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422节

“可别,万一叶护有个三长两短,会有人说我带着手下害你。”长孙晟摆摆手。

“没那回事,你要杀我还用找帮手?”处罗侯哈哈大笑,“让他们来,我来帮你好好调教调教!”

。。。。。。

西阳城,虎林军军营,巴州刺史宇文温正在‘点头哈腰’,在他面前是黑压压的人群。

今天是快乐的发薪日,如今战事告一段落大军回营,正好将军饷颁发给将士们,宇文温化身散财童子,先是到南岸燕矶和江中的五洲发军饷,又回到江北军营继续散财。

在燕矶和五洲的虎林军士兵都不愿拿军饷,不是不想要只是他们如今在外驻防拿了没用,到了轮休时还得带回江北,所以宇文温乘船走了一圈也没发出去一串钱,将士们都信得过主帅所以都是声明回去后再领。

将士们的想法很直接:驻防时伙食免费供应,他们也没地方花钱,反正宇文使君肯定不会喝兵血,那就回去再领免得麻烦。

宇文温也不是闲得慌,不会无聊到用船拉着沉甸甸的铜钱到处乱跑,正所谓‘诚信为本’,他要让将士们看到军饷可是按时发放的,当然和先前每月一样的还有另一个,那就是军饷都由他亲自发放。

所以现在宇文温不停的点头哈腰,传令兵不停的念名字,集合在校场里的士兵一听念到自己名字就上台,宇文温亲自把军饷双手奉上,同时说些鼓励的话。

有点肉麻,有点装模作样,但是宇文温从去年一直坚持到现在,除非是领军在外打仗的特殊情况,他已经坚持了一年多。

扣除在外驻守的士兵,今日在军营的将士有将近三千人。宇文温花在每个人身上的时间若按五秒计,一套流程下来就得花上一万五千秒,也就是四个多小时(两个时辰)。

有鉴于此,士兵们不是全部一起集结在校场里,按着往常的惯例是一幢一幢出来,既能看见前一个幢的同袍领军饷,又不用等得太久。

这样子点头哈腰下来,折腾了两个时辰让宇文温受罪不轻,待得最后一个士兵军饷后宇文温快要跪了。

双臂发沉几乎抬不起来,腰感觉快要断掉,双腿也是站得发麻,宇文温好歹这一年来刻苦训练,总算是能站着把完成发饷。

当然同样受罪的还有州司马杨济,过几日州兵发饷就得这一位去受罪了,宇文温向来喜欢坑下属,自然不会放过任劳任怨的杨济,虎林军的人心是他的逆鳞,州兵的人心让杨济帮忙看着倒无所谓。

强撑着在军营里转了一圈,宇文温登上马车离去,自从便宜岳父杨坚派来西阳的高手成功潜伏后,在‘业内人士’张定发的强烈要求下,他在城里出行都是坐马车。

也亏得有马车,待得门一关宇文温瞬间垮了,按说每月发军饷都已经练出身板,但是这几日和‘敌军主帅’尉迟炽繁‘夜战’过度,他的状态不同以往。

“大长腿...”宇文温有些走神,一边揉着腰一边掏出水壶喝水,他在犹豫今晚要不要挂免战牌,再这样下去可没办法对付‘敌军副帅’杨丽华了。

耕田是体力活哎,还好现在只是两块田...

正纠结间马车停下,张鱼在外轻声说已经到了,宇文温闻言抖起精神,车门拉开后他走下车,面前是一望无尽的稻田。

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别驾许绍领着吏员们在田边等候多时,在他们身边人头涌动那是满脸笑容的西阳百姓,宇文温点点头接过许绍递来的镰刀,向着面前的稻田一指后喊道:“秋收开始!”

秋收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第七十四章 收获

?巴河城外,一片金黄的稻田里热闹非凡,收割水稻的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其中一些人是虎林军将士,如今正忙着收获一年辛劳所得。

巴河城原是鲁氏地盘,作为根深蒂固的豪强历年都不上缴租调,自从年初参与叛乱被刺史宇文温连根拔起后,鲁氏一族的田地被分给虎林军的有功将士。

虎林军平日里操练强度很大又要参加作战,平日里巴河城外的农田都是由别人打点,那些人有的是原先鲁氏一族的仆人,有的则是将士们的亲友。

宇文温拿下巴河城后将其变成自己的地盘,除了虎林军将士的亲眷安家落户外,也让重建的巴州水军以此作为定居之地,如今正是秋收的关键时刻,所有能组织起来的人手都到田里收割水稻。

现在天气不错正是“抢晴”的好时机,收割的稻谷正好可以晾晒利于贮藏,所以人们争取在这段时间完成收割、打谷、晾晒等等农活。

李石磨如今正戴着草帽拿着镰刀在田里忙活,他自幼家贫没有自己的田地,父母靠给大户种田养蚕为生,因为胃口大饭量多家里养不起的缘故,李石磨只能到矿里做苦力。

在矿山做工又辛苦吃得也差,李石磨熬了几年实在熬不下去时转机来了,安陆城的西阳郡公宇文温招兵,待遇优厚管饱,李石磨就奔着‘管饱’这个两个字投了军。

在军中磨练了一年,虽然操练起来十分辛苦但确实管饱,吃得还不错不是那种搀着沙子的糙米,关键是有盐有肉,虽然量不多但已经是闻所未闻了,原本力气就大的李石磨越来越壮。

凭着浴血奋战立下的功劳,他在巴河城外分得了六十亩水田、二十亩桑田,这还是已经耕种多年的熟田,乡下的父母得知这一情况高兴得几夜都睡不着觉,当即带着他弟弟李铁锤搬来巴河城定居。

李石磨和李铁锤两兄弟饭量都大,靠着家中那点家底哪里吃得饱,亏得李石磨投了军负担减轻,如今又分得田地自然让家里人激动万分。

六十亩水田、二十亩桑田,按照‘一家百亩’来说过日子紧了些,不过李石磨在军营包吃包住,州衙又免了巴河城今年的租调,这样下来就宽松了许多。

“兄长,那个什么风车当真能舂米?”李铁锤问道,巴河城外那座形状奇怪的高塔据说是风车,下面的工坊里有不用人力的木槌能舂米。

“有风就行,昼夜风不断就能一直舂。”李石磨点点头,那座风车他和同袍都去看过,确实是有风就动而且舂起米来速度不慢。

“那万一没风呢?”李铁锤又问道,李石磨一咧嘴说那就他俩一起舂米,李铁锤闻言哦了一声又弯腰继续割水稻,他们的父母就在身边也是拿着镰刀收庄稼。

舂米就是把稻谷的壳去掉,完全是个力气活,虽然他兄弟俩力气大但要是舂米也有得累,如今有了风车那就能省下很多力气,宇文使君已经说了今年用风车舂米不收钱,所以大家都开始排队领号用风车舂米。

风车的缺点就是要靠风所以没风就动不了,风车只有一座而排队的人很多,李石磨已经想好了要是等得太久,他和弟弟就亲自上阵。

白花花的米装到米缸里心才定,家里有了存粮那一家人就着落了,李石磨一年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今天。

虎林军待遇好赏罚分明,加上西阳城外又有大片荒地即将开垦,弟弟原本也想着投军立功争取分田地,不过李石磨决定这个责任还是自己扛。

当兵打仗一不留神就会死,他死了也就罢了但是老李家可不能断香火,所以李石磨决定让弟弟留在巴河城务农,好好的守着父母过日子。

不让弟弟投军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虎林军上下如今个个都是等着立功分田,他如今已是队正领着五十人作战,当了头就不能光顾着自己厮杀,所以要和同袍竞争都有些吃力,立大功可越来越难。

大家每日都是一起苦练本事,李石磨的力气大可同袍们的力气也练上来了,遇见软趴趴的陈国鱼腩征召兵,不要说他们这些老兵,就是新兵或者州兵都嗷嗷叫着扑上去。

再等到三台河北岸河堤修好,能够开垦的荒地又要翻番,宇文使君说了立军功的优先授地,一想到这些大家都是摩拳擦掌。
首节 上一节 422/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