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801节


破落寒蝉?这名字光听就觉得凄凉啊...

宇文温如是想,看向面前那有些营养不良的年轻人,对方面黄肌瘦,身高一般,有些单薄,所以映衬得脑袋很大,一双眼也很大,那一瞬间让他想起外星人ET。

破落寒蝉?

不,应该是破落韩-蝉。

破落韩氏,又称破六韩氏,这姓氏源自匈奴王族。

所以,宇文温知道这位破落韩蝉/破六韩蝉的族属是匈奴,当然,这种姓氏如今稀疏平常,没有什么用。

引爆六镇之乱的破六韩拔陵,身份可高不到哪里去。

卢勿吉的同伴胡汉混杂,有破落贫苦的匈奴人混在里面不奇怪,宇文温看了看ET...破落韩蝉,见着对方眼巴巴看着自己,一副委屈而又期盼有人做主的样子,不由得一愣。

他又看了看另一边,看向韩氏部曲的代表,那个年轻人。

“你们这边是谁射中了敌军主帅?”

“回大王,正是在下。”

李靖不卑不亢的回答,西阳王没有问他的名讳,他不好自报家门,而且他在军中无任何军职,是以白身跟着舅舅韩擒虎打仗,自称“草民”会露出马脚。

他不想轻易暴露身份,否则会被人以为他是以“韩总管外甥”的身份,恬不知耻抢军功。

射杀敌军主帅,这可是了不得的大功,李靖觉得自己是好不容易才立下的大功,决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

他,要在西阳王面前据理力争,和另一边的人堂堂正正分个高下,让所有人看看,他李三郎是凭着真本事杀的敌军主帅,清清白白!

宇文温看看左右两人,看着这两个倔强的年轻人,心中一沉。

两支箭射中同一个人,这份大功,若以和稀泥的手法处置,就是两个人各占一半,可谓皆大欢喜,又不用为了分清是与非而头痛。

然而宇文温看出来了,看出这两个年轻人都很自信,觉得敌军主帅肯定是自己射杀的,不愿和人共享军功,一定要分出是与非。

一般来说,那些有本事的人才会如此自信而执着,容不得老好人来胡乱调解,那么他若是和稀泥,恐怕会适得其反。

“既如此,寡人知道了。”

宇文温说完,差点抬手去扶并不存在的眼镜框:“真相,只有一个!”

第二百一十九章 真相

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而每个人想要的真相却各有不同,都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有意或无意形成关于真相的看法,想要从不同的真相中找出“真相”,就得有铁证。

宇文温要主持公道,那就得以事实为凭证,面前两个人都声称死者(侯莫陈琼)是自己射杀的,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证明死者所中之箭的归属。

也就是说,请证明这支箭是你的箭。

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不能确认自己的箭射中了目标,谈何军功?

射落大雁的猎人,还有把中箭大雁叼回来的猎犬,两相比较之下,明显猎人的功劳要比猎犬大。

在战场上,若是按着谁割了脑袋谁就立大功的说法来论功行赏,根本就不能服众。

宇文温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早已发生,“控辩双方”在战场上就争执过一轮。

李靖首先自证,他用的箭虽然是军需官那里提供的“量产货”,但却在自己的箭上做了标记,用刀在箭杆上刻了特殊的小图案。

为此,李靖将自己箭囊里剩下的几只箭都拿出来,接受检查。

宇文温仔细看了看,确实如李靖所说,无论是死者身后插着的那支箭,还是如今作为比对而交出来的箭,箭杆上都刻着相同的记号。

而另一边,名为破落韩蝉的年轻人,也自证了箭的归属:他用的箭,也做了记号。

破落韩蝉同样拿出箭囊里剩下的几只箭,交出来作为凭证。

交出的箭,每支箭的尾端也就是箭筈处,破落韩蝉多刻了一道,形成一个“十”字槽。

箭筈,箭末端的插槽,用于将箭固定在弓弦上。一般来说凡箭必有筈,否则容易空放(弓弦没把箭带出去),容易损坏弓。

常见的箭矢都有筈,无筈箭不是没有,但很少见。

宇文温仔细看了死者胸前插着的箭,其箭筈确实有两道,形成一个“十”字槽。

第一个问题解决,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两支箭都射中同一个目标,那么会是这两只箭造成了致命伤么?

未必。

一般来说,战场上死于箭矢之下的人,要么是被箭射中要害,一箭毙命,要么是中箭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而身着重甲的人,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被射中要害,即便身中数箭也不会有事,宇文温自己就有过类似经历,在场的将士也认同如此说法。

所以,要弄清楚死者死亡的原因,必须验尸,确认造成死者死亡的伤到底是什么伤。

说到验尸,宇文温“很在行”,他在黄州治民多年,是实打实的做实务,为了断案亲自勘察现场、寻找证据,所以对此很有经验。

命案中,遇害者尸体会留有许多证据,就看破案的人会不会找,所以必然要验尸。
首节 上一节 1801/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