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562节


而现在....

据有司奏报,齐州人王薄、孟让,组织移民团,到辽东开荒去了。

想到这里,宇文温眉毛一扬,虽然义军领袖“林登万”有无数化身,但能把未来反王礼送出境、给英雄豪杰安排好发展道路,这种暗中操控全局的感觉,挺不错。

但距离高枕无忧还太早,有杨广的“前车之鉴”在,宇文温可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不扰民,他即便再怎么想出巡都忍了,因为宇文温知道,即便有了火轮船,天子只要一出巡,必然会加重沿途百姓的负担。

为了不扰民,他即便在几个行宫都呆腻了,也没打算营造新宫,以供自己和家人逍遥快活。

岭南的荔枝好吃,他忍,为的就是不劳民伤财,搞什么“一骑红尘妃子笑”;各地名贵特产不会定为贡品,防的就是当地官府趁机加派,压榨百姓。

他一直在竭尽全力自律,各种完全没有益处的奢侈享受一概免谈,还费尽心思扶持新利益集团,搞利益输送,照顾各方利益,尽可能把一桌酒菜做大,让大家都能吃饱,不至于造反。

为了争夺舆论控制权,宇文温甚至还亲自动笔,绞尽脑汁编故事,和潜在的敌人们争夺舆论,那《无头将军》故事就是其一。

做皇帝都做到这个份上了,要是还有人要造反....

宇文温想到这里,目露寒光:酸决,妥妥的酸决,炮决太便宜反贼了!

老子要把反贼扔到浓硫酸池子里当众酸决!

“二郎?可以开始了么?”

尉迟明月的轻呼,让宇文温回过神来,见着小姨子/小妾结束了中场休息,心中叫苦,只能硬着头皮再次趴下。

“四娘,十五分钟,再踩十五分钟就停,好不好?”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

午后,皇宫,宇文温与入宫觐见的杨济交谈,杨济之前在河套地区操练军队,忙得不可开交,前日刚回到长安,今天就被宇文温召入皇宫问话。

“这《西行记》,你何时能修改好?”

杨济闻言面露难色:“陛下,微臣军务繁忙,实在是....”

话还没说完,就被宇文温堵了回去:“那就加班呗。”

完全是一副吝啬东主要求掌柜、伙计无偿加班的嘴脸,杨济对此只能表态:“微臣明白,定会在期限前,将初稿修改好。”

“你要抓紧,这本书,明年开春一定要出版,至于版权...算你四成。”

“陛下,微臣岂敢与陛下分版权....”

“无妨,反正《西游记》不是朕写的,如今借鉴一二,你出了力,就该有。”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做诗《贾生》,说起汉文帝召见名儒贾谊的事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如今,周天子召见“杨生”,不问苍生问“西游”,让“杨生”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宇文温大概能猜出杨济心中所想,特地强调:

“这件事很重要,你莫要不当一回事,舆论讲的是潜移默化,不然光靠官府张榜宣传,措辞各种假大空,你觉得百姓能听进去多少?”

“百姓基本上大字不识一个,看不懂文字,只会听故事,或者看表演,所以朝廷的宣传,要在这两个方面做文章。”

“戏班的表演,说书人讲故事,那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西游记》的故事,一开始也没那么复杂,全靠无数说书人完善,才逐渐成形。”

“从唐初的《三藏法师传》,到明初的《西游记平话》,再到后面吴承恩的《西游记》,历经数百年的积累、提炼,这样一部名著,受百姓欢迎是显而易见的事,怎么能不好好借鉴一下?”

“让百姓知道,西域原来有这么多国家,有这么多风土人情,这些国家也很富庶,地域辽阔,有山有水,不是什么去了必死之地。”

“将来朝廷经营西域,出征将士还有百姓们才不会畏之如虎,唱什么《无向河中浪死歌》...”

听到这里,杨济一愣:“陛下,莫非要对河中用兵?”

河中地区很远,在连突厥都没搞定的情况下对河中用兵,那是要出大事的,杨济就怕这位志得意满,飘飘然,不顾一切搞什么“河中之役”。

“你想太多了,贪多嚼不烂。”宇文温很淡定的喝了杯茶,“南中、岭南、辽东,都还没有消化,湖广熟都没做到,河中?等你儿子为朕的儿子效命时再说吧。”

杨济听了,赶紧认错:“是微臣妄言了....”

“但提前做宣传,总是没有错,而且,你不要老是把目光放在陆地上。”

宇文温说着说着,又开始宣传海权无敌:“去波斯,不一定要走陆路,走海路也是一样的,若以做买卖而言,更方便。”

“三宝太监下西洋,那么大的船队,可以运载多少货物?这些货物若以马队、驼队转运,运得了么?”

“货物是这般,军队也是如此,一万兵马去波斯,走海路,只需要提前布置沿线港口,备好物资,那么风信起,就可以出行,半年时间就到,若走陆路,你觉得这一万兵马能走到波斯?”

眼见着宇文温越说越偏题,杨济赶紧点头称是:“陛下说的是,那么,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如今朝廷以棉布作为部分俸禄发放,你收到的棉布质量如何?是留着自家用,还是变卖换钱?”
首节 上一节 2562/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