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70节


这不对啊!!

“同学们请注意!同学们请注意!!”

一名教员在向天子行礼后,走到棋盘边,大声说着:“一会兵棋复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回去写一份心得,后日上课时交上来!”

。。。。。。

隔间,尚书左仆射杨素正在批阅公文,几名吏员在一旁忙碌,把他已经批阅好的大量公文搬走,然后又抬进来更多的公文,旁边墙壁上挂着的棋盘,几名军校的教员正在复盘。

作为传闻中的“剪刀手”,杨素今日客串了一次高句丽主帅,以中路突破的方式,把一群乳臭未干的“周军将帅”打得抱头鼠窜。

这一切,都是他在批阅公文时顺便为之。

轻松得很。

作为尚书左仆射,杨素很忙,如果不是天子钦点让他来给军校学生“当头棒喝”,他才懒得浪费时间和小孩子玩打仗游戏。

但公务实在繁忙,杨素于是在这里办公,顺便陪着学生们消遣一下。

放下笔,他看向棋盘,今日这几个学生,表现比起之前要好很多,看来这种兵棋推演,效果还是不错的。

然而一个真正的将帅,还是得到战场上磨练,就像刀那样,不磨不锋利。

这盘棋,以杨素看来,周军虽然来势汹汹,还搞出了海上粮道的手段,确实能有效缓解后勤问题,然而周军一方有两处隐患,处理不当,会成为最后败北的破绽。

第一,辽东半岛的据点,譬如都里、卑沙城,需要时间经营,若当开战后才攻城,那么随后就得分兵把守,以确保海上粮道的安全。

第二,辽水上游的靺鞨各部,需要时间去拉拢、分化,以便辽东之役开始时,确保大军有一个稳定的侧翼(北面),不然就得分兵防御。

南边分兵,北边分兵,中路还得分兵攻城(攻城、阻援),这就意味着周军从南到北整条战线上的兵力被摊薄。

那么高句丽的将领只要不是庸才,再果断些,许以重赏,让精锐骑兵来个中路突破,直扑辽水入海口处囤积大量粮草的“辽口城”,战局瞬间就逆转了。

对于杨素来说,这种破绽太明显,自己要是看不出来,就白打那么多年仗了。

他看着墙上那囊括了辽东、辽西以及青州、高句丽部分地区的棋盘,不由得想到了儿子杨玄感。

杨玄感作为佐官,跟着观军容使去营州“观军容”,看似只是个随从,但其后的意义却不一般。

朝廷必然是要对付高句丽的,而杨玄感作为观军容使的佐官去辽西,这意味着将来的辽东之役,杨玄感有份参加,能有这个机会立军功,可想而知仕途将来是一片光明。

杨素看得出来,若辽东之役若真的有,天子必然让皇子维翰去刷功劳吃肉,那么杨玄感跟着去喝汤,总归是不错的。

儿子有前途,做父亲的位高权重,杨家算是平安无事了。

杨素对此放心不少,当年,他作为长安朝廷将领,击杀了宗室宇文胄,如今天子似乎在考虑为宇文胄续香火,杨素就怕对方翻旧账。

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年轻的天子,似乎气度不错。

那么杨素觉得自己奉命到这军校给学生们上课,自然该认真点。

当然,这些毛头小子,没资格让他真的认真。

杨素对于军校教育是否能达到天子设想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但看得出天子所图非小。

那是将来的事情,他年纪大了,熬不到将来,将来会如何,是儿子杨玄感要考虑的问题。

杨素正要继续批阅公文,忽见一名教员入内,说陛下有令,双方休息十五分钟之后,就要加赛一场。

今日天子驾临军校,在讲武堂看兵棋推演,杨素当然知道此事,于是问:“不知下一场推演,陛下有何要求?”

“回左仆射,陛下允许学生们使用新军。”教员说完,将一份资料献上:“左仆射,这是兵棋里新军的数值和特性,请过目。”

杨素接过资料,看了看,随即来了精神。

传闻中的新军?好,我倒要看看新军的成色如何!

第二十八章 变革

林荫道上,宇文温边走边看,看着路边操场上的各种教学设施,看着自己的心血,心中充满了期待。

新一轮兵棋推演已经开始,宇文温增加了“新兵种”——新军,学生们会如何使用这种棋子来获得胜利,宇文温不急着知道。

他就想看看自己一手创建的军校,看看一座座教室,一座座操场,看着正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学生,感受着蓬勃向上的精神气,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未来是什么?

双重军制下的周军,会有两种类型的军队,一种是兵源为征召兵的军队(府兵),一种是兵源为职业兵的军队(募兵)。

府兵负责保家卫国,算是治安军,职业兵负责大规模对外作战,算是野战军。

这是宇文温考虑到现实后,制定出的一个长期军事战略规划,要慢慢实行军事制度变革,在不透支国力的前提下,确保朝廷有足够的军队消除边患、开疆拓土。

为中原争取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频繁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必然导致国内民怨四起,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样要完。

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是宇文温一直在琢磨的事情,“自古以来”,中原在疆域问题上有太多的遗憾,他想弥补这些遗憾,而不是每日醉生梦死、开海天盛筵。
首节 上一节 2170/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