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967节


这个土围子是一座车站,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过路的火车有地方卸下货物,以确保里面驻扎着的士兵有充足的供粮食、弹药。

而这样的小站在铁路沿线有很多,这条细长的铁路宛若一根绳子,将一个个铁锁(炮楼)串起来,而这些铁锁锁着沿线各交通要道。

无论是隘口、津口、路口、桥梁,都在这些炮楼的控制之下,飞禽走兽可以随便通过,但人却不行。

白天肯定不行,但晚上却未必。

野地里,无数黑影渡河南下,登上南边陆地,他们是奉命夜袭的高句丽士兵,特地等到夜幕降临才开始行动。

却没有选择袭击那座孤零零的土楼,因为土楼很难打,守军有很多大威力的武器,之前有许多队伍去攻打各地的炮楼,结果伤亡惨重却没能打下一个土楼。

所以,不如袭击土楼之间的铁制轨道。

铁制轨道上经常有喷火、喷烟的怪车经过,高句丽军队也曾袭击这种怪车,但怪车上也有大威力武器,碰不得,那么不如把对方赖以行走的轨道破坏掉,可谓一举两得。

第一,轨道中断,意味着奇怪车辆走的道路再也走不通了,无法给沿线土楼输送人员、物资。

没有这些怪车在轨道上巡逻,更多的高句丽兵马可以跨过轨道,深入“沦陷区”活动。

第二,他们选择在距离土楼二里外的地方破坏轨道,土楼守军若不敢出来阻止,那么他们就能尽情破坏轨道。

若守军冲出来,那正好,半路就会遇伏。

如今夜幕降临,野地里到处一片黑暗,但即将破坏轨道的高句丽兵却点起火把,一来是方便夜间干活,二来是为了引起土楼守军的注意。

所以,你们是出来呢,还是不出来呢?

一名将领看着远处模糊的土楼轮廓,冷笑起来。

周军沿着铁路修建土楼,相互间距离很近,一般十里左右就有一个,那么,在两座土楼之间选一个点来搞破坏,两头的土楼守军,出来还是不出来,是个两难选择。

也许,周军土楼有远程武器能够到数里外,但高句丽士兵可是在铁轨上,要是周军把这里炸了,就会把铁轨炸个稀巴烂。

所以高句丽将士们觉得此时对方不敢用远程武器。

这大晚上的,野地里漆黑一片,对方担心中伏,肯定也不敢出来阻止他们破坏这铁制轨道(铁路)。

一个个拿着大锤、铁撬棍的士兵,如同饿虎扑羊般冲上路基、冲向铁轨,一人拿着撬棍往铁轨下面一插,就要开始用力,结果撬棍和铁轨接触的那一刹那,他全身开始抖动起来。

身上冒起些许白烟,还夹杂着焦肉味。

一旁的同伴见状觉得奇怪,上前拍拍对方让其莫要乱跳,结果碰到对方的瞬间,自己也跟着抖起来。

用金属工具接触铁轨的人,踩在铁轨上的人(光脚或者鞋子是湿的),接触了“跳舞”的人,全都手舞足蹈起来。

这种抖动会传染,一个传一个,铁轨处几乎所有人都手舞足蹈起来,其“舞姿”,在飘忽不定的火光映照下,在夜幕里的旷野里,显得分外诡异。

土楼(炮楼)上,三楼的几个小窗处,数人手持望远镜观察着远处那团火光,看着火光中摇摆的人影,听着风声传来的隐隐约约惨叫声,笑起来。

活该,你们不碰那通电的铁轨,自然就不会被电死了嘛。

“电压如何?”其中一人回头问道,楼内正在一台仪器旁的男子看了看仪表盘,回答:“电压稳定,电路运转正常。”

“哟,这一直电到天亮,怕不是要变成炭了。”

又有一人说道,语调平缓,大家仿佛是在议论烤肉,而不是“烤人”。

炮楼旁河边的拦河筑坝,装有水力发电机以随时发电,晚上在规定时间段给铁轨通电,在特定长度的路段内,谁碰铁轨谁就得死。

若再往河里通电,不要说人,就连小鱼小虾也得完蛋。

另外一人看着闪烁的火光,冷冷说道:“这大晚上的不睡觉,跑来我们地头做客,既然来了就不要走了,马上,接通河边电路!”

第六百七十九章 火光(续)

绵延群山,大小堡寨依山而立,这些堡寨全都在地形险要之处,为石块所垒,坚固无比,且选址巧妙,山外来客很难用火炮直接瞄准这些宛若小城般的堡寨。

所谓山外来客,指的是周军,而守卫大小堡寨的则是高句丽士兵,他们要在这处名为“忘川”的地区,给来犯的周军以当面痛击。

十余年前,两国第一次大战,高句丽方面吃了很大的亏,往日坚固的山城,在周军的新式远程武器(火炮)面前根本撑不了多久。

于是这十余年间,高句丽总结了经验教训,在国土东北面的绵延群山中,兴建大量易守难攻的堡寨,一旦周军再次来犯,就以这些地区作为依仗,靠着崎岖地形来抵消周军的进攻优势,将战争长期化。

忘川地区的堡寨群,就是高句丽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这里位于萨水上游东部山区,仅仅是从河边进入忘川地区,中途数十里山路就很难走。

来到忘川的边缘,没有多少大块平地扎营,如果数万大军进来,也只能在狭小的山川里排出长蛇阵,根本就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即便攻入忘川地区,但这里山高林密,到处都是陡坡,人一不留神就会迷路,忘记自己是从哪条进来的,这也是忘川一名的由来。

准备就绪的高句丽军队,守在忘川地区,等着周军一头撞进来送死,但周军抵达萨水上游地区后,却迟迟不进攻忘川地区。

对方只是在边缘地区驻扎,高句丽将士严阵以待,却未见对方采取进一步措施。

清晨,一处山峰上的简易烽燧里,高句丽守军正在啃干粮,一边啃一边向南张望,看看山口那边有无动静,一旦周军来犯有,他们就要点燃烽烟,并且敲锣打鼓,向己方示警。

这个烽燧所处的山峰十分陡峭,上下不易,所以在山头驻守是个辛苦的活,粮食和水都得靠人慢慢运上来。

山顶有树木,虽然不高,但很茂密,士兵们在山顶搭起一个简易的烽火台,然后在树木间扯起绳索、搭起帐篷,当做避雨、起居之处。
首节 上一节 296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