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08节


仿佛此次出行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游山玩水,通济渠沿岸那些人气兴旺的港口、要津,给许多士兵留下深刻印象,而现在,眼前黄河北岸,那巨大的船闸,也让大家惊叹不已。

永济渠船闸,位于永济渠与黄河的连接处,与南岸的通济渠船闸,正好一南一北对望。

自通济渠去年通航以来,东南地区的各类物资,经由漕船(主要是火轮船)运抵荧州段,经由船闸入河,然后向上游而去,过洛州地界的孟津,抵达陕州黄河砥柱山下游港口。

与此同时,河北各地的物资,也经由永济渠运抵黄河,在入河口处的船闸进入黄河,前往上游地区。

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

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

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

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

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

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

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

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

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

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

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

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

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

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

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

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

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

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

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

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

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

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

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

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

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

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

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

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

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

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

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

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

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
首节 上一节 2408/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