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519节


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宇文氏真的能在关中站稳脚跟,不然这些人精是不会压上身家在宇文氏这边下注的。

那么宇文氏如何做,才能让人觉得真的在关中站稳脚跟?

说难也不难,那就是击退尉迟氏大军,打一个大胜仗,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如当年太祖那样,击退数次来犯的高欢,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能力,凝聚人心。

所以只有当杞王击退了尉迟勤、尉迟敬两兄弟的进攻,再加上天子重建朝廷的诱惑,才能让作壁上观的关陇人士真心实意投入宇文氏的阵营。

然而要击败尉迟勤、尉迟敬两兄弟谈何容易,对方有兵力优势,兵马众多,战斗力强,如今雍州军处于守势,除非等对方出昏招,不然己方很难有机会翻盘。

尉迟勤久经战阵,称得上沙场宿将,此次用兵,一开始试图长途奔袭长安,失败之后没有冒进,而是不慌不忙的集结兵力、寻找机会,很难想象尉迟勤会犯大错。

攻打潼关的尉迟敬,用兵中规中矩,又有亲兄长策应,粮草也不缺,想要等对方出现破绽,恐怕也不现实。

尉迟氏五个堂兄弟,似乎有些私人恩怨,杞王不是没有想过用离间计,但目前看来行不通,这五个人至少目前来看没有什么反目成仇的可能。

相反,是兄弟齐心、各自分工,各项布置井井有条。

尉迟勤、尉迟敬这对亲兄弟攻打关中,不存在勾心斗角的问题,而另一边,尉迟惇亲自领兵攻打淮水上游的豫州悬瓠,尉迟佑耆坐镇淮南,这对亲兄弟自然也不会勾心斗角。

坐镇邺城的尉迟顺负责稳定后方人心,他和尉迟惇、尉迟佑耆不是同母兄弟,据说是有隔阂,但其被立为伪帝的外孙跟着尉迟惇在外,尉迟顺想在邺城搞事也搞不起来。

尉迟氏一方目前几乎不太可能出现破绽,不会给宇文氏机会翻盘,而宇文氏这边唯一有机会的西阳王,现在已经被困在悬瓠,所以,关中这边必须要想办法创造机会。

杞王急需一场胜利打开局面,而机会就在潼关,就在潼关东南的小关,一如当年那样。

那是五十多年前,时值东西魏相争,东魏权臣高欢亲自率军西征,当时东军(东魏军)兵分三路西进,北路走蒲坂意图渡河入关中,中路进攻潼关,南路经山南荆州走武关道进逼长安。

高欢亲率北路大军抵达蒲坂,前锋过河立寨随后搭建三条浮桥,威逼西岸朝邑,南路在猛将高傲曹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逼近武关,形式对西魏来说十分严峻。

西魏文武认为事有轻重缓急,要先在朝邑阻击即将过河的高欢大军主力,而丞相宇文泰却力排众议,舍近求远,把西军(西魏军)主力投入到潼关。

因为他判断东军的主攻方向是潼关,其他两路是佯攻。

中路东军的主将窦泰能征善战,是高欢的心腹,两人又是连襟,而窦泰确实承担着主攻的重任,结果这位骁将领兵抵达潼关附近时,被从小关摸出来的西军偷袭。

小关一战东军惨败,走投无路的窦泰自刎,消息传来,高欢黯然退兵,而南路东军主将高敖曹得知窦泰败亡,只能无奈东撤。

五十年过去了,相似的一幕再度发生,尉迟氏的东军大举进攻关中,而宇文氏的西军在朝邑、潼关和对方对峙,不过此时的宇文氏处境稍好,尉迟氏的南路大军被挡在了山南荆州方城以东。

并州总管尉迟勤于蒲坂集结大军,打造大量船只,似乎是要搭建浮桥,亦或是乘船强渡黄河,这一幕,和当年搭建浮桥虚张声势的高欢相似。

尉迟勤之弟、河阳总管尉迟敬,如今是中路大军主帅,就在关外大营坐镇,虽然每日里只是闷头攻城,但极有可能和当年的窦泰那样,承担着主攻的重任。

邓孝儒想要击退尉迟敬,正面进攻很难得手,因为对方的兵多,又有牢固的营寨做据点,基本不存在偷袭成功的可能。

那么,若他派精锐从小关出击,想办法绕到尉迟敬大营的后方、粮草集散地弘农郡,一把火将对方堆积如山的粮草烧掉,尉迟敬的大军就完蛋了。

尉迟敬溃败,在蒲坂的尉迟勤孤掌难鸣,只能放弃渡河的打算黯然撤军,雍州军可以撤回主力调往散关,将席毗罗击退,如此一来,关中局势稳定,新朝廷建立起来,人心就定了。

想到这里,邓孝儒望向东南的小关方向,如今夜色降临,他看不见小关方向的动静,只能掏出怀表就着火光看看时间。

现在是晚上八点整,按照约定,在小关已饱食一餐的精锐们就要出发了,趁夜向东摸去,想办法绕过敌军游哨,绕过大营,摸到弘农郡囤积粮草处。

尉迟敬会不提防这一手么?不会,对方肯定会做好相应布置,设立烽燧警戒,一般情况下要搞偷袭绝无可能成功,但若是....

若是负责警戒的将领故意看不见,为雍州军做内应,那就不一样了。

弘农杨氏,是弘农的著姓大族,此次尉迟敬率大军攻打潼关,许多杨氏子弟随军效力,而这些人之中,有人私下和邓孝儒接触,愿意作为内应,引雍州军到弘农放火烧粮。

这个机会,若抓住了能够一锤定音、扭转局势,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89

第二百六十七章 机会(续)

夜色下的台塬,如同一条条巨蛇横在大地上,不知深浅的塬沟里,长满了等身高的茅草,带着锯齿的草叶,可以将人暴露在外的皮肤割出一道道血口。

若是一个不明就里的人穿行在这样的草丛中,不用多久就会被割得遍体鳞伤。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王辩提前做好了准备,他和部下都戴着着布制手套和面罩,全身上下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

这样的打扮,若是在盛夏之际怕是会生生把人闷出病来,不过如今已入冬,天气寒冷,戴上面罩还省得面皮被冷风吹得干裂破口,再合适不过。

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台塬上,身先士卒的王辩和部下散开,形成一个警戒圈,警惕的观察四周情形,他们作为开路先锋,要给整个队伍带路,提前发现异常。

昨夜,雍州军派精锐摸出小关,穿越沟壑纵横的台塬地形,要绕过潼关东郊的敌军大营,前往其身后东面的弘农郡,那里是敌军的屯粮处,只要将其付之一炬,围攻潼关的敌军就只能撤军。

这支精锐昨晚都在偷偷向东行军,到了天亮时,潜伏在塬沟里,免得被敌军游哨发觉,到了日落,又开始继续向东行军,直到现在。

王辩所部,是这支精锐的先锋,而王辩本人,因为有过夜袭的经验,加上他主动请缨,所以成为了前锋之中的前锋,而他率领的,是王氏子弟兵。

王辩祖籍冯翊蒲城,祖辈靠着行商致富,为了躲避战乱,带着族人躲入武关道一带的大山之中,在商州拒阳郡定居。

元魏末年分裂成东西魏,王氏向西魏朝廷捐助粟米充当军粮,被任命为虚职的郡守,从此步入仕途,而历经数十年风雨之后,作为王氏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王辩继续为周国效力。

当然,他是属于随波逐流的“反正忠臣”,九年前的大象二年,他随大流站在辅政丞相杨坚代表的朝廷一边,后来成了隋军将领。

两年前,王辩充当向导领着队伍偷袭商州州治上洛,兵败被俘,随后弃暗投明。
首节 上一节 1519/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