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787节


各佛寺无条件收养弃婴或者孤儿(女),男童、女童将来是否剃度出家,均由官府做主。

各宗派想选派天资聪慧之人,修行化学之道、物理之道,为朝廷解忧,造福百姓。

针对第二条的详细措施倒是没有,但各宗派会积极配合朝廷管理佛教事务,听从朝廷安排。

针对第三条的详细措施,先不说瓦官寺是否重建、朝廷是否同意这一解决办法,各宗派都会在本宗派祖庭(开宗立派的寺庙)举行长期法事,为当年罹难的梁国百姓祈祷、超度。

与此同时,各宗派会联合拟定一份声明,经由有司审定,然后刊载在各大都会报社出版的报纸上,对当年的事情,表明态度,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这个交代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是“当年梁国僧人从总体而言修行不够,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宇文温放下奏章,拿起茶杯喝茶。

蜡烛在一旁默默燃烧,烛光摇曳下,他的脸阴晴不定。

僧人当然没资格写奏章,眼下这份奏章,是以中书舍人萧瑀为首的崇佛官员联署,其内容,当然是征求了各宗派诸位高僧的意见,最后才有了定稿。

萧瑀等官员,难道看不出天子是在敲打佛教么?

应该看得出,但这些官员不敢冒险,因为他们不确定天子会不会临时起意,把“鞭刑”改成“砍头”。

仅就佛教各宗派高僧而言,面对当前局面,很可能如同倔驴般梗着脖子不低头、不表态,将皇权的威压当做一个“劫”,默默承担,当做佛祖给予的磨炼。

高僧们大概不觉得宇文温和其他皇帝有太大区别,当年周武帝“建德灭佛”,佛教扛过来了,所以,高僧们也会觉得“明德灭佛”之后,佛教依旧会迎来春天。

但是,萧瑀等官员知道天子手段了得,他们不敢冒险来赌天子是否会使“绝户计”,让中原佛教万劫不复。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崇佛的官员们一边不断上表“申诉”,一边不停向各宗派高僧分析利害关系。

当皇权开始“磨刀霍霍向佛教”,中原佛教各宗派人士以及崇佛官员,在强烈的求生欲刺激下总算达成共识,向皇权低头,请求一个表现兼亡羊补牢的机会。

无数人的努力之后,才有了这份奏章。

一念就能定无数人荣辱,这种无上权力的滋味,让人如痴如醉。

宇文温放下茶杯,闭上眼睛,片刻之后睁开。

做人做事,要尽量避免得意忘形,否则容易出问题,即便成了天子,也该谨记在心。

他拿起奏章,再次看起来。

对方“开价”了,那么,他该怎么还价呢?

宇文温心中的“期待报价”,第一个就是加强对佛教的管理,避免佛寺和僧尼数量无节制增加,进而影响到国家税收。

避免因为富贵人家大规模捐赠财物,使得佛寺财大气粗,然后搞土地兼并、蓄养大量庄客,以至于变成毒瘤。

禁止佛寺经商、放贷,避免佛寺规模过大导致穷奢极欲,避免佞佛导致大量铜料被人铸成佛像供奉。

其次,僧尼不可以有“治外法权”,因为王法比佛法大,但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需要“细化执法”。

王法当然最大,但中原佛教各宗派必须自己内部达成共识,制定一套各宗派僧尼都要遵守的“清规戒律”。

如此一来,如果僧尼只是触犯佛门的清规戒律,就由所属寺庙或者宗派处置。

如果僧尼和百姓发生纠纷,或者犯了王法,自然由王法来管。

第三,僧尼报不报效国家,无所谓,朝廷又不缺这点人,但佛寺想要获得优待,譬如减免赋税、获得更多官方的“财政拨款”,以及各种好处,那就得拿出诚意来。

诚意是什么?

身为天子,没必要想这种细节,自然有傅奕等马前卒去“讨价还价”,宇文温只要把握好度就行。

现在,按照奏章里的内容来看,对方给出的“报价”(诚意)还是很符合宇文温的预期目标。

最关键的一点,是针对他的疑问(发难),给出了说法。

太清之难(侯景之乱),崇佛的梁武帝不得善终,崇佛的梁国百姓家破人亡,即便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可中原佛教必须对此有个说法。

而说法就是:当年梁国僧人的修行不够,无力阻止悲剧发生。

这说法得广而告之,所以现在佛教各宗派准备一起发表声明,对当年之事深表遗憾,并要对此进行深刻反省。

此举,大概是佛教各宗派让步的底限,毕竟要维护先代祖师的脸面和佛教的声誉,再让步,对方就不用在中原弘扬佛法了,宇文温既然没打算灭佛,就不打算再逼下去。

所以,该结束了。

正思索间,皇后尉迟炽繁入内,亲自为他端来了夜宵。

宇文温见着尉迟炽繁那略带哀怨的眼神,见着昔日星光璀璨的双眼已暗淡,心中有些歉意。

尉迟炽繁是担心他得罪佛祖,以至于不得好死,甚至死后下地狱,宇文温对此很清楚,却不好用“科普”来破解这种“迷信”。

他示意尉迟炽繁坐在身边,问:“怎么不睡觉?那么晚了。”

“妾见二郎熬夜,特来看看。”
首节 上一节 278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