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907节


父亲去世多年,在徐文远的记忆里,其背影已经模糊,但有时又很清晰。

父子之情深似海,即便当父亲去世多年、儿子已经老迈,儿子依旧忘不了,所以徐文远被文章感动,流泪不止。

文章中的儿子受委屈,耽误了前途,所以对父亲有怨言,对继母不满,但依旧把每月工资的一半汇给父亲,以尽孝道。

然而,他本人却因为工作原因,要给朝廷修铁路,解君父之忧,这算是尽忠,却不能更好的孝顺父母,甚至不能为祖母服满丧期。

自古忠孝两难全。

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了这个感慨,自责自己对父亲不孝,却又不能对朝廷(天子)不忠,因为朝廷(天子)急切需要尽快修好更多的铁路,那就需要无数技术人员如同军中将士一般,为朝廷冲杀在前。

作者自责,认为自己不是孝子,随后又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忠于朝廷(天子)呢?

文章看到这里,徐文远已经完全明白,这就是他期盼已久的反驳文章,作者直接用自身的平常经历,感慨(引出)“忠孝两难全”,来破他之前文章中的“忠孝一体”论点。

军人感慨“忠孝两难全”,徐文远有办法做出解释,让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经历不影响“忠孝一体”论。

但是此时此刻,徐文远却生不出半分反感之意,也不知该怎么反驳,因为对方的文章,真是太让人感动了。

第六百三十六章 新解

中午,国子监食堂,学生们正在用餐,大家三五成群围在高脚饭桌边,坐在高脚坐具——椅子上,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着最近的新闻。

数日前,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名为《背影》,说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这两日,很多学生看了这篇文章,借助文中“我”的眼睛,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随后想起自己的父亲,不由得鼻子一酸。

国子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外地,他们离开家乡到京城读书,除非请假,否则只有寒、暑两个大假期才能回家,所以大家平日里住在国子监校舍,和家人很少见面。

每次开学,学生们离开家乡时,都要和父母拜别,这样的场面总是让人心酸,而《背影》这篇文章,用朴实的文字,描述出父亲对儿子的舔犊之情,拨动了读者们(学生们)的心弦。

所以,大家感慨之余,对于文章作者“忠孝两难全”的心情有了很大的认同,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换做是我,该如何选择呢?

忠孝两难全的事情,历史上多有发生,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首当汉末三国时期的徐庶。

后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刘玄德立志匡扶汉室,有才子徐庶投在帐下,为刘玄德出谋划策。

但是,奸相曹操挥师南下,鲸吞荆州,兵荒马乱之际,徐庶之母为曹军所俘,徐庶不得不向刘玄德辞行,为的是侍奉母亲。

忠孝两难全,大孝子徐庶舍不下寡母,所以在忠和孝之间选择了孝。

然而,当她母亲得知自己儿子为了孝而放弃了忠,大骂儿子是愚孝,随后自尽,让徐庶追悔莫及,虽然身在曹营,却不再给曹操出谋划策。

这是评书里的故事,学生们基本上都知道,当然,也知道史书《三国志》里关于徐庶的记载和评书多有不同。

又有一例,三国归晋之后,学者李密面对晋武帝司马炎的征辟,以侍奉祖母为由婉拒,为此还上《陈情表》。

李密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

在这《陈情表》中,李密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陈情表》流传至今,国子监的学生们都读过,所以知道这就是忠孝两难全的例子。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密作为蜀汉遗臣,心向汉室,不愿为晋臣,是为忠,而晋武帝看出这位心向故国,才不断遣使催促其入朝为官。

李密不愿出仕,加上祖母生病,便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诀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

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

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

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

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

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

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

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

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

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

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

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290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