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553节


看向前方大片棉田,他又问:“你家棉田如此之大,棉花摘起来怕是很费事吧?”

“那是,摘棉花可是体力活,累得不行,去年我...咳咳,我家人手不足,必须雇人来摘才行。”

徐世勣差点把自己被罚摘棉花的事情说出来,想把话题转到别处去,单雄信却疑惑道:“你家不是有许多僮仆么?还得雇人摘棉花?”

“当然,人手不够,必须雇人,包吃住,然后摘一斤棉花两文钱,一个成人每日至少能摘六七十斤...”

单雄信估算了一个雇工一日的工钱,悚然动容:“那不是一日就得给工钱一百余文?寻常务工,一日工钱也就二、三十文呐!”

“那有什么办法,这活可累了,工钱低了谁来?”徐世勣弯腰摸了摸面前的棉树,向单雄信比了比高度:“你看看,高度过膝,还未及腰,摘棉花得弯着腰,一摘就是大半日,腰累得慌...”

“这么大的棉田,光靠家里仆人、佃农来摘,忙不过来....”

徐世勣一边说,一边带着单雄信向远处院子走去,他今年已满十五岁,按照传统,可以上阵打仗了,毕竟“十五从军征”。

然而满心想要驰骋沙场的徐郎君,被父亲泼了一盆冷水。

徐世勣自幼喜读兵书,骑马射箭,舞刀弄棒,父亲徐盖倒没什么意见,也乐见儿子立志马上取功名,只是觉得如今时代变了,儿子读的那些兵书有些过时,要从军,必须先上军校。

对此,年少气盛的徐世勣不服,觉得读那破军校就是浪费时间,说不得出来后变成纸上谈兵的赵括,还不如直接从军,在军中摸爬滚打。

如今朝廷号召大家闯辽东,他就想求父亲动用人脉,给自己谋个军府的帅都督、都督当,带着兵去辽东或辽西闯荡,结果父亲把脸一板,只说从军可以,但必须先上军校。

纵然有万般不愿意,徐世勣也得听父亲的安排,如今在家温习功课,准备考军校。

考试有文考、武考,武考对于徐世勣来说不是问题,但文考就有些麻烦,虽说军校里还有“文化课”,但学生必须具备基础的学识,其中之一就是算术。

“笑话,这就是笑话,从军还得先舞文弄墨,考试合格,这不是笑话么?”徐世勣抱怨着,满是不甘的表情:“古来名将,哪个不是带兵打仗打出来的,到学校读书,就能打胜仗了?”

“呃,令尊见多识广,想来别有深意...”单雄信其实赞同好友的说法,但他年纪轻,没多少见识,所以说不准徐父如此安排是对是错。

徐世勣十五岁,他也没比对方大多少岁,说白了都是黄毛小子,如今这世道变得太快,许多人都适应不了,因为难以理解的东西太多。

别的不说,就说火轮船,这种喷烟的怪船到底是怎么靠烧煤便能动起来的,单雄信和许多亲友就是弄不明白。

单家的家境还算可以,不然他也无法练得如此健硕身材,更无法练习骑射、马槊,但亲友里却没有当官的人,所以面对社会的剧烈变化,大家都茫然无措,但徐家就不一样。

徐世勣之父徐盖是官员,在多个地方任过职,见识不是一般的多,徐家是曹州最先铲除麻田种棉花的大户之一,当时许多人对此不解,待得数年后棉花、棉布热销,大家才恍然大悟。

见着好友一脸不乐意的模样,单雄信劝道:“如今官军都用上了火器,这可是自古从未有的兵器,想来日后打仗,和以前是不同了,军校教授的学问,想来与此有关...”

“譬如,若以寻常兵法,你要如何用火器排兵布阵?或者说,敌人有了火器,你要如何破?这可是兵书上没有的。”

一说到打仗,徐世勣就来了精神:“这有什么?兵器就是兵器,两条腿的步兵,能斗得过四条腿的骑兵?”

“管他用什么兵器,只要是兵,要不要吃粮?马匹要不要吃草?我要是手头上有精骑若干,不和他正面交锋,专断粮道,这仗还打?”

“火器怎么了,骑兵才是最厉害的!怎么用骑兵,去军校学就能学出来了?古来名将都是靠打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读书读出来的将军,要么,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要不就是书袋将军....你愿意做书袋将军么?”

面对徐世勣的发问,单雄信当然说“不愿意”,不过他真想知道那火器有多厉害,真想知道是不是有了火器,马槊就没用了。

身备三仗、左右驰射,是骁勇武将的标准,单雄信弓马娴熟,善使马槊,梦想着驰骋沙场,以此建功立业。

结果现在听说火器很厉害,一个光腚小孩或者柔弱女子拿着火铳,“砰”的一下就能弄死披甲锐士,这种说法,让单雄信难以接受。

他不愿相信弓马娴熟的武人,会被妇孺轻易打死。

但由不得他不信,因为去过辽东的人都说,无论男女老少,拿着火铳打野兽,那叫一个爽快。

管他猛虎、熊罴、野猪,火铳“砰、砰、砰”过去,全都得死。

单雄信不止一次听人这么说过,可见火器威力真的很大,那么,他苦练出来的一身本事,是不是就作废了?

从今往后,真就是军校出来的书袋将军,才能打胜仗了么?

第三百四十二章 吃!

汽笛声声,浓烟阵阵,黄河上火轮船穿梭着,南岸碻磝津,商旅云集,南来北往的人们,经由碻磝津渡过黄河,前往各自目的地,碻磝津南一里外的碻磝城,由此成为过往旅人的落脚处。

自元魏时起,便有“河南四镇”之说,这四镇均位于黄河南岸,自西向东为洛阳(金墉)、虎牢、滑台、碻磝,称为黄河防线要害,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南北一统,天下太平,昔日黄河防线上最东端的要地碻磝,现在已是重要商埠之一。

来自黄河中上游地区的货物,在碻磝津卸下,然后向南北输送,亦或是顺流而下抵达黄河入海口,在港区装上海船,运往南洋或者辽东。

又有来自辽东或外洋的海船,趁着夏秋之际河水大涨,由海入河抵达碻磝,卸下大量辽东特产及海外奇珍异宝。

作为水路要津,津、城合一的碻磝,这十余年间发展很快,常住人口和城池规模都在快速扩大,让第二次来碻磝的宇文士及感慨着“日新月异”。

从长安出发到济州探亲的宇文士及,在洛阳乘船顺流而下抵达碻磝,前来迎接的家仆早已备好马车,载着宇文士及往不远处的碻磝城而去。

却未入城,绕城而过,沿着官道往南走。

宇文士及之兄宇文化及任济州刺史,得知弟弟过来,特地在州治碻磝城外庄园做好安排,为弟弟接风洗尘。

马车行驶在平坦的官道上,走出数里远,宇文士及看着窗外景色,不由惊叹:‘碻磝城外竟然种有如此之多的棉花?’
首节 上一节 255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