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21节

“是柳卿家唆使你做的这些事么?”萧岿紧紧地盯着五弟的眼睛,他已从最初的震惊之中恢复理智然后现自己弟弟计划中的一个破绽:

他那些动兵变的士兵是哪里来的?他有什么把握能确定杀了宇文明控制了宇文温后能压下数万安州军的反扑?

安平王萧岩平日里就是个逍遥王爷既无兵权也无重要职权,敢策划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必须有人响应,要能控制一定数量的士兵听自己指挥需要人脉。那么向来孤家寡人的逍遥王爷要行事就得有势力在后边支持。

然后他就用一句话试出了问题所在:幕后主使之中至少有一个是梁国鸿胪寺卿柳庄。

“柳鸿胪只是不想那种事再次生...”萧岩说着说着底气有些不足。

“五官,你好糊涂啊!”萧岿叹了口气,鸿胪寺卿柳庄与周国丞相杨坚交好,在梁国内算是坚定的亲‘杨’派。去年周国幼帝登基时柳庄作为梁国使臣出使长安庆贺,因各方局势不稳故而辅政左丞相杨坚写了封亲笔信让柳庄带回江陵。

与此同时柳庄还带来了杨坚的口信,萧岿权衡利弊之后没有听从将领们请战要趁着三方起兵反杨时浑水摸鱼的意见决定作壁上观,梁国决定站在杨坚一边其中鸿胪寺卿柳庄起了很大作用。

也多亏了当时梁国站在杨坚一边,后来安州和周国朝廷和解时萧岿出了一身冷汗:若是当时他决定出兵响应宇文亮这时可就进退两难唯有退位以谢罪了,所以对于柳庄亲‘杨’他没什么恶感。只是现在局势却有些微妙。

“柳爱卿素来主张梁国站在杨丞相那边,你这不是火中取栗么!”

“臣弟留有一手,所聘技击好手俱是自己寻的,柳鸿胪原说要缓上几日再动手可臣弟提前到今日。”萧岩争辩说“臣弟也怕他勾连周军。不会留时间让周军调动兵临城下。”

萧岿闻言心中苦笑:自己寻的技击好手?江陵城哪里有什么待价而沽的好手,恐怕是柳庄暗地设下的套吧!那帮死士是听自己弟弟的还是听柳庄的还两说,既明,那么宇文温大约也是不会留了...

只有这样斩尽杀绝才能逼着宇文亮和梁国不死不休,满怀绝后之怒的宇文亮若是攻下梁国绝对不会再留着梁国君臣。所以梁国已经不可能再靠向安州这边。

至于那周军....来不来又有什么区别?安州军的反扑要是挡不住那宫里必定血流成河,若是赶跑了安州军而周军再入城怕也是要杀一轮异己才能罢休,他这个梁国天子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罢了罢了。”他长叹一声,“五官日后登基之时放侄儿侄女一条生路吧。”

“官家!”萧岩听得这么一说大喊一声随即跪地磕头,“臣弟并无二意,一心只想复兴大梁并无篡逆之心!”

。。。。。。

江陵城东枇杷门外军营,宇文温全身披挂带着麾下士兵杀气腾腾离开辕门向城门冲去,途径枇杷门时协防城门的新兵队主来护儿主动请战:“统军,请让在下随行!”

“此去一路上杀机重重,夕阳落山天色昏暗也不知道路两边埋伏多少人。你和手下都没着甲怕是难防暗箭。”宇文温赞许的看着来护儿说道。

对方敢动手那肯定就会有后手,宇文明在皇宫赴宴怕是要遇袭,那驻扎东门的宇文温要是侥幸没死在刺客手下则肯定要领兵入城要么冲击皇宫要么弹压城内乱兵。

所以幕后黑手在城东某处必定会设下伏兵狙击宇文温这股力量,是直接射杀他本人也罢或是将他麾下士兵挡在皇宫外也罢反正肯定要动作。

按宇文温自己‘设身处地’的想法还是直接射杀的性价比要高些,所以此次进城半路被伏击基本上是在所难免的,他这次进军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统军,在下及兄弟们新入军中正是立功表现之际,还请统军让我等随行!”来护儿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道。

“很好,那便随本将去趟这浑水吧!”

城东某处街道,沿街一处两层小楼房二楼窗户微开。数名手持强弩的蒙面黑衣男子正静静的看着外面街道,他们看着的方向正是远处的枇杷门,而此处是从枇杷门入城的必经之路。

一名中年男子靠在他们身边的房间角落细心地擦着一把刀,听得街上有动静他开口低声说道:“那宇文温的样貌都记着了么?”

“放心。化成灰都认得!”一名弩手低声回道。

“那厮自以为在军营躲过一劫这路上就只会提防军队堵截,一会我等便来个利索的!”

“无妨,若是侥幸没死,吾自当亲手割下他项上人头!”那名男子将长刀收入刀鞘,窗外街边昏黄的灯光映在他挽起袖子的手腕上,一只形状怪异的鸟形刺青赫然显现。

第五十六章 不祥之人

?皇宫某处寝殿,厮杀声从竹林堂那边隐隐传来,守在殿门处的宫女们面色惊慌窃窃私语,方才四周一队队禁军从墙外经过往竹林堂那边冲过去,她们这些在墙内的弱女子可是吓得不轻:好端端的怎么会出事了!

“听说陛下今晚在竹林堂宴请周国的宇文使君,这下可如何是好!”

“莫非是宇文使君要害了陛下性命做梁国天子?”

“乱讲,肯定是陛下诛杀周国叛军主帅为大周尽忠呢!”

“宇文使君不是周国的么,你说的到底怎么回事啊!”

“不得了了,方才竹林堂那边逃过来的姐妹说安平王害了陛下性命,自己做陛下了!”

寝殿内,九公主萧九娘坐在榻上发呆,双手紧紧抓着衣角低头啜泣,眼泪水如同断线珠子般落到膝盖上将丝绸裙子打湿。

贵为梁国公主她只有姓氏却无名按排行称作九娘,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她出生时的月份:二月。

江南习俗二月出生者不祥所以萧九娘刚出生不久便被送出宫外交由梁帝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未曾料才过半年萧岌夫妇便相继过世,这便坐实了“二月出生者不祥”这一说法。

有鉴于此这位女婴更不可能回宫让其待在亲生父母身边,抚养她的重任便交到国舅张轲手上,从那以后这位梁国的金枝玉叶便在民间长大。

“都是我,都是我害了阿耶...”萧九娘听着殿外隐隐约约传来的议论声喃喃自语,她从记事起就和那个以为是自己阿耶的阿舅还有以为是自己阿娘的舅娘生活,直到数日前才得以返回宫中和耶娘团聚。

张轲贵为国舅可生活拮据,小九娘和舅娘学着做家务,城外枇杷寺附近的几十亩薄田成了家中最大的生活来源,为了省下雇佃农的花销一家三口时常下地干活,逐渐懂事的九娘开始发现自己和别的孩童有区别:我的阿耶、阿娘呢?

对于这个问题张轲的回答很简单:“等九娘长大了就知道了。”生活虽然困苦些可出生书香门第的张轲却坚持教萧九娘习字,然后第二个问题又来了:“阿舅,我的名字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张轲的回答依然很简单:“等九娘长大了就知道了。”

然而还没等到长大的时候舅娘因病去世。萧九娘和阿舅张轲继续紧巴巴的过日子,直到她开始长大却知道了一件事:她是不祥之人,所以不能和亲生耶娘见面。

然后便衍生了第三个问题:“阿耶、阿娘是做什么的呢?”
首节 上一节 221/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