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722节


“喔....”高氏点点头,翻了几页,脸色变得有些精彩,随后将画册合上,递给坐在一旁的女儿:“你也看看罢。”

“啊...”长孙氏低呼一声,接过画册,拿在手里,只觉这是烫手的炊饼,看也不是,扔也不是。

纠结片刻,她翻开画册,看清第一页的素描画,随后愣住了:这....这是?

一只老虎如人一般双腿站立,一手叉腰,一手比出个类似剪刀的手势,然后对着她“笑”。

不对,这不是老虎,是一个浓眉大眼的男孩穿着虎纹戏服、头戴虎纹帽,摆姿势让画师画素描。

素描画右下角有一段文字,写的是“明德三年二日三日,武松打虎之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长孙氏听说过,所以看明白这是吴王小时候扮老虎时留下的素描画,她看着画上男孩那爽朗的笑容,忽然觉得很亲切。

翻过一页,男孩挽着裤腿站在溪流里,右手拿着钓竿,左手提着一条大鱼,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

看着看着,她仿佛看到了一个男孩长大成人的过程,画册里的各张素描画,记录下这个过程中的些许片段。

这就是我的夫君么?

看起来,小时候好像有些调皮的呀...

。。。。。。

“队正!这边,这边,这边有位置!”

“哟,李二郎,多谢哈!”

午餐时间,食堂里,皇宫侍卫们正在用餐,各餐桌人满为患,侍卫李世民多占了个位置,使得打完饭的队正杨秋有地方坐下来。

两人一边吃,一边谈。

年轻的贵族子弟要作为侍卫,宿卫皇宫,陪伴天子和诸皇子,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所以作为唐国公次子的李世民,以及英国公次子的杨秋,都是如此。

杨秋年长,当侍卫年份较长,所以职务较高,管着一众充任侍卫的贵族子弟,李世民亦在其列。

杨秋听到风声,知道唐国公府似乎在张罗李世民的婚事,所以最近见着李世民“执勤”时经常发呆,便调侃对方是否在想“梦中人”。

李世民快十六岁了,已到了结婚年纪,面对上级的调侃,他应对自如:“哪有什么梦中人,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

杨秋问:“新妇是谁家女郎?”

“还没准信呢。”

“那大婚之日,你可得请兄弟们喝酒。”

“此是自然,届时,队正可不能缺席。”

“嚯嚯,那日我就带着美酒去你家,来个不醉不归!”

“别,要不过几日,我请队正到五味斋喝酒,来个不醉不归?”

见着李世民无事献殷勤,杨秋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这阵子李二郎好像对他特别热情。

不过两人是上下级,所以很熟悉,关系不错,平日里找由头聊天、喝酒、打猎、游乐,倒也正常。

杨秋已经考上了军校,所以明年就要“离职”,到军校去深造,然后从军(中级军校学员,毕业后即任新军中级军官)。

其他侍卫,包括李世民等贵族出身的侍卫,或者平民出身的侍卫,大多会走这条路。

入宫担任侍卫(普通侍卫,或高级侍卫千牛备身),长长见识,然后在天子、皇子面前混个脸熟,或者和其他贵族子弟混熟些,结人脉。

人脉是很重要的,即便担任侍卫期间未得什么“奇遇”,未获天子、皇子青睐,但人脉有了,对自己日后的仕途发展也会多有帮助。

现在规矩又有些不同,大家任侍卫期间,可以温习功课备考科举,或者考军校,若能以此入仕或者从军,可比靠父辈荫庇要好。

因为能够继承父亲爵位的人,只有一个。

即便不说爵位,就说当官,如今各家子弟想要入仕,父辈的荫庇难指望,因为“僧多粥少”,所以主要还是靠自己,通过用功读书,考科举当官,考军校为将。

李世民是嫡子,却不是嫡长子,这就意味着只要兄长健康,就必然是未来唐国公,而李世民和弟弟们想要有爵位,要么靠父亲多立军功,要么就得靠自己立军功。

军校大体上分初、中、高三级,高级军校是军中将领深造的学校,所以对于尚未从军的贵族、武勋子弟来说,要考的军校是中级军校,毕业后经过实习,就是新军的中级军官。

他想从军,驰骋沙场,立大功劳,所以在努力备考,考中级军校。

当然,初级军校的入学考试相对容易,但毕业后还得以基层军官身份在军中打磨,然后入中级军校深造,李世民想一步到位,故而十分努力的备考。

考试内容不止是武艺,还有“语文”、“数学”,因为新军对将领的要求很严,将领必须会读会写,会算术,会看地图,不能是只会闷头冲锋的莽夫。

吃完午饭,李世民办理完交接手续,回宿舍拿行装,向宫门走去。

他入宫宿卫,今天中午到期,所以办完交接手续后可以“下班”,也就是出宫回家,然而宫门虽然在前,他走路的速度却很慢。

不一会,背着包裹的杨秋从后面走来,也向宫门而去:杨秋也是今日结束宿卫,出宫回家。

见着李二郎走在前面,杨秋三步并作两步追上,边走边说,一同出宫。

过了宫门门禁,杨秋远远看见自家仆人在路边等候,还多了辆马车,不由得纳闷起来:骑马代步即可,弄个马车来什么意思?
首节 上一节 2722/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