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603节


仔细看了看报告,确定了最后的结论,宇文温又看看日历,再看看怀表,此时已过零点,他掏出炭笔,在日历上今天的日期处画了个叉。

日历上一连串的圈形标记,终于迎来了叉形标记,这意味着倒计时进入新的阶段,距离结束不远了。

。。。。。。

凌晨,黎明前的黑暗,正是人最困的时候,醴水河畔芦苇荡里,出现数十个人影,鬼鬼祟祟的向河边摸去,他们之中除了手持武器的人之外,其余人都是两两一组,抬着黑乎乎的物体。

来到河边,那些黑乎乎的物体被人拆开‘外包装’,随即一股股恶臭扑鼻而来,即便这些人带着口罩,也被恶臭熏得胃部不适。

数名带着口罩的男子,在一旁清点这些物体的数量,登记其上涂写的记号,每登记完一个,其他人就将登记好的物体投入河水中。

为了避免同一河段堆积太多这些散发恶臭之物被巡逻的骑兵发现,这群人是沿着河道向下走,每隔一段距离投掷几个物体,让其沉入河底。

编号“丙字廿五”的实验员,就着微弱光线做完登记后合上记录本,看着同伴将这些特殊装置投入醴水,他们所处的位置,下游三十里外就是邵陵。

叶城和邵陵,一西一东,相距百余里,其间有醴水相连,醴水自西向东流淌,水量充沛,即便是冬季也不会干涸,而在冬天水位也不会很低。

所以即便河底沉了东西,也不太容易被人发现。

而三十里的距离,猪粪、鸡粪中的病菌、虫卵,还没被河水稀释掉。

想到这里,实验员不由得走神,那年他还是孤儿,浑身冻疮饿昏在路边奄奄一息,是郎主收养了他,从此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和其他具有类似经历的孤儿一道,大家在王府里长大,学习读书写字,学习算术,最后经过层层筛选,成了实验员。

确切的说,是生化实验员。

而他也有了特定的编号,平日里和同伴大多以编号互称。

在生化实验室里,有一种奇妙的装置叫做“显微镜”,通过这个装置,“丙字廿五”和其他同伴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生物名为“细菌”。

这其中,又有能致病的细菌,名为“病菌”。

他和同伴们经过无数次实验,知道猪粪、鸡鸭粪里存在着大量细菌,而那些病猪、病鸡、病鸭的粪便里,含有可怕的“病菌”和虫卵。

这些东西一旦污染了水体,而又有人、畜喝了这些水,会染上各种病,甚至会爆发瘟疫。

鸡瘟、猪瘟不会传染人,但人一旦喝了被粪便污染的水很容易生病,然后因为‘抵抗力’下降,被其它病菌‘感染’,有可能染上瘟疫。

外人都知道,西阳城外养殖场众多,每日都有大量的禽畜粪便被拿去沤肥,然后用于农田施肥,而丙字廿五和同伴却为此提心吊胆,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西阳城内一个巨大的轰天雷,随时会爆炸。

一旦有患病禽畜的粪便未经处理便施放于农田之中,很容易导致西阳百姓染上疾病,一死就死一大片,到时候王府肯定会被波及,孤儿们那温暖的家就没了。

所以必须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所有养殖场的禽畜粪便,不得直接用于施肥,必须在官府的监督下集中处理,用特定的工艺沤成熟肥方可使用,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沤肥过程中负责暗中‘抽样检查’的人,就是丙字廿五及其同伴,他们还有另一项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利用那些患病禽畜的粪便,制作杀人兵器。

换而言之,他们在制作能够引发疾病的可怕兵器。

历经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初步摸索出一套‘工艺’,能把患病禽畜粪便中的病菌“富集”,也就是将粪便里的病菌浓缩然后‘打包’在一件件装置里。

用这些装置污染水源,让下游一定距离内的人喝了水之后染病,但会否爆发瘟疫,谁也说不准。

而一旦爆发瘟疫,会不会失控导致生灵涂炭,根本无法控制。

做这种事情,也许会害得许多人家破人亡,自己死后大概不得超生,但丙字廿五不在乎,同伴们也不在乎。

郎主和主母是他们的再生父母,王府就是他们孤儿温暖的家,在这个家里,只要认真工作就能丰衣足食,娶上媳妇,所以郎主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一旁看怀表的同伴低声催促起来,敌军游骑每日都会沿着醴水旁官道往来叶城、邵陵之间巡逻,一是提防有细作偷渡,二是防止有人投死掉的禽畜污染水源。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们都选择在凌晨到河边“投毒”,行动必须迅速、果断,事情要做的干净利落,决不能让敌人察觉,导致功亏一篑。

参与行动的人很快再度集合,确定无人掉队并将现场收拾好后,一行人消失在夜幕之中,现场只有潺潺河水继续向东流淌,一直流到下游的邵陵。

第五十一章 习惯

清晨,醴水河畔,早起的伙夫正在河边打水,他们各自用扁担挑着两个木桶,沿着栈桥来到河面,将冰凉的河水打上来,然后挑回军营。

官军大营位于邵陵城外,绵延十余里,分布醴水、汝水两岸,醴水、汝水交汇处名为乐口,东西走向的醴水、南北走向的汝水在乐口处宛若十字路口,而官军大营将这十字路口全部涵盖。

十余万兵马驻扎在邵陵一带,每日需要消耗大量饮用水,马匹有人牵着,时不时到河边饮马,而人却不能都到河边喝水,所以伙夫肩负着打水的重任,每天都要频繁往返于河边、营地之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伙夫们烧水煮饭准备朝食,将士们吃了饭才有力气做事、打仗,为那么多人准备朝食,伙夫们自然要一大早就起来打水。

自古,大部分人一天就吃两餐(正餐),一为朝食,一为哺食,朝食的用餐时间为食时,若以后世的时间来界定,大概是早上九点左右,哺食大概是下午四点左右。

一般来说朝食都得现做,做好之后留一份不吃,连着吃剩下的饭菜到了申时再热一热就是哺食,这样可以省柴禾,所以每天早上伙夫们为了准备朝食都会忙得汗流浃背,而打水只是其中一项繁重的劳动之一。

此时此刻,在河边排队打水的伙夫有很多队,因为各部兵马各自扎营,有着自己的伙夫负责打水做饭,所以每天清晨,河边就会出现上千人在沿河数十条栈桥上排队打水的盛况。

不仅如此,河边还架起几座水车,水车昼夜不停将河水打上来,沿着水槽流入军营里蓄水池,借以减轻伙夫们的负担。

然而营造水车需要消耗大量木材,虽然省下了人力,却让伙夫们除了烧水煮饭就无所事事,所以水车就那么寥寥几座,打水的主力依旧是伙夫们。

一名打水的伙夫,以手为瓢,探入桶中舀了些水,将鼻子凑过去闻了闻,皱着眉头说道:“这水似乎有些臭啊,你们闻闻。”
首节 上一节 160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