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693节


太子宇文维城,仔细看过父亲提供的相关资料,现在,由他先回答,然后燕王宇文维翰补充。

“库老”,死于叛乱,“莫老”类似,亦死于叛乱,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为执政多年的君主,却被军队推翻。

正常来说,执政多年的君主对军队的控制应该是不错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君主失了人心。

所谓“人心”,指的是贵族和将军们的人心。

为什么君主会失去人心呢?

因为资料有限,宇文维城对罗马和波斯的国情只知道个大概,知道这两国和中原类似,是门阀贵族政治,却更胜一筹。

许多大贵族出将入相,权力很大,在中枢举重若轻。

但这两国有一点和中原不同,那就是宗教的势力很大,以至于“国教”首领可以和君主并驾齐驱。

宗教首领们负责宗教事务,有大批信徒追随,虽然平日不参与行政,但关键时候的站队,会影响君主和贵族博弈的结果,所以,人心中的“人”也包括宗教首领们。

而两位“先帝”失去人心的原因,宇文维城认为第一是军事,第二是内部矛盾。

波斯和罗马是数百年积怨,征战不休,所以国力透支得厉害,为了筹措军费,以及收买对方边境蛮族以作掣肘,两国不停地花钱,所以都在加税,导致百姓负担很重,大小贵族也颇为不满。

这种时候,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军事失利,就会导致君主的声望大衰,作为最高军事统帅的君主一旦失去军事上的光辉,各种非议和不满自然就冒出来了。

以波斯的“库老”为例,其在位时,对罗马国的战事不顺,而东北面又出现了强悍的敌人——突厥,波斯军队在突厥骑兵的猛攻下节节败退,多亏了名将白赫兰·楚宾(音译)以少胜多,将突厥大军击败。

立下不世之功的白赫兰·楚宾,却因为家世显赫,遭到了“库老”的猜忌,未能入中枢,被调到西线对付罗马军队。

两国长期对峙,战线较为稳定,即便是当世名将,也不可能在敌人未露破绽的情况下取得什么突破,而上任后不久就吃了个败仗(没有伤筋动骨)的白赫兰·楚宾,收到了万王之王命人送来的女装。

这是羞辱还是鞭策?

很显然,出身大贵族、为国立下大功却被排挤的白赫兰·楚宾认为是莫大的羞辱,于是举兵反叛,回师攻打国都。

这一打,居然就攻入国都,贵族们将狼狈不堪的“库老”推翻,拥立其子库萨和(音译)继位,而白赫兰·楚宾不依不饶,自己当了万王之王。

整件事,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就是一个造反的大将攻入国都,谋朝篡位,然而波斯这么大的国家,那么多军队,怎么就看着一个将军成事了?

很显然,贵族们对“库老”早有不满,见着有人出头,便趁机落井下石,扶持起来的王子又不顶用,那就向强者臣服。

那个被赶跑的波斯王子库萨和,得了岳父派来的罗马大军撑腰,回国复仇并打败了白赫兰·楚宾,波斯贵族们毫不犹豫抛弃了“逆贼”,又奉库萨和为万王之王。

类似的事情,也出现在库萨和的岳父“莫老”身上。

一支边境军队,在一个类似中原队主的小头目带领下,向国都进军的时候居然如入无人之境,最后轻而易举破城,弑君篡位。

为什么?

宇文维城认为,是罗马国的大贵族、大将军们对君主不满,而常年的战争,沉重的赋税,也让国民怨声载道,见着有人出头,无论贵贱都乐得袖手旁观,看着君主死全家。

两个相互敌视的国家,两个“先帝”,都因为类似的原因遇害,为什么这么巧?

这是宇文温的再次提问,宇文维城的回答也很直接:两国的数百年敌对,让两国陷入死局。

为了争夺两国交界处的富庶地区,双方都红了眼,贵族们期盼着战争,因为打胜仗之后可以劫掠城池,获取大量财富,掳走大量奴隶,这就是战争的好处,即所谓‘红利’。

长年的战争,让两国国民负担越来越重,而军事上的拉锯战,让两国从总体而言都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国家疲惫不堪,各自国内贵族得不到太多好处,不满情绪便逐渐高涨。

而巨大的战争开支,让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君主只能一方面剥削百姓,一方面向贵族、有钱人借贷,那么,当债主觉得欠债之人(君主)似乎无力偿还债务(靠战争获取大量利益),就会起心思“换人”。

内忧外患之下,只要有个风吹草动,早就危如累卵的局势自然崩溃,君主被汹汹怒火反噬。

罗马国的“莫老”,虽然实现了对波斯的和平,但国家的北境依旧有蛮族在虎视眈眈,所以战争不能停,却因为财政恶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满。

才有了区区“队主”造反成功并且当皇帝的闹剧。

两国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平,君主才有机会缓和国内矛盾,然而君主想要和平,那些寄希望于发战争财的贵族、将领,还有占据道德高地的宗教领袖不答应。

更别说,两国自己也面临着其他边患,树欲静而风不止。

宇文维城说了一通,最后总结:如果波斯和罗马再这么不死不休的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便宜别国。

按照中原的话来说,就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渔翁会是谁呢?宇文维城觉得皇朝若不能消灭或者遏制西突厥,那么与波斯东北境接壤的西突厥,成为渔翁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是罗马国北境的“阿瓦尔”(音译)汗国。

“没有第三个可能么?”

宇文温忽然问,宇文维城闻言一愣,下意识看向地图,看向波斯国西南境、罗马国“阿非利加总管府”东面的“撒拉逊地区”。

那里,是一大片沙漠,三面环海,沙漠里点缀着一些绿洲,而撒拉逊诸部就生活在其间。

按照南司(南洋贸易公司)的汇报,撒拉逊诸部骁勇善战,又不缺良马,所以...

理论上来说,确实有可能变成渔翁。

“父亲,撒拉逊沙漠幅员辽阔、寸草不生,难以置信这些部族能够变成渔翁....”
首节 上一节 269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