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664节


“有!”

大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他们即将出征时那样,彼此脸上露出坚毅的笑容。

比起那些所谓的族亲,他们这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才是真正的亲人!

聚会结束,日薄西山,天色昏暗,蔡长庚向自己的居室走去,身边跟着两名男子,身穿铠甲手按佩刀,警惕的看着四周。

这两位是蔡长庚从黄州镖行雇来的“保镖”,除了睡觉之外,如影随形,确保他的安全。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即便是在坞堡里也不得不防,蔡长庚不放心那些族亲,伙伴们也担心他的安全,本来是要轮流值守在蔡长庚身边,但事情太多,所以才雇佣“保镖”。

来到一处院子,院门处亦有保镖站岗,见着雇主来了,并没有笑眯眯的恭迎,而是警惕的看着四周。

保镖如此尽心尽责,蔡长庚放心许多,进了院子,来到寝室外,却见室内已经亮起灯光,一个女子的身影倒映在窗户纸上。

他干咳一声,只见那人影站起来,向门口移动,蔡长庚随即上前推开房门,只见一名女子惊喜的看着他。

“春燕,是我。”

“五郎!五郎...”名为春燕的女子捂着嘴,喜极而泣:“五郎,这是真的么?”

蔡长庚将春燕揽在怀中,轻轻的说着:“是真的,我们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了!”

哭泣声中,蔡长庚看着案上烛光,他凭借军功得任坞堡戍主一事传回家族,那个娶了春燕的奴仆立刻休妻,而他的嫡次兄蔡长佑,亲自送春燕来这里。

他的庶母,待遇瞬间好起来,有十几个奴婢伺候着,再不需要做粗活,不需要大冷天的去洗衣物,还写来家书,让他照应照应亲人。

母亲不会写字,这封信是在谁授意下写的,蔡长庚能猜得出来。

这一切,不是因为所谓亲情,而是因为利益,他能有今天,除了和伙伴们出生入死立下军功,还得靠机遇,而这个机遇是西阳王给的。

后续也多亏黄州商贾借贷、出售各类物资,他和伙伴才初步站稳了脚跟。

甚至连被人抢走的春燕,也回到自己身边。

对他和伙伴们来说,到底谁是亲人,还用问么?

。。。。。。

金乌西落,坞堡旁小寨,匆匆吃完晚饭的西阳王宇文温,正在某处房内接见某人,虽然坞堡就在旁边,但他却没有在堡内下榻,主要是为了方便做一些事情。

接见一些行事尽量低调的人。

“你们都查清楚了么?”

“回大王,都查清楚了。”

“好,很好,可以动手了,首尾干净些。”

“呃....大王...”

“怎么,犹豫什么?”

“大王,某等这样做,会不会弄出祸事?”

第一百零五章 猛于虎

听得手下担心弄出祸事,宇文温不以为然,反正现在淮西局势已经乱成一团,再乱一些也无所谓,大乱之后才是大治,所以要趁着水浑,赶紧摸鱼。

一番交代之后,手下告退,宇文温自己独坐沉思。

坞堡豪强,已经被他“腾笼换鸟”,但还有很多笼子里的‘旧鸟’占着位子,必须要清空,但宇文温不打算放‘新鸟’进去。

因为他这次下手的目标,是佛寺。

宇文温不信佛、道,但不也厌佛、道,毕竟俗世众生总需要寻找心灵寄托,只要寺庙里的和尚、道观里的道士做正事,他才懒得管。

但如今天下各地崇信佛教,已经接近佞佛,大大小小的庙宇,成了所谓出家人发财的工具,也成了国家的毒瘤。

都说‘古代’是小农经济,田园经济,然而在这个时代,还有一种举足轻重的经济,那就是寺庙经济,各地寺庙的和尚们除了念经,还做买卖。

而做买卖,总没有放贷来钱快,所以北朝寺庙有“僧邸粟”,南朝寺庙有“质库”,僧邸粟就是放贷,质库就是当铺的雏形。

寺庙放贷、质当,最初的本意是赈济百姓、救急,顺便盈利补贴寺庙开支,本来是好事,但慢慢的就变了味,成了寺庙扩张的最有力工具。

放贷,放的自然是高利贷,质当(当东西),利息也很高,天南地北的许多寺庙,靠着这种营生,将大量百姓变成寺庙的依附民,也就是形成了人身依附的佃农、奴仆。

而原本是自耕农的百姓,其田产都变成寺庙田产,不在官府征税范围内。

这样一来,导致朝廷在编户数大幅度减少,进一步导致税收锐减,造成财政危机,甚至连打仗都征不到兵。

不仅如此,各地寺庙大量铸造佛像,这要消耗大量的铜,导致市面上更加缺铜,连带着越来越多的人将朝廷所铸铜钱熔化、盗剪取铜,这也会严重影响国家财政。

一个国家内的寺庙其依附民的户数,达到朝廷在编户数的一半,这是何等样壮观的场面?

所以将近二十年前,有了周武帝的灭佛,而现在,宇文温也要灭佛。

他派出去的人做过详细调查,淮西之地,寺庙数量众多,占据了大量的农田,拥有许多不属官府管辖的依附民,又有许多寺庙放高利贷盘剥百姓,和坞堡豪强争夺那些自耕农。
首节 上一节 166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