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341节


“高必达”要定期向他汇报高鸡泊的情况,而他,同样要定期向天子汇报高鸡泊的情况。

张定发不清楚天子如此关注高鸡泊的主要原因,但能猜得出来个大概:永济渠穿越高鸡泊地区,如果这里群盗聚集,对于永济渠漕运、航运会是不小的威胁。

所以,天子必须未雨绸缪。

。。。。。。

夜,长安皇宫,御书房内,宇文温正在看密信,密信来自沧州,信中所写内容,是关于盐碱洼地——豆子?的情况。

豆子?,位于冀州总管府沧州东南境的沿海地区,襟带海(渤海)河(黄河),是一片广袤的盐碱洼地(?的意思就是咸水洼),自高齐以来,多为群盗栖身之处。

如今,朝廷鹰犬..密探,已经成功打入这个江湖好汉聚集之地,对于其中的小团体构成及当地的庇护者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一旦有需要,这些密探可以作为内因,随时里应外合,协助官军剿灭藏在豆子?里的亡命之徒,将可能发生的变乱,扼杀在摇篮之中,保得沧州地区平安。

保得长芦等沿海盐场平安,保得新兴贸易港口燕津平安。

与此同时,贝州境内的水泊“高鸡泊”,宇文温也做了布置,用“钓鱼执法”的方式,立了个“义薄云天”的“高庄主”,吸引各地江湖好汉来投。

待得时机成熟,这些“聚义”高鸡泊的好汉们,就会被“打包”运到南洋做苦力。

宇文温如此布局,当然是基于一个不足为外人所知的秘密:历史上的隋末农民大起义,高鸡泊、豆子?这两处地方,就是最大的策源地之二。

他提前做准备,当然是不想让历史重演,但却没打算对小小贝州清河郡里长窦建德等人动手,来个“防患于未然”。

道理很简单,时势造英雄,只有当天下大乱时,诸如窦建德这样的人杰或者枭雄,才有了逐鹿天下的机会。

那是原本历史里的事情,如果现在,宇文温能够保证天下百姓有一口饭吃,那么绝大部分人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造反,即便有几个野心勃勃之辈挑头,也很快会被扫平。

若他像隋炀帝杨广那般,好大喜功,不恤民力,把开大运河、征突厥、征高句丽都挤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做,弄得百姓家破人亡,活不下去了,自然遍地烽火。

届时即便他提前杀了窦建德,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窦建德站出来。

总而言之,天下会不会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问题不在于杀掉几个曾经历史上的人杰、枭雄,关键在于他这个“当家人”,能不能确保大部分百姓的温饱。

只要宇文温不乱来,不搞什么“百万大军征辽东”,就不会有“无向辽东浪死歌”;不搞什么半年完工“永济渠”,就不会弄得沿岸百姓家破人亡。

百姓的要求其实很低,就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如果做良民都活不下去,自然就会奋力一搏,

这种时候,做皇帝的总不能说“朕所作所为,俱是为了江山社稷,尔等草民要顾全大局!”,活不下去的百姓,是不会听什么大道理的。

所以宇文温认为,把窦建德等历史上的人杰、枭雄提前干掉就能高枕无忧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身为一国之君的他,真要小心提防的潜在对手,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应该是一个人。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死将军林登万

古今中外,没有不灭的王朝,没有不死的帝王将相,却有一名将军不死不灭,带领部下与当权者作战,此人被称为“不死将军林登万”。

不死将军林登万,反抗军的传奇领袖,民族随意,籍贯随意,信仰随意,政治观点随意,身份随意,但必然能力出众,意志坚强,能做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只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军,而反抗军的领袖,名字全都是林登万(leader one)。

“林氏家族豪杰众,老大林登万,老二林登图,老三林登随...”

宇文温今晚心情不错,所以用一个游戏梗来形容自己要对付的对手,看着眼前的河北地区舆图,看着那条代表永济渠的粗线,琢磨着如今的河北局势。

毫无疑问,在他的策动下,河北地区已经进入了一种特殊的战争状态,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因为粮价持数年走低,“谷贱伤农”的现象,在永济渠沿岸地区已经很普遍。

大量农民被迫出租土地给外来商社,自己则去做工,养家糊口。

农民变成手工业从业者,如此转变,不是自然进程导致,纯属认为,作为始作俑者的宇文温,如此行事当然有自己的考虑。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而在这个生产力及其低下(相对后世而言)的时代,让大量农民“转业”成工人,一旦玩脱,造成粮食产量大跌,就会酿出人间惨剧。

所以,宇文温算是在玩火,一不留神,不死将军林登万就出现,带着各地百姓揭竿而起。

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当初他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考虑到多种可能。

首先,他这么折腾,目的是为了瓦解门阀政治的经济基础——庄园经济,要想达到目的,必须靠经济手段,那就是大规模、长期倾销粮食、布匹,压低布价、粮价。

如此来,就会造成土地的变相贬值,直接让世家大族、强宗著姓的收入锐减,久而久之,无以为继。

但在那之前,首先撑不住的是普通农民,其中就包括自耕农。

普通农民的生产模式就是男耕女织,自己耕种自己的土地,或者租别人的地来耕种,分散式经营,生产力低下,抗灾害能力差。

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普通农民首先倒霉,然后土地被大地主兼并,自己沦为佃农,或者奴仆,成为大地主名下隐户。

为了避免“造福”大地主,宇文温在搞粮食倾销、压低粮价的同时,要给普通百姓另外的选择,不然百姓连人带地都会成为大地主的美食。

若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不死将军林登万就会出现。

宇文温为农民准备的选择,就是保住土地的所有权,将使用权出租给商社,获取稳定的地租,然后自己去做工,养活一家人。

这样的选择,比起向大地主卖地卖身,要好得多。

第一步,如今在永济渠沿岸地区算是完成,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确保粮食产量,让永济渠沿岸地区有充足的粮食供应。
首节 上一节 2341/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