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544节


这头公熊猫去年差点被“遣返原籍”,最后在长安“落户”,住在这里的竹林,除了没有配偶,过得惬意至极。

熊猫有名字,是皇子们“投票”选出来的,名为“墨白”。

因为“墨白”虽然看起来蠢萌,实际上很凶,所以大家只能在围栏外看,不许进入竹林接触,所以小公主们拿着水果往围栏里扔,喂熊猫。

“墨白”惬意的吃着水果,陪在几个小公主身边的白狗“小小白”,对着那黑白之物叫个不停。

当年陪伴尉迟明月的小白狗“小白”,已经寿终正寝,而“小小白”是其后代,继续陪伴着尉迟明月,以及各位小皇子、小公主。

宇文温看着“小小白”,又看着在一旁树上聒噪的白鹦鹉“一撮毛”,忽然冒出个念头:

据说鹦鹉长寿,那么这鸟儿,莫非能比我活得长?

收起思绪,宇文温见着妻(妾)儿(女)们其乐融融的场面,很满意,转到庄园另一侧,来到一大片农田边上。

他看着满目青翠,面色很“阳光”,和阴沉沉的天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中地区,传统粮食作物是粟、麦,水稻相对少见,而这座庄园里,不仅种着着粟、麦,也种着水稻。

粟、麦、稻混杂在一起,这种“混搭”风格,使得这片地区显得有些奇怪。

但既然这里都是实验田,所以一切都理所当然。

宇文温今日带着家人出来游玩,实际上也想顺便看看鸟粪石施肥实验的进展如何。

年初从南洋“大东沙”等小岛采集的鸟粪石,已经送到番禹、龙编、扬州、襄平以及穰城、邺城、洛阳、长安进行实验,要看看施加了不同配比鸟粪石的农田,其增产效果究竟如何。

长安的实验田就在这里,如今是夏天,距离秋天不远,所以宇文温很关心实验情况,现在见着施加了鸟粪石的农田里,庄稼长势不错,心里颇为高兴。

当然,光看庄稼长势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因为作为对比的普通农田里,粟、麦、稻同样长得不错。

即便为时尚早,宇文温对于实验结果依旧有信心,因为“鸟粪石是天然高效肥”这一结论,是经过事实考验的。

鸟粪石,是海鸟宿便风化后形成的石状物,含磷量很高,在没有化肥工业的时代,是天然的高效肥,如果能大量开采,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很有帮助,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以宇文温那忘得差不多的外国地理知识,只知道南美国家秘鲁的海岛、南太平洋岛国瑙鲁是著名的鸟粪石产地。

然而这个时代距离“发现”美洲还遥遥无期,瑙鲁在南太平洋哪个位置也不知道,所以宇文温根本就没惦记鸟粪石。

但是,南洋诸岛之中,某些岛屿有大量海鸟聚集,以至于千百年积累下来的鸟粪,风化成了石头。

渔民们对此司空见惯,所以没当回事,故而在市舶司汇总的南洋风情中,诸如“大东沙”等小岛的描述,多以“岛上无人定居,海鸟聚集”的词语描述。

没特地说“岛上有海鸟宿便”,就像官方公文里不会说长安城平民聚集区地面屎尿横流一般。

当然,现在的长安城,不会有路面屎尿横流的情况,而宇文温是因为去年秋天一次交谈中,说到了“鸟不拉屎”,随后想起海鸟总不能只在瑙鲁这个海岛拉屎,才想起打听南洋诸岛有无鸟粪石。

于是,诸如“大东沙”这样的海岛,有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开采出的鸟粪石,将会作为“土化肥”,用于农业施肥。

但海岛上的鸟粪石,不可能用在周国那么多农田上,若千里迢迢运到长安或者内地,产生的成本足以抵消增产带来的利润。

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鸟粪石这种“土化肥”用于沿海地区农业增收比较划算。

宇文温在田边观望,田里有技术员在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当然,为了确保实验效果,有无施加鸟粪石的农田,都必须喷洒农药。

这个农药,当然不是化学制品,而是“土农药”:多为蓖麻叶汁液,或者毒鱼藤根茎叶汁液的稀释品。

随着印刷业快速发展,金属活字印刷术极度依赖油墨,而油墨多以蓖麻油为主要成分,于是各地蓖麻的种植面积很大,那么,以蓖麻叶为原料制备的“土农药”,就成了农业增产增收的利器。

同理,来自南方的毒鱼藤,在民间就被人用来除虫,效果还是可以的,于是,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下,蓖麻、毒鱼藤,成了大规模种植的经济作物。

粮食丰收,粮仓充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增产增收,国家才会稳定。

所以,“土化肥”鸟粪石,“土农药”蓖麻、毒鱼藤,是宇文温费尽心思找到的宝贝。

对他而言,为了农业增产增收,土法上马又如何?

第三百三十四章 适应

军营,铳声此起彼伏,宇文温在场边看着虎林军火铳兵操练,这支他一手缔造的军队,已经成军近三十年,看着一张张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宇文温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力量。

皇权,建立在兵权之上,皇帝的一个本色身份,就是最高军事统帅,即便不能御驾亲征、指挥大军驰骋沙场,也得牢牢把持兵权。

当皇帝无法控制军队,那么皇族的末日也快要到了。

宇文温牢记这一点,平日里有空就会到军营里转转,而虎林军军营是他必去的地方,这支军队撑起了他的宏图伟业,一起走过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还要继续陪着他走下去。

以虎林军为模板扩建几只的军队,已经在各地撑起了重任,宇文温看着已是知天命年纪的主将李石磨,有些感慨的问:“老李,你的孙子不打算读书考科举么?”

李石磨摇了摇头,答道:“回陛下,末将是个粗人,一家子都是粗人,读不了书,只知道骑马射箭,所以那不成器的几个孙子,将来一定要上军校,继续为国效命。”

“不用这么急,先请个先生来开蒙,如果真是读书的苗子,那可得好好培养,苦读十余年,凭本事中选当官,不也是给你脸上添光?”

宇文温说到这里,看着将领们,笑道:“你们呐,儿子一个两个都从军,不去读书考科举,那要让黄州书坊出版的参考书怎么卖?一套黄州州学习题集要卖五六贯钱,乡里乡亲的,不帮衬一下么?”

诸将闻言笑起来,现场气氛十分轻松,当年的虎林军将士,如今都已高升,要么当将军,要么当刺史、郡守,作为天子元从,都有了不错的发展。

大家都有了妻儿,有了家业,然而自己的爵位,只能由长子继承,其他儿子、孙子想要有个好前程,就得另外想出路。
首节 上一节 254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