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27节


这是一个很惊人的金额,从侧面反映出南洋贸易公司是如何被大家看好,宇文温把这只下金蛋的金鸡放出去,果然吸引了众多豪商的一掷千金。

随之而来的还有等价的“押金”,同样是六百余万贯(包含实物折价),朝廷有了这笔资金,什么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当然,押金一年后是要全额退还的,但不要紧,明年还有北洋贸易公司公开募股,到时候财政问题也不是问题。

对于募股的结果,宇文温很满意,但他知道,风险依旧存在,所以不忘敲打王頍:“这么多人入股,是好事,南洋公司多了六百万贯本金,做起买卖如虎添翼,问题是万一买卖搞砸了,你知道后果的。”

王頍点头称是:“丞相说得是,买卖绝对不能搞砸,航线的安全,各贸易据点的安全,绝不容许出问题。”

“出问题不要紧,你们一个两个,把人头借寡人一用就行了。”

宇文温的话带着杀气,他不是开玩笑,王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那么多豪商,以及其后的靠山,如此踊跃入股南洋贸易公司,可不是为了捧个场。

大家愿意入股,又额外缴纳等价押金,就是为了往家里带回一只能下金蛋的鸡。

如果这只鸡不能下金蛋,花了大价钱买鸡的买家,情绪失控之下那可是会杀人的。

价值六百万贯的钱财,外带六百余万贯的押金,真的让人激动不已,可一旦出问题,其积累的怨气不止能让南洋贸易公司信誉扫地,届时恐怕连宇文温都扛不住。

其实不需要宇文温敲打,王頍和同僚们都知道事情背后的风险有多大,虽然南洋贸易公司有自己的一套人马维持运营,但市舶司对于海贸的发展,肩负着直接责任。

清剿海寇,规范船只管理,一旦哪个海外番邦不配合,或者把南洋贸易公司的船队当肥猪来宰,市舶司必须及时出来“主持公道”。

市舶司要尽一切可能,保证年底时,南洋贸易公司这只金鸡能给股东们生下大量的金蛋。

届时不止股东,还有债权人,同样要获得利润。

所谓债权人,就是最近涌现的几家柜坊,财力雄厚,吸纳了大量钱财,就等着放贷,而借贷者,是经南洋贸易公司,以及尚处于市舶司监管的北洋贸易公司。

这是海贸行业继南洋贸易公司募股之后,又一轮吸纳资金的行为,也让那些无法通过认购股券分红的人们,有了另一个获利的机会。

这几家柜坊,包括日兴昌柜坊在内,已经获得市署许可,在东西市开展账户往来业务,暂时还看不出效果的好坏,但由此带来的“利好消息”,起了大作用。

合并或者注资而成的几家柜坊,已经吸纳了大量资金,就等着向市舶司放贷,然后等着年底获利。

而王頍此次入京,也肩负着主持此次借贷的任务,总总迹象表明,此次能够借入的贷款,怎么也能有将近两百万贯(含实物折价)。

如此来,加上南洋贸易公司募股所得钱财,可以说做海贸的本金空前充足,承载了无数人发家致富的希望。

进而变相的制造了一个“利好”的氛围,那就是大家对未来前景看好:希望豳王能够稳稳执政下去,当然,是以丞相的身份执政,还是以另一个身份执政,都无所谓了。

这就是宇文温希望兜售的“众望所归”,所以,绝不能出意外。

王頍知道这一点,所以不敢怠慢,要是事情搞砸了,第一个发难的不是别人,而是宇文温。

王頍知道宇文温正在精心做准备,为跨出那一步打好铺垫,这种时候若是有人搞出大篓子,肯定要完蛋。

宇文温怕王頍想太多以至于畏手畏脚,出言宽慰:“你呢,也不要太紧张,海贸,本身风险就大,尤其夏秋季节,沿海多风暴,莫要为了赶进度轻易冒险。”

“从番禹到中原的贸易路线,又不止海路这一条,走陆路北上,经大庾岭入洪州,这条路的运费、成本高些,但旱涝保收。”

“只要有大量货物运入洪州,大家看在眼里,自然对南洋贸易公司以及市舶司有信心。”

“实在不行,你们把账做得漂亮点,糊弄一下也就过去了。”

听得宇文温如此谈“生意经”,王頍有些哭笑不得,随后宇文温又道:“你可知‘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的区别?’

“呃....”王頍沉吟片刻,随后想到了答案:“丞相,莫非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

“对,所以,真要倒霉亏了本,也得斟酌用词,把业绩报告弄得漂亮些,让大家觉得盈利前景依旧利好,如此才不会群情激奋。”

“良心这种东西,有时候适当收起来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宇文温说完,喝了杯茶,再问:“东海那边,高句丽国内的详细情况如何?你们摸清楚了么?”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好(续)

会谈在继续,王頍借助一份份资料,向宇文温介绍高句丽国内的官制,高句丽据说自中原汉时起就立国,迄今五六百年,其官制已经成型。

总体来说,高句丽的官制分成两种官系:兄系官职,使者系官职。

大概一百五六十年前,元魏时,魏使李敖出使高句丽,回来后作了报告,对高句丽国内情况作了介绍,其内容流传下来。

据其所述,高句丽国内官名有谒奢、太奢、大兄、小兄等官职。

按照后来齐国以及周国对高句丽的了解,高句丽如今的官职是大对卢,接下来有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俟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襦萨共十三等。

然而,按照南朝的档案记载,高句丽国内官制,大概是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加、主簿、优台、使者、皂衣、先人。

高句丽素来与南朝往来不断,自晋以来,宋、齐、梁、陈,高句丽都经常派出使者乘船赴海南下,抵达建康朝见南朝皇帝。

所以南朝历代朝廷对于高句丽的了解应该不浅,所以其记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南朝、北朝对高句丽国内官制的描述,相同之处有对卢、使者和先人(仙人),其他就有明显分别,到底谁对谁错,说不清楚。

不过宇文温认为这可能是同一发音不同翻译的结果,毕竟高句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中原各国对其国内官职的读音进行翻译,因为官话语调不同,音译过来多少会有出入。

类似于后世对于足球明星“Beckham”名字的翻译,内地翻译成“贝克汉姆”,香港翻译成“碧咸”,如果没有看到英文名字,会让不明真相的人以为这是两个人。
首节 上一节 212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