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778节


前一段时间闹得满城皆知的“西阳王奉旨纳妾”,今天大家终于见到了正主,这位“翠荷院”小尉迟氏,和王妃大尉迟氏真是绝色姊妹花。

加上不遑多让的“芳兰院”,还有稍逊一筹的“玉竹院”,命妇们在想,西阳王的几位女眷,不用靠那“固宠神器”变成服妖,也一定能让西阳王迷得神魂颠倒。

尉迟明月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尉迟炽繁对此很满意,她今日就是要正式向命妇们引见她的好妹妹,让大家都知道,妹妹日后就是她的代言人。

讲解开始,司马令姬拿着发言稿,先看了看时间,时钟指到十二点二十分,她预计要讲解两小时,而整个茶话会至少要到十六点才结束。

“首先,要澄清一件事,所谓‘服妖’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如果说针织袜、针织内衣裤是奇装异服,那么请问,抱腹是不是奇装异服?有谁会穿着抱腹在公众场合行走?又有谁会穿着针织内衣裤在公众场合行走?”

第一百九十八章 传闻

太阳西沉,西阳城内街道上,行人来去匆匆,宵禁即将开始,除了城内特定区域,其他地方都要执行宵禁,届时谁要是在街上走被巡城兵马碰见,那是要被带去官署“喝茶”的。

犯禁之人被带去官署扣押、审问,在官署时有茶水喝,故而有“喝茶”一词指代被抓。

没人喜欢去官署喝茶,所以要赶在宵禁开始前到家,街道上的行人之中,孔颖达亦是其一,他快步向前疾走,距离前方州学大门已经不到五十步了。

钟楼上传来钟声,代表着宵禁还有十五分钟就要开始,见着时间充裕,孔颖达放慢脚步,整理了一下衣袍,免得一会进州学时衣冠不整,这在他看来很失礼。

缓步向前,身边时不时有年轻人快步跑过,全都是州学学生,其中有人向他打招呼,催促他赶紧走,不然州学关门进不去,那是要被登记名字,得额外担任值日,洒扫学堂。

孔颖达不急,慢慢走着,进门后没多久,钟楼传来钟声,宵禁正式开始,州学大门缓缓关上。

因为放寒假的缘故,州学里略微冷清了些,但这冷清只是相对于平日而言,留在州学过年的学生依旧有很多,孔颖达走进饭堂,饭堂内的座位已经有七成坐满。

若是往日,这个时候的饭堂已经没有位置了,在橱窗前打完饭菜的学生,只能带饭菜回学舍吃,现在还有三成空座,让留校学生觉得有些不适应。

孔颖达同样不适应,见着饭堂一隅有人向他挥手,便走上前去,脱去鞋子,在预留出来的位置上坐下。

他和饭堂内在座的其他学生一样,穿着针织袜。

几位河北籍贯的同学,和孔颖达算是“同乡”,同样因为路途遥远和战事阻断而无法回家,无法和家人团圆,于是留校过年。

孔颖达家境不错,所以在黄州西阳的吃穿用度不愁,更别说他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期末考试和综合评定都是“优秀”,奖学金拿的都是第一等,还因为表现优异得免部分学费,负担很小。

所以即便家里没有财物支援,孔颖达在黄州的求学日子都能过得优哉游哉。

另外几个同学比不过他,但都能拿到二等、三等奖学金,勤快些的学子可以参加勤工俭学,不需要家里支援,也可以解决学费、生活费问题。

正是有了奖学金的设置,使得许多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寒的学子有了继续学习的可能,更别说州学还组织学子勤工俭学,囊中羞涩的学子可以凭着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满足日常开支,积攒学费。

孔颖达不需要参加勤工俭学,但他的“同乡”大多参加了,此时大家边吃边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针织袜真不错,比布袜好多了,就不知一个月要坏掉几只,我隔一晚就要和巡夜队在校区值夜,走路走多了,袜子怕是遭不住。”

“一个月三双又如何?针织作坊前几日开张,捐袜子助学,州学在籍的学生,每人十二对针织袜,一个月坏三对,能穿四个月呢。”

“破洞就补,缝缝补补又能穿,我看那,这十二对袜子穿到夏天都行。”

袜子的话题很快带过,几个年轻人关心的是另一项助学举措。

隔壁座的几位学子,是荆州人士,和孔颖达这些河北同学颇为熟悉,两边就此事交谈着,说起过几天就要开始的“免费接送”。

黄州有镖行,每月都有镖队行走各地,如今接近年底,为了行善助学,各家镖行推出一项助学举措,那就是镖队免费送学子回家乡,来年又免费接这些学子来西阳。

接送地区有限制,除了黄州周边地区外,仅限于镖行日常走镖线路上的主要城池,譬如荆襄之地的安陆、随城、襄阳、穰城、上宛,还有武关道半路的几个城池,最后终点是关中长安。

需要搭“顺风车”的州学学生,要先在州学“教务处”登记,然后在指定的日期,跟随镖行的镖队出发,到了目的地就自行回家。

而待得过完年,按照约定的日期,汇合镖队前往西阳。

往返免费,吃住全包,仅限学生本人及其一名同伴,如果还多几个人同行,多出来的人要交钱。

为了避免有人趁机牟利,免费的那名同伴必须经过州学确认,确认是学子的亲人,或者仆人。

河北的几名学子,对于这项助学举措颇为好奇,所以向荆襄的同学打听相关事宜。

“你们何时出发?”

“不急,再有十来天出发都来得及...我家住上宛附近,不算远。”

“那你们如何回来?在何处与镖队汇合?”

“有分号呀!助学免费接送的镖行,在上宛、穰城、襄阳等沿途要地都有分号的,按照约定日期在分号等就行了,若是误了第一个日期,还有替补的另一个日期呢。”

那名要回上宛的同学顿了顿,又补充:“每个学子的计划往返行程,要在州学登记存档,官府那里也会备案,开有相关凭据让镖队带着,免得半路有麻烦。”

“镖队到了当地分号,还要和学子到当地官署登记,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安全得很!”

“据说,往后,待得河南平靖,镖行也会在年底和来年年初,免费接送河南籍的学子。”

“还有还有,我听一个镖头说,待得将来朝廷扫平逆贼,镖行恢复了往返西阳和邺城的业务,还会免费接送学子往返邺城和西阳!”

几名河北籍的学子,包括孔颖达在内,被这个传闻所吸引,虽然不知朝廷何时扫平逆贼,但镖行若真的能免费接送学子西阳往返邺城之间,那对于他们来说真是个好消息。

黄州州学有经学名家坐镇,他们慕名而来,称得上是千里求学,几年都难得回一次家,好不容易回一次,可谓是历尽千难万险,所以只能靠书信和家人交流。
首节 上一节 1778/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