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615节


杜吒是杜徽原配所生,而次子杜淹是杜徽续弦所生,杜吒、杜淹关系不怎么样,杜淹知道想靠家族的关系入仕没什么指望,便打算自己找门路。

天子来到长安重建朝廷,本来是各家族子弟最好的入仕时机,杜淹把希望寄托在韦福嗣这边,希望对方入仕后提携自己,结果对方也碰了壁。

杜淹少时便有聪慧的赞誉,年纪轻轻就学识广博,但他读书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是为了当官,还立志要当到台辅一级的大官,毕竟荣华富贵动人心,但前提是得先入仕。

这年头想入仕,要么凭借父辈功勋荫庇,要么得地方牧守赏识然后征辟或举荐,再或者得天子青睐直接征辟,这几条杜淹觉得自己都没指望,所以要另外想办法。

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杜淹知道韦福嗣这边还有一条门路,于是问道:“昨日长安城里露布飞捷,你可知道?”

“知道啊,西阳王在邵陵大破....呃,莫非?”韦福嗣说到这里,听出杜淹话里有话。

“呃...呵呵,那西阳王为人如何呢?”

对于杜淹问的这个问题,韦福嗣不知该怎么回答,去年,他陪着弟弟韦福奖到山南黄州提亲,要迎娶西阳王的女儿宇文氏,当时西阳王领兵出征江南,于是兄弟俩专程到江州豫章郡南昌见了对方一面。

西阳王的年纪和韦福嗣相仿,说实话只凭着见几次面,韦福嗣根本看不清西阳王的为人如何。

“不要紧,你可知道正在故赵王陵那守陵的郑译?”

“呃,杜兄的意思?”

杜淹轻轻笑起来:“郑译乃祸国奸臣,西阳王都能保下他,这不就是千金买个臭马骨么?”

韦福嗣知道好友指的是什么,只是有些为难:“说实话,我和西阳王没什么交情。”

“无妨,无妨,事在人为嘛。”

杜淹的鼓动,让韦福嗣有些意动。

西阳王日后必然成为宗室强藩,所以肯定需要大量佐官不是?

第六十章 进退两难

合州,蕲城,城外军营靶场,周、陈两军将士正在戏射,领兵驻扎庐江的周军主将今日亲自送酒、肉、米、布到蕲城,犒劳控制该城的陈军将士,顺便进行一场‘联谊’,巩固一下周陈两国友谊。

这个时代常见的社交活动,有樗蒲、握槊、投壶、戏射,樗蒲就是赌博,握槊是技巧性角力,投壶缺一些阳刚之气,相比之下,戏射就比较合适两军将士之间的交流。

也是神箭手们花样炫技的最佳场合。

戏射分朋射、单射,朋射参与的人多,也就是“团体赛”的形式决胜,此时周陈两军将士进行的就是朋射。

戏射时的箭靶距离一般是八十步到一百步之间,此次两军将士联谊,为了增加难度,箭靶距离是一百二十步,因为不需要箭矢破甲,所以仅就射程来说没问题。

能否射中靶心,主要看射箭者的眼力如何。

这种难度对于史万岁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不过他作为主帅,用不着亲自上场,所以此时史万岁是和陈军主帅樊毅一道,看着各自麾下将士戏射。

自邺城之变后,史万岁便领兵驻扎江北晋州地界,防备合州方向的尉迟氏军队来犯,晋州隔着长江和江州对望,互为犄角。

史万岁所部,和驻扎江州湓口的来护儿水军一起,构成宇文氏的江州防线,即要抵御合州尉迟氏军队,也要防御下游的陈军,所以即便山南战事日趋激烈,史万岁所部兵马一直钉在晋州,纹丝不动。

数月以来,山南、豫州爆发了多场大战,作为旁观者的江州一带驻军,史万岁和将士们听得捷报频传,不由得有些焦躁,无不期盼陈军来犯,好让他们立下军功。

结果两国联盟,没仗打了。

之前,陈使聘周(安陆),周使随陈使返回陈国国都建康,两国随后确定联合,共击尉迟氏,至此,驻扎江州周军和下游的陈军成了盟友,打仗是不行了,所以要‘联谊’。

史万岁并不是傻呵呵的死守,晋州他一开始只占了部分,另一部分是尉迟氏的军队控制,待得西阳王偷袭悬瓠得手,史万岁也逐步将晋州全境“收复”。

后来陈军偷袭广陵得手,淮南尉迟氏军队乱成一团,史万岁趁机攻入合州境内,拿下了庐江郡郡治庐江。

与此同时,驻扎采石的陈国将领樊毅率军渡江,攻下江北要地、和州州治历阳,随即西进攻占合州蕲城,距离合州州治汝阴,不过一百三十余里距离。

汝阴即合肥,而史万岁拿下的庐江,距离汝阴大约是一百三十余里,距离蕲城也差不多是一百三十余里。

庐江位于汝阴正南,而蕲城位于汝阴东偏南,从舆图上看,汝阴、庐江、蕲城构成一个等距三角形,三角形区域内,有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焦湖。

陈军要‘收复’汝阴(合肥),位于庐江的周军就成了隐患,两国如今虽然是盟友,但陈军主帅樊毅一直在提防庐江方面动静,就怕被周军黄雀在后。

对此,周军主帅史万岁以实际行动,化解陈军主帅樊毅那不必要的担心:他接连几次只带百余骑到蕲城,然后带着寥寥几个随从入营,和樊毅谈笑风生。

史万岁此举,算是表达了极大的诚意,然而樊毅依旧觉得进退两难,不过这和周军驻扎庐江一事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

人心里一有事,面上就很难藏住,史万岁见着樊毅似乎有些走神,便问道:“逍遥公有心事?莫非粮草不济?不如我军先调拨些许缓缓急?”

“啊,不必,不必,太平公的好意,樊某心领了。”

樊毅的爵位是陈国的逍遥郡公,史万岁的爵位是陈国的太平县公,故而相互间以爵位代称对方,两人的封号凑在一起倒是吉利得很:天下太平,就能逍遥了。

“逍遥公,史某最近听到一些传言,是关于贵国的。”

“不知太平公听到何种传言。”

“据闻,贵国国都爆发兵变,乱兵于城中烧杀抢掠,焚毁房舍大半....当然,史某自然是不信的。”

“哈哈,那是别有用心之人造谣罢了,只是有些许士兵因为误会,在军营喧哗,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后面就走了样,正所谓‘三人成虎’,传言可信不得。”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首节 上一节 161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