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54节


几位道士来到房内,那医生见状有些失神,随后回过神来:怕不是唐国公病急乱投医,连道士都请来了。

这种时候,医生不会在意李渊夫妇这种举动,识相的站在一旁。

道士们查看李世民的情况,又仔细向医生问患者病情,还用温度计给李世民量了体温,随后向李渊行礼,说道:“施主,贫道等有些许把握为令郎治病,不知可否允许贫道一试?”

李渊马上回答:“好,就请道长一试。”

“既如此,还请施主及其他人回避。”

“好,有劳道长了。”

窦氏见着夫君如此决断,心中一愣,却因为惦记儿子病情,顾不得多想。

待得旁人都退出院外,一名道士在房外把门,房内其他道士,放下背囊,从中拿出各种用具。

其中包括几个散发着寒气的木盒。

道士们脱下道袍,露出里面的白衣,然后带上小帽、手套,口罩,点起耀眼的电石灯,开始做准备。

为首一人,看着一旁拿着记录本的同伴,又看看其他人,低声问:“准备好了么?”

众人答道:“准备好了。”

“很好,今年第二百六十七次临床实验开始!”

“固定患者,注射器消毒....”

“十号青霉素准备,开始第一次皮试!”

第二百六十七章 概率

深夜,李渊在小屋独坐,看着烛火发呆,从那几位道士为他儿子李世民“祛病”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一直未有消息传来。

道士们不许他和夫人进入院子,所以儿子的病情如何,李渊不得而知。

儿子的病,正常来说是治不好的,所以李渊最后的希望就在这几个道士身上,此刻他真想焚香祷告,府里却只有佛像,所以有些尴尬。

权贵之家多信佛,李家也不例外,李渊长子李建成,小字就是佛教名“毗沙门”,如今一家人信佛,却要靠道士来救命,强烈的反差,让李渊不知该说什么。

脚步声起,他抬头看去,却见夫人窦氏走了进来。

李渊说道:“怎么还不睡?这里有我守着就行了。”

“妾睡不着,来陪着夫君,陪着二郎。”窦氏说完,坐在李渊身边,两人沉默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经过最初的慌乱,窦氏已经冷静许多,琢磨起夫君回来后的种种表现,还有那几位道士的到访,让让她觉得其中大有文章。

窦氏猜想,很可能夫君入宫之后,求得天子恩准,派来医者为二郎看病。

但为避人耳目,李渊回来就说天子亦无良方,而天子派来的医者以游方道士身份登门拜访,借口“机缘”,行治病之事。

若这个猜想没错,那就意味着天子的医者可能有把握将这“肺炎”治好,为了避免麻烦,明面上表示无能为力,暗地里治病。

李渊就配合着演戏。

窦氏真的想问李渊,事情是不是她想的那样,但作为一个聪明人,她知道有时候装糊涂反而会好些。

天子的医者若真有良药能够治疗肺病,那就该如同“种痘”一样推广,甚至开药铺卖药盈利,但现在看样子却不是,窦氏觉得莫非是因为良药太少,所以...

优先保障宫中所需,不宜为太多人知道,否则一个两个跪在宫门前求药救命,天子就很难办了。

这一切,都是窦氏的猜测,她陪着李渊坐了一会,房中只有她夫妇二人,结果李渊一直保持沉默,她知道自己若是开口打听,只会让夫君难做。

或者,是自己想太多了?

窦氏正纠结间,右手被李渊轻轻握住,她看着夫君,右手也握着对方的手。

“没事的,二郎一定会没事的...”李渊轻声说着,窦氏点点头,将头靠在对方肩膀。

两人就这么坐着,看着烛火发呆。

。。。。。。

房内,年幼的李世民依旧发着高烧,扮作道士的医生们依旧在忙碌着,一名道士(医生)不停为他更换敷额头的手巾,另一名医生则用温水为其擦拭身体以降温,然后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病人发高烧时,一定要及时降温,否则高烧持续时间太久,即便不死脑子也烧坏了。

降温就要用冷水,敷额头,擦拭身体,但对于幼童来说,用冷水擦拭身体反倒会加重病情,所以需要用温水,为其散去些许热量。

这是医生们行医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而幼童在生病时,会极度依赖亲人或熟悉的人,所以,平日伺候李世民的两名侍女在外等候,随时进来给李二郎喂水,或者扶着他出恭,更换衣物。

发着烧的李世民,此时体温依旧很高,不过体温再未上升,稍微下降些许。

但病灶不除,高烧必然不退,以他年幼的身体,根本就熬不了多久,再这么下去,即便没有失去意识,也会因无法进食而体力耗尽、一命呜呼。

如此情形,医生们见得多了,肺炎基本上是治不好的,除非注射神奇的青霉素。

前提是能通过“皮试”,没有严重的过敏反应。
首节 上一节 245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