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517节


周国已经统一中原,实力雄厚,那么倭国遣使,要以何种合适身份来进行官方的交流?

倭国一方,要如何称呼周国皇帝?

而倭国国王,要如何自称呢?

若周国遣使入倭国,倭国要如何接待来使?是倭王出迎,跪接周国国书,还是周国使节在京城将国书转交给倭国方面官员即可?

对于周国而言,倭国就是“撮尔小国”,自然是没资格平起平坐的,这一点倭国方面也明白,不敢奢望什么,只是想以较为体面的方式,得周国一个封号。

基于国内政治考虑,苏我马子希望使节此次出使长安,能为倭国国王讨回一个过得去的封号,而不会被过度“矮化”。

毕竟,两国如今处于很默契的沉默期,官方往来全都通过市舶司、北洋贸易公司进行,所以能回避“倭国究竟是不是周国藩属国”这一敏感问题。

如果是,那就意味着倭王王位的更替,都必须得到周国的认可(册封),就倭国国内的现状而言,谁敢推动这件事,谁就要倒大霉。

所以,两国交往时的礼节和国书措辞,就成了关键。

苏我马子当然不敢激怒周国天子,但也希望周国能够以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给倭国国王一个过得去的“面子”。

说白了,苏我马子极力主张两国互派使节,为倭王争取一个过得去的封号,此事一旦圆满完成,作为促成者的他,就可以借机刷声望。

但为了避免政敌找到借口攻击他“让大王受辱”,所以要提前和周国这边沟通,看看口风如何。

张鱼并不是周国的礼部官员,但作为周天子的心腹,苏我马子知道自己可以借助张鱼和周天子沟通,看看能否得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等到双方都谈好细节,倭国才会正式派出使节。

如果实在不好办,那就维持现状,双方心照不宣,默默地开展双边贸易即可,正式的官方往来,就“以后再说”。

为此,苏我马子写了一封亲笔信,请张鱼代为转达,上呈周国天子御览。

这件事,张鱼插不上嘴,只能担任信使居中跑腿,而他此次来倭国,也顺便给苏我马子带来其侄女的家书。

尉迟皇后的弟弟尉迟嘉德,在倭国博多寓居时,纳苏我马子的侄女苏我氏为妾,苏我氏为尉迟嘉德生下男丁,如今一家人都在中原相州邺城为故蜀王守陵。

苏我氏的亲笔信,由张鱼转交到苏我马子手中,待张鱼返回中原时,会把苏我氏父亲的回信一并带回去。

而苏我马子还有一件事,想通过张鱼探个口风,那就是当百济和新罗爆发大规模战争时,周国会持什么态度?

是居中调停,还是帮其中一方(新罗)?

作为一个经历多年政治斗争的人,苏我马子当然知道这种问题很难得到正确答案,但还是要问,因为他必须尽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以便在以后的朝议里占上风。

百济和倭国关系密切,不要说百济和新罗是仇敌,倭国和新罗也势同水火,一旦百济和新罗爆发战争,倭国必然站在百济这边。

如果有需要,还会出兵。

在倭国国内,谁在这个问题做出错误选择,谁就要倒霉,即便势力再大,也会众叛亲离。

问题是一旦新罗向周国求援,周国的决定,会决定海东局势向何方发展。

苏我马子看着张鱼,正色道:“张船主,此事事关我国国策,鄙人需要得到一个准确消息,以免为政敌所趁,举族倾覆,再无可挽回...“

“此事非同小可,还请张船主一定给鄙人准信!”

第三百二十章 取舍

难波津,众多小船之中,三艘五桅帆船靠泊在码头,高大的桅杆,细长的船身,洁白的船帆,使得这三艘帆船宛若立在鸡群中的仙鹤般,格外显眼。

船上飘扬的白蔷薇旗帜,表明了船只的身份:隶属于周国市舶司的船,谁敢打主意谁就要倒霉。

难波津作为倭国的重要海港,距离京城不远,所以外国船只一般不得随意进入倭国内海、靠泊难波津,但这几艘周国的海船例外。

忙碌的码头上,张鱼一边向前走,一边和几名男子低声交谈着,这些人是北洋贸易公司的掌柜,常驻难波津,办理各种事务,以便协调双边贸易更顺畅的进行。

张鱼时不时会来倭国京城,所以每次到难波津,都会交代掌柜们一些事情。

来到一艘五桅帆船边上,他停下脚步,和掌柜们说了大概半个小时,才登船。

站在甲板上,回头看了看码头上繁忙的景象,随后走进船舱。

北风阵阵,船上水手忙碌起来,解缆绳,张罗着升帆,又有一些小船靠上来,凭着人力划桨,或推或拉,使得三艘五桅帆船依次缓缓离开码头。

船舱里,张鱼看着海图,又看看窗外景色,陷入沉思。

前几日,面对倭国权臣苏我马子的询问,张鱼根据天子的意思,直接给了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苏我氏是大周在倭国唯一的朋友。”

苏我马子问的是一旦百济和新罗开战,新罗向周国求援,周国的真实态度是什么,而张鱼的答案看上去完全和问题不相干,但实际上却切中要害。

潜台词,就是无论倭国国内发生什么变故,周国都会大力支持苏我氏(苏我马子),这个“支持”的含义很广,足以确保苏我氏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答案,对应苏我马子所问问题的深一层意思。

苏我马子作为权臣,如今牢牢控制着倭国朝政,但还没到只手遮天的地步,因为倭国特殊的国情,苏我马子也不能受禅称王成为倭王,所以有可能阴沟翻船。

这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张鱼听说过一件倭国的往事,那是数十年前,倭国在半岛南端的立足点“任那”,被新罗侵占,消息传到倭国,引发政局大变。

当时的倭国权臣大伴金村,被政敌苏我稻目、物部尾舆以此为理由群起而攻之,黯然失势,显赫一时的大伴氏退出权力中枢。
首节 上一节 251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