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213节


此时已是午后,太阳为云朵遮掩,微风徐徐,带来些许凉意,正是出击的好时候。

一个个侦查热气球升上天空,因为吊篮底部被绳索牵住,于是漂浮在半空,坐在吊篮里的哨兵们借助千里镜观测四周,不一会便将方圆数里范围内动静看得清清楚楚。

对方的兵力分布情况、宿营地所在、大帐所在之处,以及几处树林后面埋伏着的兵马,都被侦察兵们尽收眼底。

他们将观察到的情况写在小纸条上,然后将纸条装进带着白色布条的竹筒扔到地面,过了一会,己方大阵沸腾起来。

雷鸣声中,数种火炮同时向外喷射着火光,围着军阵不断袭扰的突厥骑兵,瞬间被打得晕头转向,腥风血雨之中人仰马翻,但更多的人只是被吓懵了。

号角声起,无数周军骑兵涌出军阵,分成许多股小队,向着阵型散乱的敌骑冲去,回过神来的突厥骑兵们,高声呼喊着冲来。

一波接着一波,宛若闻着血腥味的饿狼。

大混战随后爆发,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突厥兵,对于出阵而来的周军骑兵浑然不惧,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在一对一、小队厮杀中获胜。

然后割下周兵的首级,挂在马鞍上,任由首级流出的血染红马身,以此彰显自己的勇武。

无数突厥骑兵如是想,飞快的射出两轮箭之后,拔出佩刀,向着周军逼近。

三十步、二十步....

双方距离正在接近,就在这时,突厥骑兵见着当面周军手上拿着奇怪的棍状物。

然后将这些棍状物对着他们。

“呯、呯、呯!!”

爆豆般的响声绵延不绝,周军骑兵手中的转轮手枪不断喷射着火舌及烟雾,这种有效杀伤距离不到二十步的近战利器,打得即将接战的突厥骑兵人仰马翻。

明德三年式转轮手枪,其弹巢有六个“子巢”,用的是黑火药,为燧发点火式,每个弹巢的成功发射率不过三成三,意思是总体平均下来,每把枪扣动扳机六次,就只能“响”两下。

有时候弹巢还会爆炸,但作为一件武器来说,这样的威力已经足够了。

突厥兵们历经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磨练出的“人马合一”,在制造周期不到一个月的转轮手枪面前不堪一击,如潮的冲锋势头瞬间瓦解。

一手持刀、一手持枪的周军骑兵,肆意践踏、砍杀坠马敌兵,面对又一波蜂拥而来的突厥骑兵,他们淡定的将转轮手枪插入鞍边枪套。

然后抽出第二把,对着敌兵扣动扳机。

咔嚓一声,瞎火;咔嚓一声,还是瞎火。

敌兵越来越近,骑兵们冷静的继续扣动扳机。

“呯!呯!咔嚓、呯!”

一名周军骑兵的运气不错,手中转轮枪居然是三响,他将手枪插回枪套,然后抽出第三把。

二十步距离内,是突厥骑兵的死亡区域,他们既然无法近身,就算勇武过人也没有施展余地。

热兵器的出现,让个人勇武变得无足轻重,每把造价十来贯的转轮手枪真心贵,装填又麻烦,还容易“走火”伤人,但用于战场上杀敌却很划算。

大规模骑兵混战,看的是个人骑术及勇武,本来应该是马背上长大的突厥人占优,但当周国骑兵拿着转轮手枪作战时,这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是一边倒的屠杀。

开战以来,双方骑兵的第一次正面大规模交锋,刚开始就结束了,伤亡惨重的突厥骑兵四处溃散,宛若被打断一条腿的癞皮狗,再无心恋战。

而随后出击的周军骑兵主力,离开本阵,排开浩浩荡荡的阵型,向着敌军主帅可能的藏身之处汹涌而去。

根据热气球上侦察兵的观察结果进行判断,敌军主帅、达头可汗似乎不在作为中军大帐的牙帐那里,那个地方,应该是陷阱。

达头可汗真正所处位置,很可能是在战场西面的一处土丘上,那里聚集着许多骑兵,应当是达头可汗帐前精兵。

得知“狼王”位置所在的行军总管史万岁,亲自率领三千铁甲骑兵出击,向着西面土丘呼啸而去。

他所部兵马本来承担着寻找敌军主力并决战的重任,未曾料对方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看着鞍边挂着的转轮手枪,史万岁心中颇为无奈:他本不屑于用这玩意,奈何是天子御赐,不带着不行。

然而,我不需要用这玩意!

紧握手中马槊,史万岁高声呼喊:“儿郎们,把那达头可汗打成大头可汗!!!”

第六十一章 勇武(续)

周军本阵内,许多骑兵正在等待出击,将士们见着阵外突厥兵被己方骑兵追得狼奔猪突,不由得心痒难耐,然而未得军令,他们不能擅自出击。

如今战局发展形势明显对周军有利,但胜负尚未分明,敌人随时有可能翻盘,所以周军必须留一支骑兵待命,随时应对变局。

军阵一隅,头发花白的萧摩诃与部下待命,但他没有闲着登上望车后用千里镜观察战场情况,见着到处都是骑兵在追逐、厮杀,又见硝烟弥漫、浓烟滚滚,不由得担心起来。

虽然己方放出什么“热气球”在天上飘着,上面的士兵能够观察战场四周动静,但萧摩诃觉得一旦敌军骑兵调动,趁着周军骑兵主力出击然后对军阵来个反冲,那么留给己方的反应时间可不会多。

想到这里,萧摩诃放下千里镜看着周围正在整理军械的士兵,之前那几支出击的骑兵队伍,带着新式武骑“转轮枪”,他实在搞不懂其原理如何,而现在,他看着士兵正折腾的另一种武器,同样觉得一头雾水。

这种武器,实际上是一根前端装着个金属“头”的木棒,这金属头实际上是三根捆在一起的铁管,管长一尺,分量十足。

铁管里装填着“火药”,然后又装上铅丸,据说使用时是要把木棒夹在腋下、让金属头对敌,然后扯动金属头尾部的“拉弦”,触发火药。

然后就是“呯、呯、呯”三声响,面前二十步左右的敌人就会“中弹身亡”。
首节 上一节 221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