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00节


才有了眼前这规模庞大的货船船队,满载着大量货物前往目的地。

会议室传来的说话声,让宇文温将视线从江面上收回,看了看正热烈讨论的后妃们,他忽然觉得自己真的无所事事。

此次从扬州前往黄州,为保安全,宇文温带着后妃乘坐一艘御舟,太子和太子妃乘坐另一艘,而皇子公主们分乘其他船只,以免发生意外导致全家死绝。

如此一来,当后妃开会的时候,宇文温没法和儿女交谈,变得有些无聊,江景也看腻了,于是让人拿来纸和笔,提笔在纸上计算起来。

一艘货船载重量两万斛,还不够。

宇文温试图将这个时代内河船只的载重量单位“斛(石)”,换算为后世常用单位“吨”,以后世的标准来看看,这载重量两万斛的火轮船处于什么“档次”。

那么两万斛大概等于多少“吨”呢?

这个问题严格来说很复杂,历朝历代的度量衡多有变动,所以历朝的斛(石)本来就不一样,汉时的一斛和“现在”的一斛完全不同,宇文温只能粗略的用“斛”这个定义来换算。

斛(石)本来是容量单位,所以一斛米和一斛葡萄酒的重量是不一样的。

但因为数百年来用作粮食的计量单位,所以“斛”有时又兼做重量单位,某些情况下可以按照重量单位进行换算。

一般来说,一斛(石)等于四钧(钧是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那么一斛(石)就等于一百二十斤。

这个年代的“斤”,当然和后世的“斤”不一样,而且这时的一斤等于十六两,而后世的一斤等于十两。

但宇文温为了方便换算,直接把现在的“斤”等同于后世的“斤”,按两斤等于一“公斤”计,一斛(石)就等于六十公斤。

再以一千“公斤”等于一“吨”计,于是两万斛就换算成一千二百“吨”,当然,这样换算出来的数字并不准,只是个大概。

载重量一千吨级的货船,在后世的长江中下游航运里根本就是小家伙。

所以,现在,货船的载重量还有提升空间。

但很难,因为蒸汽机还不够“给力”,而造船技术还得进一步提高,才能以较低的成本造出更大的船。

然而,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能够自己逆水航行的两万斛大船,已经是神奇的巨无霸了,又因为低下的生产力,长江流域没有那么多的产出,没有那么多货物需要用更大、更多的船来运输。

更大的货船要出现,前提是更大的航运需求,所以,现在的生产力,发展得还不够。

宇文温放下笔,看着远去的货船船队,期待起未来:前人种树后人纳凉,再这样发展个二十年,到了下一代人,天下应该就真的会大变样了。

第二百二十章 疑问

阳光明媚的上午,鄂州武昌,造船场内,一字排开的五座大型干船坞里,同时有五艘“长货甲壹型”货船在开工建造,门式起重机不停地将各类材料吊装到船坞里,各船坞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火轮船,是以铁龙骨为骨架的铁肋木壳船身,建造起来十分复杂,但在蒸汽起重机的帮助下,建造进度不慢。

因为天气不错,所以各干船坞上的活动顶棚都已收起,阳光洒在干船坞里,让人可以将船坞内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在此巡视的太子宇文维城以及太子妃韦氏,看着船坞里的庞然大物惊叹不已。

韦氏是第一次看到火轮船的建造现场,所以觉得十分震撼,但她听人说造船的木材需要提前阴干数年方可使用,而见着船场里堆积如山的木料,不由得奇怪这得提前囤上多少年。

轮船招商总局成立迄今,满打满算也就三年,而这三年间,各船场拼了命的制造火轮船,想来会用上许多木材,所以韦氏心中有疑问,想知道这么多木材是从哪里来的。

宇文维城对此很清楚,但他不急着回答,而是反问:“那你可知道,为何造船的木料需要提前阴干数年方可使用?”

韦氏摇摇头:“妾不知。”

“道理很简单,那些木料虽然被砍下来,但还实际上还“活着’,含水量也很大,必须放上几年,等其“死”透了才能用。”

见着韦氏一脸诧异的模样,宇文维城继续卖弄,这个问题,当年他也是搞不懂,是父亲做了解答,才弄清楚。

“刚刚砍下来的木料实际上还活着,若此时就将其制作成船,那么每块由木料制成的船板还会缓慢生长,于是时间一长,但生长程度不一样,长短不一便相互挤压。”

“这时,船身就会出现明显的漏缝,甚至船身变形,补不胜补,便再用不得。”

“若是战时,要确保打胜仗,所以赶造战船时顾不了那么多,砍下的树木直接造船,可对于民船,这就不行了。”

说到这里,宇文维城指向船场一处:“看看,那里是窑炉,专门用蒸汽来熏蒸木料,将其‘灭活’。”

“灭活?”韦氏听得这个名词,觉得有些可怕。

“没错,灭活,就是杀死木料,让其死透,不会再生长。”宇文维城说完,再指着那些待用的木料:“这些木料,都是年内砍伐的,经过灭活,再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板材,马上就能使用,不需要耗时数年阴干。”

韦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用的是蒸汽?蒸汽也有如此用途?”

宇文维城答道:“其实很简单,就如同蒸笼蒸炊饼,把炊饼蒸熟了就能吃,造船也是这样,把木材蒸熟了就能用,当然,这蒸汽里还得加一些药水,以便有效灭活。”

“正是有了用蒸汽给木料灭活的技术,所以船只的建造速度才那么快,虽然为此增加了成本,但很划算。”

“这样的造船场,需要大量木料和铁料来制造船身,还需要蒸汽起重机来协助建造,加上各种辅助设备,造船能力可不是寻常造船场能够比的。”

“武昌造船场,可是第一等的造船场,比广陵造船场还要好,轮船招商总局下的订单,足以让船场忙到明年年底。”

“建造的船型,可不止‘长货甲壹型’!”

听着听着,韦氏还是有疑问:“那,为何船场不扩大规模呢?譬如把这大船坞增加到十座,再增加人手,不就可以提前完成订单了?”

宇文维城笑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问题是...航运对船只的需求量是有上限的,当船只满足需求后,就不会再有大订单了,这时候,船场多出来的许多船坞、设备、工人,该如何处置?”

“还有,能操作火轮船的船员还是不足,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今第一批还在实习期,如果造出来的火轮船太多,却没那么多人开,那时候岂不尴尬?”
首节 上一节 2400/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