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643节


这种“免责声明”,在听客们看来就是废话,奈何每次开场,对方都要重复一遍,大家也只能耐着性子听。

“咳咳,话说前几日,洪峰抵达济州河段,官府为防不测,将百姓疏散,但为守护河堤,依旧组织青壮上堤驻守,要保得家园平安....”

“那济州使君为鼓舞士气,也在河堤上吃住,济州官、民见着父母官如此身先士卒,自然信心倍增...”

“未曾料洪峰来势汹汹,比其经过上游各地时更加凶暴,济州河段水位徒然上升丈余,河水漫过河堤,堤上多处出现险情....”

“青壮们奋力抢险,眼见着就要将险情化解,忽然!!!”

说书人说到这里,声调猛地加大数倍,那“忽然”两个字宛若晴天霹雳,吓得在场许多茶客为之一愣。

“河堤上喷射水柱,未及众人回过神来,只见那段河堤忽然垮塌,河水随即汹涌而入!”

“破口两端青壮赶紧投掷石块、沙袋试图堵口,然则河水汹涌,急切间难以压制,那济州使君正好在一旁,见着吏员、青壮面露难色,又见破口渐渐扩大,于是....”

说话声戛然而止,说书人慢悠悠的喝茶润喉,急得现场茶客抓耳挠腮,却不好催促。

片刻,说书人再次开口:“那济州使君见着破口难堵,须得组成人墙挡水,以便打桩堆沙袋,然则左右俱有难色,于是振臂高呼....”

说书人顿了顿,提高音量:“据说在场的人可都听得清清楚楚,只听使君高呼‘国家养士五十余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言罢,便纵身一跃,跳入破口之中!”

听到这里,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虽然他们之中不少人没见过破口,但也听说过河堤破口水流湍急,大石块扔下去都会被冲得无影无踪,更别说是人跳下去。

结果那位济州刺史就真跳下去了!

在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讲解之下,听众们“得知”事发现场那惊心动魄的抢险过程,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一幕情景:岌岌可危的大堤上,面对河水猛灌的决口,那位济州刺史眉头紧锁。

如果不堵口,大水会把破口越冲越大,然后河堤就完了,济州就完了。

想到这里,他紧握双拳,看着一个个心惊胆战的吏员和青壮,又看看汹涌而入的河水,高呼口号,随即跳入破口之中。

左右为此壮举震撼,顿时热血沸腾,无论官、吏还是民,一个个不再犹豫,接二连三跳进破口,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硬是在破口出拉起一道人墙。

人墙被水冲垮,然后又顽强的连接起来,跳进破口的人越来越多,接着有了第二道、第三道以及第四道人墙。

人墙挡不住洪水,却能缓解水势,官民们浸泡在大水之中,用血肉之躯硬阻挡洪水,其他人抱着木桩也跳下来,在人墙后奋力打起桩,连接成栅栏。

随后以木栅栏为屏障堆积大量沙袋,一番努力之下,终于将决口堵住。

这场景,光是想就让人热血沸腾,虽然说书人说这也是听来的,也许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茶客们却知道济州熬过了洪峰,所以...

这位济州刺史果真是好官!

尤其那“国家养士五十余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的口号,听起来铿锵有力,让人不由得心情激荡澎湃。

众人正议论纷纷间,有三人结了账起身离开,为首一人,正是身着便装的杨济。

他走出茶肆,看着外面的艳阳高照,又回头看看热闹的茶肆,听着人们议论“国家养士五十余年”,苦笑着走上街。

这句话的“原版”,杨济当然知道,而在这个时代,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所以,这种“内幕消息”必然是天子的手笔。

想想宇文化及喊完这口号便跳入激流之中的情景,杨济真想笑,因为这根本就不可能,却被天子掌握的舆论工具宣传成为“事实”。

但即便如此,他心情也不错,因为此次黄河大洪水,中下游地区算是熬过去了。

在朝廷的组织下,河南、河北黄河沿岸州郡扛过这次黄河大洪水,保得百姓平安,杨济能想明白其中意义有多重大。

有能力组织大规模防汛、抗洪救灾事务的朝廷,会让天下百姓对其信心大增!

如此一来,河南、河北,甚至天下人心,可就真的稳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汝妻子朕自养之,勿虑!

一个人,本身就已病入膏肓,然后跳入河中,呛了许多水,又泡在水里泡了许久,起来后还被风吹了一会,如此折腾过后,其人还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如今困扰着宇文温。

虽然如今是下午,但他刚睡醒,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多日忙碌,得知洪峰过了济州,心中高兴,睡觉也睡得踏实许多。

当然踏实,洪峰过了济州,距离入海也没太远了,即便在济州下游州郡破口,造成的损失也不会有多大。

这可比宇文温一开始设想的开闸泄洪、牺牲泄洪区保其他地区安全的结果好很多,这是他事前没想到的。

但他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有一件,那就是“抗洪英雄”宇文化及。

那位身先士卒跳入决口抢险的宇文使君,其壮举让宇文温觉得意外之际十分“感动”,于是现在开始琢磨一个可能。

那什么,你还能熬多久?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人落水后呛水入肺导致染病的可能性不低,而一旦染上肺病,那就是绝症。

以宇文温知道的例子,明武宗朱厚照身强力壮,结果失足落水,水呛入肺,加上着凉,以至于染上肺病,没熬过几个月就“崩”了。

明熹宗朱由校同样是失足落水染病,医治无效,几个月后就“崩”了。

这两位,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都因为落水染病而死,那么已经年逾“不惑”的宇文化及,此次抗洪落水染病,大概也没多久好活。
首节 上一节 264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