸蟹主流吃法就是这种。

打包回来的螃蟹在清水里养着,待其吐净污泥后洗刷干净下锅清蒸,当然蒸的是活碰乱跳的螃蟹,那些死了的要扔掉,死螃蟹体内会积累有毒物质,宇文温可不想英年早逝。

要优雅的吃螃蟹有很多讲究,尤其阳澄湖大闸蟹还得配上“蟹八件”,宇文温对吃的无所谓讲究,反正这螃蟹也不是阳澄湖出产。

在自己家中没那么多讲究,虽然已经为妻妾们准备了相应食具,但是宇文温自己不想用,吃相是难看了些,不过吃起来也快意非常。

掰掉螃蟹的八字脚以及两只钳子,将蟹掩去掉顺势掀开蟹盖,蟹盖中间的蟹胃用小勺舀出,将其外面包裹着的蟹黄吸净,剩下那三角锥形的蟹胃丢掉。

接下来是蟹身,把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蟹心去掉,用小勺把蟹身的蟹黄蟹膏吃净,接下来把蟹身掰成两半,将蟹肉吃得干干净净。

剩下的是蟹脚和蟹钳,优雅的吃法是要用蟹剪处理,宇文温仗着牙口好直接啃了,嘎嘣嘎嘣的吃得津津有味,很快就干掉一只,然后是第二只。

待得碟里的几只螃蟹被一扫而空,宇文温心满意足的打着饱嗝,这几日他餐餐吃螃蟹吃得过瘾,只是蟹黄里胆固醇含量颇高,他再嘴馋也得控制每日的进食数量。

“怎么了?”宇文温问道,他瞥见萧九娘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上去似乎有心事。

萧九娘见着夫君心情不错,支支吾吾片刻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她说阿娘在来信里提到,想派人过来照顾她,萧九娘想问可不可以。

‘派人照顾?莫非是怕我欺负你女儿?’宇文温心中吐槽,他不怎么想接受,毕竟从安全上来说有隐患,况且万一来的是‘容嬷嬷’那种类型的老女人可就不妙了。

想是这么想,他见着萧九娘一副期期艾艾的表情,心中权衡了一下利弊后便点头答应,萧九娘见状喜上眉梢,见着佳人如此思念娘家人,宇文温心中叹了口气。

‘可怜唉,从小就和父母分离,靠着舅父舅母一手拉扯大,难怪会想家。’他心中如是想,待得侍女进来收拾食案,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

历史上萧氏远嫁长安,做了隋国晋王杨广的晋王妃,她母亲张皇后担心女儿在远方举目无亲,派了自己寡居的妹妹去陪着萧氏。

这位张氏也是梁国藩王王妃,年纪轻轻守寡,去陪着外甥女也是一举两得,后来连着萧氏的舅舅张轲也到长安做官,两人是萧氏在长安的娘家人。

梁国的张皇后样貌也是出众,以萧九娘这对母女的容貌反推回去,那张皇后的妹妹、也就是萧九娘的小姨想来长得也不差,那么问题就来了:万一来的是这位的话...

莫非会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发生?

第九十八章 官田

??西阳城外农田旁,宇文温正在查看官田(职田)的情况,今年官田率先采用插秧法,为的是起到示范作用,如今顺利秋收,这些试验田也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同样的田,用掉的稻种(稻种用来育秧)少两成,种出来的粮食多了一成,收割的时候州衙组织百姓围观,大家都对这插秧法有了信心。

“使君,愿意学育秧、插秧的百姓越来越多,明年怕是有过半的农户主动进行插秧。”一名吏员满怀欣喜的说着,他负责官田管理,如今收成增加他的收入也增加了。

“教授百姓们育秧、插秧的事情准备好了么?”宇文温问道,插秧法增收是理所当然,如何尽快且好的推广这一方法增产增收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吏员说在许别驾牵头下,州衙已经把在官田插秧有经验的人组织起来,到时后在杨司马的指点下专门进行育秧,百姓插秧时再分头现场指导。

“你们到风车工坊舂米,对风车舂米有什么看法?”宇文温又问道,他的另一个关注点是稻谷的舂米去壳,自己独资建起来的风车工坊派上多大用途很关键。

“使君,那风车果然神奇,只要有风就不停的舂,省下许多人力。”吏员说到风车也是很兴奋,“官田收上来的稻谷有一半是用风车舂的。”

‘前提是得有风。’宇文温如是想,但面上还是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西阳城外风车有两座,他已经提前收到这两座风车的运行情况总结,如今是想听第三方的回馈意见。

风车派上了用场,西阳城外的风力资源还行,两座风车运行了大半年,尤其是在秋收的关键时刻发挥威力,巴河城附近农田收上来的稻谷,全部由风车解决了舂米的问题,省下许多人力和时间。

当然因为都是免费的缘故,宇文温建风车投入的钱没有一文钱收入,按着今年舂米的情况来看,明年适当收费舂米后两年可回本。<>

但他不打算造风车舂米了,因为还有更给力的水车舂米,巴州的水力资源丰富,三台河南岸河堤顶过雨季不再怕发大水,州衙决定沿河建立水车工坊,率先投入使用的就是水力舂米机,还有水力磨坊。

风车当然还要造,结构简化后的风车造价也会降低不少,三台河堤防渐渐完善,还要排掉大片荒地里的积水,风车抽水正好排上用场,一年到头不停的抽,能保证在荒地里新开垦的农田不会内涝。
首节 上一节 45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