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379节

“人么,百姓是人,士兵也是人,使君要掳的是哪个还说不一定呢。”许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郝吴伯觉得他的表情看上去和某人差不多。

两人正谈得火热忽然有吏员来报说有人求见,那人是官军此次从武昌迁来的但不是百姓而是奴仆据其自述非陈国人而是去年陈国进攻梁国江陵时裹挟的百姓。

“先前官府登记身份时他为何不声明反倒要这时找本官诉苦?”许绍问道,跟着宇文温做事久了他也染上了疑神疑鬼的毛病。

根据内部通报他知道长安那边又派人到西阳城‘东搞西搞’,虽然说这伙人的首要目标是刺史宇文温但谁知道会不会来个‘杀鸡骇猴’所以许绍时刻提防着有刺客。

吏员说那人自称身份特殊怕说了没人当一回事反倒给不法之徒盯上所以不敢声张,方才在堤上做事时见着上官巡查到此便想当面申诉。

许绍和郝吴伯交换了一下意见随后点点头让吏员领人过来,待得那人被带到面前他手按佩刀仔细的打量起来:此人看上去样貌堂堂只是皮肤黝黑有些沧桑大约三十多岁年纪,一身布衣看样子和寻常老百姓没什么区别。

“你有何事?”

“使君,在下为梁国人而非陈国人,去年陈军攻打梁国江陵将在下掳走至今。”那人行了一礼说道,“如今幸得上国官军解救,望能放归故里。”

“你是何人?若是所述属实本官自然会办。”

“在下姓张名轲,为梁国张皇后之弟。”

第三十五章 猪太岁

??西阳城东郊外虎林军军营旁,一座规模颇大的养猪场里喧嚣无比,巴州刺史宇文温正在现场‘指导’养猪工作,若是在后世标题党的报道里可以取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宇文使君和猪在一起。

亦或是“猪和宇文使君在一起”,这种无聊的文字类似于《水浒传》变成《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不过此时的巴州地界有谁敢这样编排宇文温绝对会人间蒸发。

这个养猪场是他投资开办的,请的是积年老猪倌选的是上好的仔猪而一排排的猪舍也是用心设计,这一座养猪场如今有生猪超过三千头。

一排排整齐的猪圈里小猪仔正哼哧哼哧的吃着饲料而上头的顶棚则挡住了外头毒辣的阳光,宇文温行走在猪圈前看着这些圆滚滚的小猪仔面露喜色。

这还是‘一期工程’到了二期工程竣工时这个养猪场的猪会超过八千头,这并非宇文温心血来潮胡搞瞎搞毕竟西汉时起就有动辄数千规模的养猪场而这个时代存栏量上千的养猪场都不少见。

他不是和猪有‘未了情’而是切实感到了养兵缺肉的压力,五千虎林军士兵就是五千个大饭桶,练三日休一日的训练强度让他们的饭量递增,要有力气必须练肌肉就得吃肉而肉的来源就成了问题。

按一个士兵一日二两肉来算,五千士兵一日耗肉至少一万两按一斤十六两折算是六百二十五斤,一个月下来是将近一万九千斤这数字算起来让宇文温头痛。

牛是杀不起的毕竟耕地的牛都缺哪里舍得杀牛吃肉而马更是不用想,至于在北朝深受欢迎的羊肉又太贵了,鸡鸭鱼倒是可以充数但需求量太大所以猪肉是十分合适的肉源。

这个时代对于猪肉有一种看法认为不能大量食用会导致各种疾病,宇文温自然是不会理会这些看法,那些认为吃猪肉多导致生病的无非就是富贵之家的富贵病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三高”,这对于一年都吃不到几次肉的穷苦百姓来说和废话差不多。<>

至于后世有人说宋时‘猪肉贱’所以证明猪肉是贱肉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猪肉‘贱’指的是价格低廉不是指低贱的‘贱’,古人造字‘家’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就是一个猪,正所谓无猪不成家养而不吃何用?

所以宇文温已经是下了决心把猪肉当做军营伙食里的主要食用肉。有谁敢发牢骚的他亲自出马做‘思想工作’还好虎林军上下从来只觉得肉不够吃没哪个那么矫情。

杀猪除了能获得猪肉其肝脏等也可食用保证维生素的摄入这对于避免士兵的夜盲症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猪皮可以熬胶连同鱼鳔胶一起是常用的粘合剂军用可以制作弓箭民用可以粘合各种家具等。

另一个好处是食用油的来源有了着落,如今的年代食用油以荤油为主而植物油也就是素油基本上要到宋以后才普及,广泛食用的荤油就基本以猪油、鸡油甚至狗油为主所以用肥猪肉熬油可以很好解决食用油的问题。

不能小看食用油的问题。一日三餐要是连一点油星都没有那人很快就会饿的,十二生肖之一的猪能同时解决这两大难题,巴州百姓养猪的情况很普遍但耐不住需求量猛增所以宇文温决定大规模养猪。

但问题随后而来,在这个没有‘猪快长’之类饲料或者激素的年代一头猪从仔猪长到可以拉出去宰的地步需要一年多将近两年,也就是说宇文温的养猪场里这三千头小猪仔要出栏得一年多以后。

除去烤乳猪这种食品外这两年的肉类消耗只能是靠鱼类以及鸡鸭鹅来顶上。至于民间养猪所能提供的生猪也是其中之一他已经张榜公告只要是不是病猪那百姓们赶多少来收多少。

养猪,传统的方式是放牧也就是放养,到了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舍饲和放牧结合的养猪形式,北魏年间成书的《齐民要术》就对如何养猪做了说明:

圏不厌小,圈小则肥疾,处不厌秽,泥污得避暑。亦须小场,以避雨雪。<>春夏草生,随时放牧。糟糠之属,当日别与。八、九、十月放而不饲;所有糟糠。则蓄待穷东春初。

转换成白话的意思就是猪圈越小越好猪活动不便肥得更快,猪圈越脏越好那么猪就可以钻在污泥里避暑且小猪圈可以让猪避雨雪,春夏之际野草发芽可以放养但此时野草营养不够要追加饲料,到了八、九、十月野草长成就不用添加饲料留着等来年春天再喂。

虽然放养也很普遍但宇文温还是决定采取完全圈养的形式因为他要养猪积肥,猪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释放在农田里能够增收,圈养的猪增肥速度也快。

这是明面的说法,暗地里的原因是宇文温对猪圈里的某种伴生物十分感兴趣因为那东西能满足他的‘特殊需求’。

至于喂猪用的饲料倒是很方便因为《齐民要术》里也记载“猪性甚便水生之草,耙耧水藻等令近岸,猪则食之,皆肥”。巴州到处都是湖泊萍藻怎么都捞不完所以宇文温对于巴州养猪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很有信心的。

何况这就是历史潮流!

北宋时,大诗人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协团练副使,他不但在城西江边的赤鼻矶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亲自创制出了‘东坡肉’这一美味。

一切都源自当时黄州十分低廉的猪肉,苏轼的时代黄州养猪业兴旺所以他做了一首《猪肉颂》其中便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的诗句。

北宋时的黄州也就是今日的巴州,一向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宇文温这次要顺应天意在巴州大力开展养猪业,即便是因为广收种猪、猪仔并在州内鼓励百姓养猪被人称为“猪太岁”都不以为意。

“喂猪所需的萍藻你们同巴河城那边要就行,管够。”宇文温对养猪场管事交代道,巴河城东北面那个大湖如今是重要的渔场,定居巴河城的水军士兵及家属每日去捕鱼的同时还会捞萍藻回来算是一举两得。

“还有。<>猪粪都要仔细搜集了不要浪费,不要见它脏就随便处理了。”

养猪场的粪便收集起来发酵后拿去肥田可是好东西,如今西阳城里无论是什么东西拉的粪便都被粪车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后用来施肥,宇文温的这个养猪场自然不能例外。

一上来就是三千头猪的规模有些冒险,要是一发猪瘟真的会血本无归所以宇文温对养猪场从上到下的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谁进出养猪场都要更换衣服以免把猪瘟从外边带进来。

其次就是防寄生虫,现在养猪已经有人知道用草药驱虫虽然效果存疑且药方五花八门但宇文温还是鼓励猪倌们用药,一种不行再换一种直到生效为止。

养猪寄生虫分体内、体外两种,体外寄生虫危害较大的疥螨,此外还有蚊、蝇,这些外部寄生虫在夏秋季尤其多所以养猪场里不允许积水免得蚊蝇繁殖孳生,对于仔猪的检查也频繁进行免得疫病发生。

对于内部寄生虫那基本是以防为主,若是发现状态异常的仔猪立刻隔离或处理免得波及其它,这只能靠猪倌的经验没什么特效药医治。

尤其是对猪肉绦虫的预防,不光是养猪场就连市面上贩卖的猪肉一旦发现‘米猪肉’立刻销毁有谁敢贩卖一律严惩,预防寄生虫还得靠猪倌们的‘职业道德’所以宇文温给他们的待遇不错。
首节 上一节 379/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