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574节


军职,之前是物部氏及其追随者的囊中之物,即便后来物部氏族灭、势力集团瓦解,苏我氏的成员也无法将军职夺过来,这就是倭国官制的门道。

苏我马子控制大权,靠的是尽可能拉拢更多的贵族,形成以其为首的势力集团,但围绕军职(兵权)的争夺,王党因为有倭王及王太子的支持,优势很大。

所以,前任倭王不是死于宫变,而是死于刺杀,这就和苏我氏无法牢牢把持兵权有关。

那么,以周国的角度来看,要确保倭国的立场一直是“友善”,就得巩固苏我氏的地位,采取一系列措施,但不能明着来。

种种布局的第一步,就是册封倭国王子(太子)为征夷大将军,于是,“征夷大将军府”必然出现。

有了征夷大将军府,那么倭国对虾夷的军事行动,都会归于大将军府来实行。

贵为王太子的厩户王子,是国家储君,不可能远离京城带兵出征,所以,军事行动自然要由大将军府所属佐官代为效劳。

因为苏我氏不是军事贵族,所以苏我氏族人无法在军府任要职,作为府主的王太子,必然优先提拔王党成员担任入大将军府内要职。

可以说,征夷大将军府的出现,对于倭王、王族而言是“利好”,他们可以将苏我氏势力集团的核心成员排挤在大将军府外,将大将军府变成王族直接控制的讨伐虾夷军务官署。

如今倭国和周国(市舶司、北洋贸易公司)合作,购买兵器铠甲,武装军队,走海路讨伐虾夷,可想而知开疆拓土的机会大增,而加入大将军府的王党成员,必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倭王、王太子扶持王党成员在讨伐虾夷的战争中刷军功,然后名正言顺提拔、高升,于是己方实力增加,在和权臣苏我马子的对抗中渐渐扭转劣势。

虽然不至于彻底挤垮苏我氏,但倭王遇刺身亡这种事,应该就不会再发生了。

苏我马子已经快六十岁,王太子却还年轻,他可以熬到苏我马子去世,而新一代苏我氏家主对朝政的掌控力只会下降,那么从长期来说,对王族十分有利。

张鱼推演到这里,结果很明显:册封征夷大将军一事,对倭王、王族是一大“利好”,整件事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对劲。

不是么?

第三百六十九章 礼物

下午,鸿胪寺,宇文温在查看鸿胪寺准备的礼物,这些礼物,将是周国使节册封倭国王子时,赐予对方的物品,其中就包括旌节,对应册封头衔中的“使持节”。

以周国官名而言,某州刺史,使持节都督某州军事,是当前刺史受命时的头衔,其中的“使持节”,就是手持旌节、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

旌节,即旌旗和节仗,旌以专赏,节以专杀,周国既然册封倭国王子(王太子)为“征夷大将军”,那么征夷大将军的旌节也得赐予对方。

除了旌节,还有身为征夷大将军的全套行头,也得一并赐予。

首先是“征夷大将军印”,还有调兵虎符,这些象征意味浓厚的标志物品必须有,实际上对方用不用另说。

其次,既然是官职,有了官印还得有官服,征夷大将军作为周国的封官,即便一辈子都不会来长安朝见,朝服却是一定要有的。

同样,朝服配套的装饰物也得有。

朝服有了,常服自然不能少,戎服同理,至于这三套官服合不合身倒无所谓,毕竟对方可能都不会穿几次。

第三,作为大将军,铠甲、武器也必须有,所以,宇文维民命兵部精心准备了铠甲、兵器,以便让“征夷大将军”能抖起威风。

铠甲有四套,第一套是实战全身甲,札甲形制,甲叶冷锻,坚固非常;第二套是实战软甲,环锁铠形制,可以和第一套配合着穿,也可以单独穿。

第三套是礼仪甲,绢甲形制,为绢布制作而成,穿在身上极其华丽,却没有防护功能。

第四套铠甲也是礼仪甲,具备简单防护能力,是黄铜甲叶所制札甲,穿上去之后金光闪闪,整人就像是个金人,极尽奢华风范。

人的铠甲有四套,可以根据穿着者的身体尺寸调节,马的铠甲也有一套,不过马铠是按照周军战马常见尺寸制作,到了倭国适不适合当地马匹尺寸就不得而知了。

铠甲齐备,武器也得有,那就是“三仗”:弓箭,槊、刀盾。

这全都是制作精良的兵器,弓是牛角弓,箭是雕翎箭,箭镞、槊头和刀俱为钢制,带着流水纹(酸蚀纹路),十分漂亮。

刀鞘和夹铁檀香木盾做工精美,更像是工艺品。

这些装备在身上披挂完毕,那就是个披坚执锐的猛士,然而对方是否会带着这套装备上战场,那可就不一定了,因为这些装备的象征意味更大一些。

也许,对方收了这些服装、铠甲、兵器,只是将其收藏起来,但接受了“征夷大将军”这个册封,那就意味着“上钩”。

征夷大将军在倭国(后来的日本)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实际的执政者,宇文温提前“借鉴”这一构思,当然有别样用心。

然而,征夷大将军一职,从临时设立的高级军官职位,转为所有武人的最高首领需要很长的演变过程,按照倭国目前国内情况,后世的幕府将军时代,基本上很难提前出现。

没有幕府将军存在的政治、经济土壤,设一个“征夷大将军”,没什么用。

所以,宇文温如此安排的主要目的,并不指望幕府将军出现,而是别有所图,要让苏我氏的地位更加稳固。

仔细检查了一遍礼物,他很满意,让人将其重新装箱。

至于鸿胪寺给突厥(东突厥)准备的礼物,宇文温就不看了,登上马车回宫。

他坐在马车里,想着突厥的相关事务。

去年年末,熟悉突厥国内事务的长孙晟去世,到了今年年初,突厥(东突厥)启民可汗去世,这对好朋友相继离开人世,代表着周国和突厥(东突厥)的关系,走进一个新时代。

启民可汗之子、阿史那·咄吉继位,称始毕可汗,新可汗会对周国采取何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两国未来关系的走向。

始毕可汗遣使向他告哀,他在表示哀悼的同时,也得派遣使者去草原,祝贺这位新可汗登基,那么使者自然要携带礼物。

有司自然会准备礼物,双方使节往来,好听的场面话都会说,两国关系将来是好是坏,却要看实力对比。
首节 上一节 257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