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775节


引申开来,官场也是如此。

这道理,宇文维城明白,宇文温随后话锋一转:“你觉得,突厥贵族和中原商贾,哪个是东主,哪个是掌柜?”

宇文温的提问意有所指,宇文维城很快答道:“突厥贵族当然是好人东主,而中原商贾,自然就是可恶掌柜了。”

“为何如此说呢?”宇文温明知故问,宇文维城便将心中所想一一道来。

如今,瀚海贸易公司和东突厥汗国的买卖做得红火,中原商贾大赚特赚,而突厥贵族也从中分了一大杯羹,吃得满面红光。

双方合作赚大钱,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这局面并不是没有隐患,那就是被剥削的普通部落和牧民,不满情绪会日渐增加。

这些牧民,为了从中原商贾手中换一块价值一贯钱的茶砖,不但要将一头牛犊作为货款交出去,还得为对方免费饲养这头牛犊数年,直到长大成年。

这期间,牛犊若夭折,损失也得牧民自己扛,期限一到,得让中原商贾从自己的牛群里挑选一头健硕的成年牛。

对方只是用一块价值一贯的茶砖,就能在三、四年后从自己手中牵走一头价值四、五十贯钱的成年牛,稳稳地赚大钱。

而自己辛辛苦苦忙碌三、四年,承担所有的风险,到手的不过是当年的一块茶砖。

草原上的牧民,也许没什么见识,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迟早会意识到这种买卖的极度不公平,于是心中不满渐渐滋生。

与此同时,中原商贾在草原放高利贷,沾上高利贷的部落和牧民,几乎可以肯定几辈子都还不完,于是大家变成中原商贾的变相奴仆,一年忙到头,都在忙着还债。

可想而知,随着瀚海贸易公司的买卖越做越大,草原各部落的不满情绪也会与日俱增。

一旦这种情绪再也压制不住,那么先前和中原商贾合伙赚钱的突厥贵族们,就要借人头一用了。

他们会隐去自己和中原商贾勾结、一起吸血的事实,煽动各部落对中原商贾的仇视,进而仇视中原朝廷,待得“民意汹汹”,发动战争的时机就到了。

只要一打仗,自己欠下的债务就能一笔勾销,不仅如此,若能攻入中原花花世界,其收益可比在草原上放牧牛羊大得多。

宇文温听到这里,反问:“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突厥大军拿头来跟中原的火炮、火铳、棱堡打?突厥人又不是没见识过中原火器的厉害。”

“父亲,他们当然知道火器厉害,也知道如今朝廷经营河套有方,所以,真要翻脸打仗,正面肯定是打不过的。”

“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浑水摸鱼,不断挑动各部落的仇视情绪,增加各种不确定风险,以此来要挟瀚海贸易公司,获得更多的好处。”

宇文维城越说声音越大:“还有,他们也可以收买中原商贾,甚至收买边军将领,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

“关键时刻是什么?就是中原不稳甚至内乱,这时,他们就可以用这些被收买的中原商贾作内应,用高官厚禄引诱边军将领归顺,然后靠着这些将领掌握的火炮开路,扫荡中原。”

以中原商人为内应,筹措各类物资,又想办法将那些掌握火炮技术的中原军队收为己用,于是,即便己方身处边疆,也一样有机会入主中原。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发生过,宇文温见儿子的见识已经达到了新境界,十分高兴,又问:“那么,依你之见,边贸利大于弊?”

“不,父亲的布局十分高明....”宇文维城小小的恭维了一下,接着说:“朝廷经营河套有方,官军兵强马壮,又有火炮、火铳和堡垒群,所以对方目前绝对不敢主动翻脸。”

“这反倒是朝廷的机会,瀚海贸易公司可以利用各种经济(债务)纠纷,不断搞摩擦,逼那些突厥贵族做妥协。”

“妥协多了,他们的威望自然就大减,若不妥协,只能选择翻脸,但他们又不好翻脸,所以,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朝廷甚至不需要出面,就任由瀚海贸易公司不断在草原上搞摩擦,一步步将突厥贵族逼得无路可退。”

“到时候,突厥的大可汗,既要想办法安抚普通部落的熊熊怒火,又要应付咄咄逼人的瀚海贸易公司,还得照顾小可汗、贵族们的各种利益,焦头烂额之下,保不齐就昏招迭出。”

“届时,朝廷的机会就来了...”

第五百三十一章 因果报应

临近中午,相州州学图书馆阅览室内座无虚席,年龄各异的读者们正安静的看书,阅览室里除了翻书时的沙沙声,还有偶尔出现的咳嗽声,几乎没有别的声音。

阅览室一角,微服出宫的宇文温正在看书,书名《神灭论》。

这本书的书名很霸气,是一部惊世骇俗的著作,作者范缜,为萧齐、萧梁时期人。

范缜在这本著作里,对“神不灭”的说法进行驳斥,用的还是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论述“神灭”,可以说此人是南北朝时期的无神论者。

范缜不仅认为“神不灭”是谬论,还认为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是无稽之谈,对当时朝廷(主要是南朝萧梁)上下以及世家大族沉迷佛教进行抨击,认为梁国佞佛必然会祸国殃民。

简而言之,范缜对佛教的那一套不以为然,认为所谓佛祖根本就是假的,从年轻时起就不断和佛门信徒辩论,是有名的反佛者。

范缜向来就有反佛言论,随后将自己的理论汇总,于是有了《神灭论》。

此书一出,朝野哗然,不要说崇佛几近走火入魔的梁帝萧衍极度不快,达官显贵还有世家子弟都对这位的“奇谈怪论”大加批判。

待得确定范缜没有疯,梁帝萧衍特地为此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有高僧将其传抄,让王公朝贵传阅。

那高僧又作《与王公朝贵书》,细数范缜在书中对佛祖大不敬的言论,于是激起有识之士的“义愤”,许多显贵运起响应,又有当世文学家著文反驳,口诛笔伐,要把《神灭论》批得不名一文。

范缜对此毫不示弱,遂将《神灭论》改写成宾主问答体,共设三十一个问答,同时沉着应战,和无数佛门信徒论战,最后谁也辩不倒他。

许多人都劝范缜,说他本来就和皇帝(萧衍)有旧,若能“知错就改”,皇帝会很高兴,然后前途一片光明。

范缜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佞佛祸国殃民,认为佛家的因果报应就是扯谈,自己何错之有。

代价就是仕途止步,晚年坎坷。

宇文温不信佛、道,所以对范缜这种孤身一人挑战时代价值观的勇气很佩服,哪怕《神灭论》理论上会对“君权天授”一说有影响,他执政后也让这本著作正常出版。
首节 上一节 277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