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705节


例子一,计算折现率,某有钱人张三,想要在日兴昌柜坊存钱吃利息,他的想法是存入五千贯,五年后连本带息要有七千五百贯,那么存款利息要达到多少,才能实现他的理财目标?

例子二,计算计息期数:某西阳城居民李四,手头上有一套闲置的小院,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出租院子,二是直接把院子卖掉。

将院子出售,按行情售价是二十贯,若将该院子出租,需每年年初收取租金三贯,假定售房所得存入柜坊,利息为一成,且院内房屋修葺费用不计。

这种情况下,李四要把院子租多少年,才能使租金收入和一次性卖房所得收入(含存钱利息)相当?

例子三,计算投资回收期:某商人王五,要用自己的资金一万贯,投资建造一个造纸作坊,建设期三个月,经营八年。

纸坊投产后产生净现金流前四年依次为四千贯、三千贯、两千贯、四千贯。

后四年每年产生的净现金流都是三千贯,那么如何计算包括建设期的投掷回收期,还有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

这三种问题还能演变出更多的问题,积商可以解决,但终归是依靠经验推算,一旦遇到情况复杂、变量特别多的“投资项目”,即便是奸商也未必理得清头绪。

而有了内插法,只需要代入内插公式,马上就能算出结果来,简单明了。

对于以吸纳储户资金去放贷获利的日兴昌柜坊来说,内插法公式就是投资理财、资本运作的利器。

刘焯提出的等距二次内插法公式、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不等距二次内插法公式,经过掌柜们的实际操作及检验,发现确实“神乎其神”。

而刘焯和其他学者一起推导出来的“不等距三次内插法公式”,更是让日兴昌在开展放贷、投资业务时如虎添翼,本来用于计算天文历法的内插法公式,变成宇文温盈利的法宝。

这就是数学的力量,宇文温此次要资本运作、一鱼多吃,底气就来自经过实践检验的内插法公式。

问题不是没有,一切的前提是他不能打败仗,说到底,没有军事胜利,哪来收益?

第一百三十八章 路线图

用数学计算的方式来判断收益,这种解决办法的思路并不是宇文温“发明”的,古来有之的商贾们,为了尽可能判断一笔买卖值不值得做,肯定会用算术来算成本。

然而用内插法来算收益率,那可真是“前无古人”,因为商贾们没有编制历法的需求,不会想到用内插法算收益,而学者们,只会想着用内插法算历法。

这就是数学的实际应用问题。

宇文温认为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要想推动各学科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肯定离不开数学,各种机械制造同样离不开数学,而货殖(经商)也离不开数学。

对于数学的需求其实一直都有,问题是由谁来提出需求,如果是官府提出需求,自然有学者喝了吏员想办法解决,而若是社会地位卑贱的商贾提出要求,刘焯这样的饱学之士除非穷潦倒,否则肯定会断然拒绝。

所以,内插法的实用化,是由宇文温提出需求,请那些学者用数学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当然,适当的“润笔费”、“指点费”是必须有的。

效果很好,内插法果然实用化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数学公式会为日兴昌带来丰厚的利润,但这只是数学实用化的步骤之一。

宇文温还提出了新的需求,那就是如何高效、低成本拓展和维持商路。

譬如,黄州镖行接了个单,要押送一批货物从西阳出发,经江州过大庾岭入岭表,最后抵达广州番禹,那么,是一支镖队全程负责押送划算,还是沿途各分号小镖队接力押送划算?

如果镖行在这条重要的商路上开设分号,根据业务量的不同,分号和分号之间距离多少为好?每个分号的队伍数量,维持在多少合适?

每个小镖队的镖师人数,大概多少比较合适?

同样的道理,对于黄州商号来说,在各条主要商路上,设多少分号为好?

各地分号会在当地经商,收购当地特产,通过商队运输到其他地方销售借以牟利,那么,这些特产运输距离的极限在哪里?

会不会运到销售地后,运输成本远超销售所得而导致亏本?

再扩展需求,巴、湘、桂及岭表各地的特产,其销售范围的极限在哪里?

或者说,为了确保收购的岭表特产在山南、河南、两淮销售时还能赚到钱,黄州商号应该怎么经营商路?

这样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商人,当然有办法慢慢琢磨出来,但若是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那可就“科学得多”。

然而,如果是商贾有偿请数学家们解决,这些清高的学者哪里会搭理满身铜臭味的商贾,可想而知对其请求基本不会搭理,但若是西阳王发话,那就不一样了。

学者们寒窗苦读钻研学问,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而这些学者基本上没能力得家族荫庇,也没能力上战场玩命搏军功,所以才选择走这条路入仕,实现人生理想。

这种理想不一定是庸俗的“升官发财”,譬如刘焯接受天子征辟去长安,就是要为争取机会,将自己呕心沥血编成的新历法成为朝廷正式发布的历法,永载史册。

但入仕的机会很难得,不是随便哪个学者都有机会得天子、权贵们青睐,得举荐、征辟做官,甚至即便好不容易入仕,因为没有强力靠山,做的都是不入流的小官,胸中才学不得施展。

那么,若得西阳王青睐,得其举荐入仕,难道不是很好的机会么?

所以,帮助西阳王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就是获得西阳王青睐的好办法,更别说这种“答疑”还是有偿的,即便未得机会入仕,至少有不菲的收入,对于聚集西阳的学者们来说,何乐而不为。

有强烈的需求,有雄厚的资本愿意出价,有雄厚的学术力量可以“答疑”,还有西阳王这个“任务发布栏”,数学的实用化进程,在西阳已经走上正轨。

黄州的商贾、作坊主们,通过西阳王府寻求数学家们的帮助,实现共赢。

王越等人今日汇报的内容,其一是内插法算收益率,其二,是黄州自光州再到汝阴商路的优化结果,而第二项内容,换个表述方式,意义就不一样了。

那就是,如何确保黄州经光州到颍州粮道的高效、低成本维持,如何减少粮草在运输途中的消耗,如何用一文钱花出两文钱的效果,支撑东南道行军在两淮的作战。

这意味着数学家们以“指导者”的姿态,进入战争领域,为宇文温的雄心壮志提供强有力支撑。

南北纷争数百年,没有数学家的介入,仗依旧打得起来、打得很好,因为军吏们、地方吏员们也有计算能力,能够确保后勤供应,维持粮草运输。

反正对于主帅、各部将军来说,他们只需提要求,要求确保军需到位,军吏、地方官完成就好,完不成,就借人头一用,所以,有没有数学家的介入,其实都无所谓。
首节 上一节 170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