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759节


然而城内虾夷奴隶发生暴乱,声势浩大,然后做为内应打开城门,引虾夷兵入城,于是松城沦陷。

听到这里,文武官员们都面色铁青,他们谁也没想到,宛若一盘散沙的虾夷各部联军,竟然有如此出色表现。

面对三路大军,不仅没有后撤,反倒主动出击,不顾被合围的风险,硬是强攻中路军得手,然后将其他两路大军逐个击破。

然后还围城打援,吃掉援军后,再拿下松城。

昔日勇则勇矣却如无脑莽夫般的虾夷各部,竟然能够联合起来,实行如此精妙的战法,接连重创官军,这已经不是可以用“内贼泄露军机”就能解释的。

官军将士装备精良,披甲的士兵至少占了七成,战斗力很强,即便有其中一支军队因为内贼泄密,以至于敌人预先在必经之路设伏得手,其他两路军队,也不该败得这么惨。

虾夷各部本来互不统属,临时集结在一起,却能有如此强的战斗力,必然是出现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这个人有威望,能让各部酋长听命,又有能力,可以将零散的部族联军组织起来,变成一支强军,执行那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战法。

前方战况具体如何,身处京城的官员们当然不可能知道,却能想到这一场巨大失败所带来的后果。

现在,女王召集大臣议事,就是要商量朝廷如何应对这一连串战败之后面临的东国地区危局。

许多人的目光先扫过面无表情的大臣苏我马子,然后转到上首,看向位置仅次于女王的厩户王子(太子),对方此时面色黯淡,一副休息不好的模样。

数年来,厩户王子对于讨伐东国虾夷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贵族以及年轻贵族子弟,在征(虾)夷战事中屡立战功,然后凭着战功快速晋升。

这些在征夷战事中大放异彩的善战宿将、年轻贵族,就是新一代的“王党”成员。

与此同时,随着官军连战连胜,朝廷在东国获得辽阔的土地,还有大量俘虏,这些战利品都为厩户王子带来巨大声望,还有朝野内外的敬畏之心。

将来,厩户王子登基后,必然获得更多贵族的支持,届时把持朝政多年的苏我氏,就必须交权了。

然而,就在大家认为厩户王子将来必然会有更大作为的时候,支撑起厩户王子宏伟抱负的征夷伟业崩溃了。

这一次的大惨败,意味着数年来朝廷在征讨东国虾夷时所取得的丰厚成果,绝大部分都可能守不住,因为虾夷联军必然缴获大量官军装备的铠甲、武器、粮草,战斗力暴涨。

而伤亡惨重的官军,极有可能无力防守新得土地,无力保住新筑城池。

与此同时,表现异常凶猛的虾夷联军若继续进攻,东国地区官军能否挡住攻势还未可知。

若以最坏的打算来看,甚至连之前东国地区已有的地盘都要遭受虾夷部落的骚扰,由此带来的损失不可预计。

但这些损失,都比不上厩户王子的损失:厩户王子这些年提拔、培养的军事人才,经此一败,大部分都回不来了。

宛若雏鹰的王党,在即将展翅高飞之际,夭折了。

一声声叹息,在许多朝臣心中响起,位列朝臣之中的苏我虾夷微微低头,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地板,极力压制着心中喜悦。

这一场大败,厩户王子精心提拔的人才伤亡惨重,其中许多人,都是各家贵族的下一代。

大多是和苏我氏政见不合贵族的下一代。

现在,苏我氏的对手们元气大伤,其后代伤亡惨重,许多年都恢复不过来。

或者,因为没有能干的儿子继承家业,在下一代人时就回家道中落。

此刻,苏我虾夷真想抬头看看,看看女王和厩户太子此时的表情,不过还是忍住了,心中得意非常:

征夷大将军的封号,不过是个陷阱,就等着你们带着所谓王党往里钻!

第五百二十章 显灵

萧瑟秋风中,佛寺里,佛像前,面色憔悴的厩户王子正与到访京城的周国人张鱼交谈,这里是厩户王子的出生地,后来改为佛寺,因为四周橘树环绕,所以得名“橘寺”。

橘寺有中原来的高僧住持,向信徒宣讲佛法,厩户王子有空时经常来此礼佛,所以寺内香火旺盛。

张鱼此来,身份是周国北洋贸易公司的“代办”,来倭国办理贸易事宜,他虽无官职,却行官事,既然到了倭国国都,自然免不了拜见倭国储君。

虽然张鱼并无什么显赫官职,但他作为周天子的近臣,在倭国君臣看来,是异常显赫的人物,所以招待起来丝毫不敢怠慢。

所以,厩户王子在橘寺此接待身份不凡的张鱼,既不失礼,也是为了表达善意,顺便闲聊,听对方说一些中原趣事。

张鱼知道分寸,不会仗着自己特殊身份便颐指气使,面对这位年过四旬的倭国太子,尽可能做到有问必答,以倭语和对方交谈。

“张公,中原行科举,以考试选拔人才,贵族们难道没有怨言么?”厩户王子发问,满怀期待的看着张鱼,等候答案。

张鱼答道:“大将军,贵族们当然不喜欢科举,他们习惯了按出身当官,出身好的,就有好官位,出身稍差的,就只能稍逊一筹,可以说,这就是贵族的特权,如今特权被打破了,他们当然有怨言。”

“但再有怨言,他们也不好阻止,因为考试对于贵族子弟来说,还不算难。”

厩户王子为周国所封征夷大将军,而张鱼作为“外国人”,不是对方的臣下,所以张鱼索性称呼对方在周国的官职,对方则称呼他为“张公”。

厩户王子听了张鱼的话,沉思片刻,问:“张公是说贵族子弟不怕考试?”

“是,贵族子弟衣食无忧,只要有心,就能做学问,而贫贱之人终日为果腹而奔走,家徒四壁,又有什么能力去读书呢?他们就算想学知识,又如何去拜师呢?”

“要知道,愿意开馆授徒的学者,可是要靠束脩来养家糊口的,学者们最好的选择,是成为贵族子弟的老师,实在没办法,才会招收普通人。”

“既然是养家糊口,自然就应付了事,普通人想要把学问做好,达到能够靠着考试当官的程度,实在是太难了。”

“不仅如此,如果书籍、文具价格昂贵,又有多少普通人承担得起?终日苦读,意味着不事生产,又有多少人家,供得起自己儿子全心全意读上十余年书?”
首节 上一节 2759/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