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40节


其中就包括冰块。

岭表交广地区气候炎热,高温高湿,本来没有冰块,千百年来日子也照过,但自从大家享受到冰块的妙处之后,已经离不开了。

而冰块,大多是南洋贸易公司船队运来的,要多少有多少,价格又便宜。

经由南洋贸易公司之手,岭表交广的豪强、大族可以靠着当地产出,获取大量的中原物产,维持富足、舒适、体面的生活,而种植园出产的蔗糖供不应求,有多少,南洋公司就收多少。

各种商品的收购价、销售价,大家一起商量着定,不会让某一方吃亏,所以杜氾等大种植园主,对于商誉颇佳的南洋贸易公司,信任程度那是连年增加。

开办种植园,需要大量奴工来干活,于是杜氾等人,实际上又是捕奴队的东主,交州大小豪强的捕奴队,把买卖都做到南中去了。

以捕奴这一行当来说,田六虎和杜氾等人是同行,却没有同行相互竞争的水火不容。

田六虎和其他来自山南地区的捕奴队东主,已经把买卖做到了桂州、容州、邕州总管府,和杜氾等“南方同行”一起,为南洋贸易公司提供充足奴工,甚至相互“匀货”,以协南洋贸易公司完成朝廷下的“订单”。

因为“业务上”有密切往来,故而以田六虎为首的山南捕奴队东主们,和岭表交广的捕奴队东主们,其往来之密切,不是外人能够想象的。

朝廷不忌讳捕奴行为,修永济渠、通济渠等大型水利工程,还有汉沔大开发,都从“商贾”手中购买大量生口作为奴工,以此避免过度征发百姓。

而现在,随着辽东回归中原,又一场大买卖要开幕了,作为“买卖人”,当然要关注时局。

田六虎和杜氾等人,如今是以官员身份交谈,但谈得的内容却是买卖。

“北司(北洋贸易公司的简称)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熬出头了,朝廷收复辽东,必然要大力经营,开荒嘛,条件艰苦,当然要靠奴工打头阵,所以,我听说...听说哈,要的奴工至少是这个数....”

田六虎用手势比了个数字,杜氾等人看了眼睛一亮:“可辽东冬天不是天寒地冻么?南方的生口到了那里,怕是熬不住?”

“无妨,习惯了就好,不是还有棉衣嘛!还有热炕....东征的官军之中,不也多有南方士兵?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们可得赶紧备货....”田六虎喝了一杯酒,又说:

“北司那边,可备了不少货,但远远不够...”

“你是知道的,北司和倭国合作,在其北方大岛上捕捉毛人,这几年下来,总算打开局面,毛人生于苦寒之地,能耐冷,又不是辽东土著,用来开荒再合适不过...“

“就是数量远远不够,还得南司这边补货,多多益善..你们回去后,大掌柜必然要请过去详谈的...”

“这...”杜氾等人有些纠结:“种植园总是不嫌多,一直都在开荒,人手怎么也不够...你是知道的,桂管、邕管、容管地界,都开始办种植园了...你们供货都来不及,怎么接单?”

“我们这边,族里什么歪瓜裂枣都赶出去拉队伍了,再说,我不是有儿子么?也该带队出去砍人了,老杜,你儿子那么多,赶紧拉起队伍啊!留在家里作甚?”

“妈的那几个小混蛋一提起来我就生气!”杜氾说着说着话就粗鄙起来,反正别的官员听不太懂“交州口音官话”,所以他也懒得矜持:

“就想着去龙编学堂读书,说要考试中选当官,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

“考试?你儿子看得下书?谁啊这么有出息,是六郎,还是七郎?老杜,你家怕是要出几个大官呐!”田六虎哼哼着,见着杜氾口里骂着却是一脸喜色,于是再次举杯:

“来,干杯,你儿子要是中选当官了,可得在龙编摆酒,我得让掌柜们去吃上三天三夜!”

在正式场合谈论生口买卖,这种粗鄙、市侩的行为,若放在以往,那可是要被人嗤笑的,但在场其他官员不以为意。

朝廷这几年大兴土木,多用奴工替代百姓,虽然买生口的花费很多,但花出去的钱,过了两洋贸易公司(两洋贸易公司从捕奴队手里‘订’生口,然后转售)的手,一部分变成红利,落进大小股东的钱袋。

这大小股东,谁知道后面是哪家权贵、大官?

所以,朝廷愈发乐于购买生口充作奴工开荒、修建大型工程,官员们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讳言论生口买卖。

对于寻常官员来说,反正抓的生口都是番民、野人,花的是国库的钱,多嘴又不讨好,旁人管那么多做什么?

在场官员们,见着田六虎和杜氾等人相谈甚欢,思绪不由得飞到辽东。

坊间传闻,朝廷一旦收复辽东,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移民,就像南中那样,而北洋贸易公司,必然要“一如既往”为朝廷分忧。

许多人都在想,到时候,辽东大开发会是何等样的大场面呢?

第二百五十五章 时事

午后,安陆,许府,形销骨立的许绍正在用餐,他不紧不慢的咀嚼食物,一名仆人在旁边念报纸,念的是头条新闻:官军攻克辽东城。

这个消息,许绍已经在邸报上看到了,所以报纸上的新闻,对于他来说并不“新”。

但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放下筷子,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景色入神。

天子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待得宝剑出鞘,就是一击致命,辽东城下,意味着辽东局势尘埃落定,接下来就看朝廷是要留高句丽一口气,还是“除恶务尽”。

无论这场战争最后以何种方式结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朝廷必然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开发辽东,正如南中那样。

许绍想了一会,将思绪收回,继续用餐,仆人见状接着念报纸。

这份报纸刊发自黄州,其上所刊载的内容除了时事之外,还有许多民生新闻、商情和“广告”,如今在安陆城内已是寻常之物。

许多人靠着报纸来了解时局,如今的许绍就是其一。

三年前,他的父亲许法光病逝,许绍随后丁忧,将父亲安葬在安陆家乡,并于坟旁结庐而居,守了三年孝。

这三年间,许绍不碰荤腥,在草庐里忍受着三伏酷暑、三九严寒,不问世事,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夫人打理,可以说是隐居了三年,熬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直到前不久丧期结束,他才回到府邸,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调理身体,与此同时,通过看报纸和邸报来了解当前时事。

这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火轮船的实用化,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成立,火轮船航运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运输现状,让大家的生活改变了许多。
首节 上一节 2440/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