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868节


第五轮选拔,候选人为宗室,直接由天子选定,共五人。

五轮下来,选出八十名参知政事。

第六轮选拔,由三高官官(共十人)各自直接提名一人,被提名者共计十人,不能为宗室,必须是有官品、且有州、县官的履历(至少任满三年)的官员。

经吏部“资格认定审核”后直接就任。

最后十个名额,由天子直接提名、任命,被提名者可以是宗室(不超过三人),也可以是有官品,且有州、县官的履历(至少任满三年)的官员。

合计一百人的参知政事,就根据这个规则选出来,当然,从参知政事里选拔平章政事也有另一套规则。

与此同时,防作弊的一系列规定也在不断完善,譬如避免纳税主体不断更名、频繁更换东主以此“霸榜”钻空子。

还有一系列的细则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完善,譬如各类投票、讨论的规则,譬如因为不可抗拒力导致的人员空缺(去世,或者丁忧)。

假以时日,各项规章制度都会渐渐完善。

即将“开张”的谏议院,宇文温仔细评估了一下,至少有三十铁票,只要他下的诏令不那么奇葩,肯定能在谏议院一次通过。

一百张票,只有三十张铁票?好像很凄凉的感觉?

当然没那么凄凉,因为现在选出来的参知政事,只有三十四人。

一百名参知政事,不可能同时上任、同时卸任,否则会导致谏议院的人事变动过大,影响一系列工作,所以,选拔参知政事的工作分三步走:

第一期选出三十四人(根据选拔规则适当分配各批次比例),两年后第二期选出三十三人,再过两年(第四年)第三期选出最后的三十三人。

如此一来,谏议院要到四年后,才会达到“满员”状态。

自那以后,谏议院每隔两年就进行一部分参知政事的选举,实现有规律的新旧交替。

也让各方利益集团每隔两年就有“推陈出新”、“轮流坐庄”的权力博弈机会。

四年时间,宇文温觉得自己等得起,即便中途有变,他“崩”了,这个制度一样会实施下去。

因为这是他定下的制度,又得各方利益集团认可、拥护,即便他的太子继位,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

想到这里,宇文温看向孙子,宇文旭依旧在沉思,想要理解祖父的解释。

宇文温摸摸孙子的头,看向窗外。

架构,他已经搭起来了,未来,就看儿孙的造化了。

第六百零五章 笼子

上午,散朝后,宇文温在太极殿外东堂召见侄子、杞王宇文理,就谏议院的“开门红”一事进行沟通,宇文理如今是平章政事,组织几位参知政事成了一个“审查会”,对尚书省去年一年的财政收支进行审查。

另外三名平章政事,同样组织了三个“审查会”,分别对黄河航运及沿岸水利设施、全国棉纺织业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审查。

宇文理负责的这项职责,其工作量很大,需要调集大量人手,还得和海量数字打交道,虽然不需要宇文理亲直打算盘、摇计算器,但作为“会长”,需要把握好大方向。

什么是大方向?让参知政事们熟悉如何运用谏议院的制度,更好的行使各项权力。

锻炼能力、适应制度,这才是此次审查的主要目的之二,宇文温怕侄子一头雾水,分不清楚重点,特地指点。

此次谏议院的“第一期选拔”,选出三十四名参知政事,然后在其中选出四名平章政事,但其中一名,是宇文温按规定行使皇帝权力,直接任命宗室藩王宇文理为平章政事。

如此来,宇文理等于被“锁”在谏议院这个笼子里六年,期间不得担任其他文武官职。

然而,这不是宇文温要架空侄子(至少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要侄子给后辈们“趟路”,摸索出一条宗室如何借助谏议院,协助皇帝处理国务的道路。

宇文温认为,平章和参政们享受“同三品”、“同从三品”的待遇和荣誉,不能就坐在谏议院里审核诏令,这样就是“拿工资不做事”,必须切实行使监督、审查、弹劾权。

具体办法,就是平章牵头,组织各种“会”,以此行使职权。

与此同时派出佐官到各地探查,收集民意,酝酿议题,和其他参知政事、平章政事进行协商、妥协,以便议题在谏议院通过后,提交政事堂会议讨论。

相关制度和运作方式都在摸索和完善,宇文理作为宗室“下一代”的年纪最长者,当然有义务来“开路”。

现在,宇文温就按照自己的构思,将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给侄子交底,争取来个漂漂亮亮的开门红,然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对于宇文理而言,以这种方式参与国务,确实有些“别扭”,但他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免得日后自己处境微妙。

他已经年逾不惑,而叔叔年纪也不小了,万一哪天叔叔驾鹤西去,新君即位,会采取什么手段来“安排”自己,一直是宇文理的一个心病。

单就亲情而言,太子宇文维城和宇文理关系其实是不错的,毕竟当年宇文理在黄州求学,就住在叔叔家。

宇文理成日里和几个堂弟玩耍,关系当然不错,但是涉及权力,亲兄弟翻脸都难免,更何况堂兄弟。

宇文理知道,叔叔总归会念及亲情,不会下狠手,但另一方面也是叔叔有绝对的自信,容得下他,问题是将来新君即位,有没有自信容得下他,那可就难说了。

当年,武帝在时能容下功劳赫赫的齐王宇文宪,然而武帝去世后,新君即位没多久,便迫不及待把齐王杀害,问题就在于新君不相信皇叔,干脆杀了,一了百了。

宇文理不想步齐王宇文宪的后尘,但他无力改变什么,自从有了晋王的先例,皇朝宗室的处境就很尴尬,宇文理想不出什么办法急流勇退,因为当年宇文宪就急流勇退过,却无效。

所以他有时候会祈祷,祈祷叔叔再多活那么几十年,或者自己“先走一步”,大概能保得后代平安。

现在,叔叔弄出个谏议院,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也算是给宗室们一条新出路。
首节 上一节 2868/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