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84节


明算科,考的是算术,涉及内容颇广,考点除了《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周髀》、《五经》、《缀术》、《缉古》等算书内容,还有西阳算术。

西阳算术,是源自黄州西阳的新算术,其计算方法别具一格,计算工具之一为算盘,当然,西阳算术不排斥筹算。

朝廷设科举三科,是为了确保选拔的人才具备应有能力,骨仪清楚记得天子关于三科的说法,那就是:

不明经义不知礼义廉耻,无以兴教化;不明史传,何以知忠义、兴衰;不明数算,何以知盈损、推演。

所以,如今实行的科举考试,明经、史传、明算三科必考,是为“三科联考”,考试成绩为百分制,考生的三科成绩相加得总分,以总分排定名次。

若出现总分相同者,看各自单科成绩最低分:谁低谁就位居其次。

如此设置,首先确保了考生想上榜就得不偏科,其次,避免了考生死读书,因为明算科考的内容可不简单,各种应用题,考的就是实际应用中的算术知识。

考卷中的算术题,算田亩面积、租税已经不算什么,明算科考的算术应用题,涉及工程土方、河渠开凿、天文历法、粮草调动及供应、漕粮水陆转运、市舶商税以及港区货物吞吐量等等。

解这种应用题,用传统算术也能做到,可若是用“西阳算术”,却有事半功倍之效。

考试是有时间限定的,若用珠算,以西阳算术解应用题,可以确保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将题目做完,至于那些只掌握了传统算术及筹算的考生...

如果足够熟练的话,应该也能到。

骨仪想到这里,看着《考试大纲》内关于算术的内容,不由得期待起来:算术是科举必考科目,这意味着上榜的考生,不会是读书把脑子都读坏了的书呆子。

中选后任用,从事军需供应、漕粮转运到修建水利工程以及计算税费,都没有问题,即便日后任上不需要自己来做计算,也不会被胥吏欺瞒。

更重要的是,算术学得好,能让人思维灵活,锻炼推理能力,明经、史传二科还可以靠死记硬背来提高考试成绩,明算科可不行。

而西阳算术,对于一个有算术基础的学子而言,其实不难学。

只要在求学社等学社请了教师,按着教材学习三年,期间勤做习题,就能很快掌握这门算术,至于珠算,同样如此。

对于那些毫无算术基础的人来说,只要不是愚笨之辈,勤学苦练六年足矣,而且不会和学习经、书、史、传冲突,可以作为调剂穿插着学,让脑袋换换思路。

六年时间,说长不长,而如今已是明德十二年,朝廷已近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天下学子适应。

明经、史传、明算三科,涉及到的典籍,都有礼部刊印版,涉及到的教材、习题集、试题集,也都有经过礼部校核后的刊印版。

相关书籍,早已在天下各地大规模销售,只要有心,就一定能买到或借到,《教学大纲》亦是如此。

看着一旁案上放着的《教学大纲》(分册),骨仪忽然想起了那一幕。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日,他看见身披铠甲的西阳王,和时为王府佐官的王頍坐在悬瓠城头战棚里,拿着《教学大纲》草稿,激烈讨论着。

城外,是十余万敌军围城,围得水泄不通。

悬瓠外无援兵,敌我兵力悬殊,形势岌岌可危,距离解围遥遥无期,而尚在潜邸的天子(时为西阳王),还有心思琢磨《教学大纲》。

此时此刻,回想起当日情景,让骨仪感慨不已,他觉得天子如此执着,费尽心血浇灌出来的科举幼苗,将来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立于天地之间。

第二百九十三章 乡试

上午,悬瓠城内万人空巷,沿街站岗的士兵组成人墙,奋力维持着秩序,将汹涌的人潮挡在街边,以便腾出道路,让参加乡试的考生能够前往考场。

今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悬瓠城内居民拖家带口,聚集在街边翘首以待,观看读书人上战场。

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个身着布衣的考生空着手,神态各异的走在街上,向着前方考场匆匆而去,街边,除了看热闹的旁观百姓,还有许多考生的亲友,眼巴巴的看着考生进入考场。

无数人在默默祈祷,祈祷佛祖保佑,保佑自己的亲友能够在这次乡试中榜上有名,得举人身份,进入下一轮考试,也就是会试。

今年是明德十二年春,大周科举的第一次乡试在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正式开始,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先过这一关,方才有机会进京赶考,做天子门生。

天子求贤若渴,开科取士,以考试选拔人才,此为“科举”,最后金榜题名者,便是天子门生,前途无量。

科举考试,不问考生郡望、家世、阀阅,只看考试成绩,所以今年春天举办乡试的消息传开后,天下莘莘学子翘首以盼,就等着过关斩将,榜上有名,踏入仕途。

科举考试,分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只有在殿试中选,才能鱼跃龙门。

经过数年宣传,如今寻常百姓都知道,读书人要参加科举,须得先通过“童子试”,取得童生(或称生员、秀才)身份,才能正式参加乡试。

乡试,是在各总管府治所进行的考试,各总管府治下州郡童生,通过乡试后,便取得举人身份。

会试中选成了举人,就能赴京赶考,参加尚书省礼部主持的会试,若在会试中榜上有名,那就是贡士,有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于皇宫内举行,据说天子为主考官,满朝公卿作为见证,最后中选者,称为进士。

进士之中,排第一名者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马上就有官做,还是时常在天子眼前晃悠的京官。

如此入仕途径,让所有读书人为之痴狂,可想而知科举的竞争会有多激烈。

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人要先通过童子试获得童生资格,才能参加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乡试,竞争同样激烈。

去年春秋两季,各主要总管府就在下辖各州州治举行了春秋两次童子试,获得童生资格的读书人,可称为“秀才”,见郡守可不拜,减租调、免劳役十年。

童子试本来是一年一次,因为科举新开,所以朝廷体谅读书人,这两年特许每年举办两次,让更多的读书人有机会参加第一次乡试。

童生们历经一个冬天的温习,开春时向各总管府治所出发,于今日参加乡试。

若通过乡试,取得举人资格,即便在接下来的会试落榜,还可以在三年后再考,而举人资格既然考中了,除非犯下不忠不孝大罪,身份就会一直保持。
首节 上一节 248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