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3014节


但是,罗马国早就有类似的建筑粘合剂,因为其国内有大量火山,而火山灰就是很好的水泥主料(主要成分)。

罗马国的石结构建筑技术炉火纯青,据说早在中原还是前汉时,就已经开始用“混凝土”修建大型建筑,这可比只有不到四十年“水泥使用史”的中原要强,所以值得学习、借鉴。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钱诜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认为罗马国的石砌建筑技术再精妙,也只是“石头”,还是中原的建筑技术最好。

木结构建筑确实容易失火,如今随着砖瓦、水泥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砖结构或者砖石结构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结构越来越迫切的防火需求,使得工部不得不考虑设计、修建更多的砖石建筑。

那么,两者结合,让建筑有木结构那飞檐走壁的漂亮外观,又有砖石结构的坚固内在,不就两全其美了?

所以钱诜认为,罗马国的建筑技术适当借鉴即可,绝不能喧宾夺主。

而且穹顶建筑太丑陋,一旦建起来其风格和周边建筑格格不入,甚至在堪舆上也可能有负面作用,所以这种结构学学就好,偶尔修一两座建筑,点缀些异域风情即可。

想着想着,钱诜的思绪越飞越远,他想起工部前不久收到的命令,要设计新式结构的殿堂建筑,这样的建筑要考虑防火、耐用,不能用木料做承重梁,限定在砖石结构。

不用木料做承重梁,意味着要大量用到拱券结构,这样的建筑,统称为“无梁殿”,若设计成功,各地官署都要陆续改建。

朝廷有如此考虑,是省得各地官署隔三差五就闹出雷劈失火、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事情来。

若此事为真,对于钱诜等工部官员来说,倒是不错的扬名机会,不过万一搞砸了....

钱诜看向眼前的工地,再次腹诽:这么丑的坟包,就让商贾们去用吧!

第七百一十五章 蜕变

冬去春来,洛阳皇宫,宇文温看着案上的一座建筑物模型,听礼部官员汇报外交事务:常驻罗马和波斯的周国使节,派人乘坐海船归来,给天子带来两国最“新”的消息。

考虑到这两个国家距离周国有万里之遥,单程走一趟(海路)得将近半年,所以这个“最新”消息,实际上“截止日期”是去年秋天。

去年,集结兵力进攻波斯的西突厥,因为东面的碛西诸国有变,加上和波斯的战事胶着、进展不利,于是其大可汗——统叶护可汗不得不罢兵东归。

碛西的高昌国,在周国使节的劝导下投向周国,连带着其他国家立场不稳。

波斯国内松了一口气,万王之王库萨和随后遣使,带着礼物和国书,随常驻泰西封的周国使节所派信使一道,乘坐南洋贸易公司的大海船来中原,向周国皇帝致谢。

周国履行了友邦的义务,协助波斯暂时摆脱了西突厥的纠缠,用事实证明了实力和影响力,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按照常驻泰西封的周国使节奏报,波斯国内目前政局平稳,自西突厥退兵后,贵族们的抱怨,至少从明面上消失了。

波斯的万王之王库萨和,靠着与周国开展海贸以及一口口油井提供的利润,对贵族们软硬兼施,压制住了主战派的躁动,维持了与罗马国的和约。

两个宿敌休战,各自与民生息,大量资源不再投入战场,而是用于改善国计民生。

无数青壮劳动力不用上战场送死,而是在其朝廷组织下开荒种地、修建道路、桥梁以及水利设施,所以两国农业生产恢复得不错。

与此同时,因为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两国的官军不再需要盯着对方,得以去对付边境其他不老实的势力。

譬如,波斯国的西南境是撒拉逊大沙漠,其间生活的撒拉逊各部族,先前隐约有联盟之势,使得波斯朝廷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开始不稳。

但波斯朝廷因为不需要同时和罗马以及西突厥交战,所以能腾出手来,在沙漠绿洲地区加强驻军,稳住了撒拉逊地区的局势。

与此同时,罗马国因为不需要和波斯开战,所以能够抽调兵力去对付北境的蛮族,巩固边防。

罗马朝廷因为和宿敌波斯和谈,手头兵力充裕、有了底气,所以对于边境蛮族不再采取“花钱买平安”的政策,无形之中省下不少钱,也避免了养肥这些边境蛮族。

加上波斯不再隔绝商路(海路),所以罗马国可以和周国进行海贸(通过阿非利加政区),大量来自中原的货物在其国都君士坦丁堡销售。

罗马国的经济因为不再被战争拖累,已经渐渐恢复,情况大有好转。

朝廷有了钱,开始偿还先前对民间欠下的巨额债务,欠下的军饷也开始补发,虽然不是全额补发,但总归让将士和百姓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希望,人心就稳,外患没了,内患渐渐消退,罗马国的皇帝希拉克略(音译)声望与日剧增,地位越来越稳固。

他同样派出使者乘坐海船前往中原,于前不久抵达洛阳,给周国皇帝带来了国书以及礼物,转达罗马皇帝的问候。

宇文温听到这里,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的一个愿望:娶东罗马皇女,双头龙旗插遍欧亚大陆,不过那愿望现在想来有些好笑,就当是自己“年少轻狂”的幻想。

看着官员上呈的波斯、罗马两国舆图,他心中感慨万千。

历史上的这段时期,波斯和罗马已经斗得遍体鳞伤,两个宿敌明明伤得血流如注、双脚打颤,身边各自围绕着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鹰,但眼里依旧只有宿敌。

最后却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波斯灭亡,罗马只剩下半条命。

现在,在周国的介入下,两国握手言和,有了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机会,不会再给第三方以可乘之机。

这样就够了,宇文温不想搞什么跨海远征,极西之地这两个国家握手言和,与周国做买卖(海贸),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

旺盛的对外贸易需求,会刺激周国的工商业发展,实业主们可以通过海贸赚钱、完成资本积累,这就是宇文温最想要的。

比起赚钱,同样重要的是科学、文化交流,周国使节在罗马和波斯不停收集各类书籍,将两国的各种科学知识引入中原,让中原的学术界获得更宽阔的眼界。

宇文温认为科学、文化需要相互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发展,闭关锁国的后果,就是故步自封,在不知不觉中落后,现在周国初步实现了中西文化交流,他很满意。

有生之年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

宇文温喝了杯茶,看着案上的建筑模型,听官员们讲解这模型来。

这座建筑模型的原型,是罗马国国教的一座大寺庙(大教堂),位于国都君士坦丁堡,凝聚了罗马国石结构建筑技术的精华。
首节 上一节 301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