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504节


要倡文,就少不了经书典籍,而只有具备一定的藏书量,一个家族的文学之风才能长久维持,而梁氏的藏书,本来是天下第一等的。

萧氏的梁国,因为侯景之乱而日渐衰落,后来定都江陵,没多久被魏军攻破,城破之日,万念俱灰的梁帝萧绎,将数十万卷藏书付之一炬,无数文学瑰宝就这么化作灰烬。

这是一场文学浩劫,重建的梁国,宫内藏书再也无法恢复当年的盛况,而现在,黄州州学图书馆,藏书量居然达到了耸人听闻的数十余万卷...本。

书中自有千钟粟,藏书量惊人的黄州州学图书馆,就如同一座巨大的粮仓,吸引着萧瓛这只饥肠辘辘的锦毛鼠。

然而他在西阳的时间有限,只能趁着这几日到阅览室看书,即便屈尊排队却未必能如愿:想看书可以,前提是排得到位置。

通宵阅览室很大,可排队的人更多,也不知过了多久,在阅览室座位还剩下两个的时候,终于轮到他了,虽然有些不习惯贵贱混杂的座位,但萧瓛心中还是很激动。

萧瓛仔细研究过书单,其中有许多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书的古书“孤本重制版”,这里面难免有后人托名伪作,但即便是伪作,也值得看一看。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么多的藏书,足够为之废寝忘食,无数家境平平的学子,家中藏书少得可怜,平日里想要借书来看都要大费周章,有钱都未必借得到,而在这里,看书几乎等于免费。

想看什么书都有,前提是你能排到座位,借阅书籍之后,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记下来,写在纸条上,提交给州学“学务”。

学务会整理好这些问题然后上交,而讲师在讲堂授课时,会在提问时间里,针对学生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作出解答。

如果提出问题的学生当时没能在场,不必担心错过,因为这些解答,稍后会整理成文字,刊登在每月出版的《西阳月刊》上。

有名师授课,有免费的书籍可以在阅览室借阅,通宵阅览室有长明灯,可以让学子们尽可能利用闲暇时间看书,这样的州学,对读书人的诱惑是无穷无尽的。

而萧瓛亲眼见识了黄州州学的规模,才真正理解为何异母弟萧瑀要来黄州求学,所以今夜,他要在通宵阅览室“挑灯夜读”,畅游书海。

办完了手续,萧瓛进入阅览室,不过他没急着去借书、入座,而是等着身后一人进来。

随着天子抵达山南的郑善果,同样随着御驾抵达西阳,今日他抽空和梁国宗室萧瓛一起来图书馆转转,结果一来,就不想走了。

郑善果如今处于天人交战的状态,阅览室现在就剩下一个座位,而现在轮到他进去,如果进去了,预先定下要看的书就能看到。

若是不进去,天子在西阳不会逗留太长时间,一旦御驾转回安陆,他也得离开,下一次到西阳,就不知是多久以后。

然而如今即将宵禁,若进阅览室看书,后果就是“彻夜不归”,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郑善果知道自己若是这样做,同在西阳的母亲崔氏会有多担心。

他要是敢“彻夜不归”,回去之后,必将面临良心、道德、人性、亲情的多重拷问,即便是自己彻夜不归的原因是读书,可母亲会谅解么?

然而他想看的书,别处是没有的。

晋时名臣杜预,文武全才,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公认的“左学”权威著作,流传数百年,无人敢质疑,而现在,有人质疑了。

质疑之人,其行为难免有哗众取宠的嫌疑,然而这人若是名满天下的学者,那就不一样了。

“二刘”之一的刘炫,是天下闻名的经学名家,如今出了一本书名为《春秋规过》,针对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中一些内容提出质疑。

这本书到底提出了哪些质疑?郑善果想知道,特别想知道,只觉得心如猫挠,难受得紧。

不光他想,许多人都想知道,后果就是西阳城书坊的第一版《春秋规过》,刚开始零售就被抢购一空,抢不到的人,只能到州学图书馆借阅。

而现在,根据馆员的查阅,阅览室只剩一个座位,而图书馆里还能借出的《春秋规过》就剩一本,错过了,短期内就没机会看了。

西阳书坊如今正在加班加点赶印《春秋规过》,但收到的订单很多,最快要十余日后才能零售,而郑善果不可能在西阳待那么久,所以...

他此时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面前放着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不吃,是不可能的。

抬头看看那首《励学》,看看那“书中自有千钟粟”,又看看面前等着他下决定的馆员,郑善果心意已决。

跟在一旁的仆人,用哀求的目光看着郎主,郑善果将仓促间写好的纸条塞到仆人手中,随即低声交代:“和主母好好说明白,吾是在州学图书馆看书,不是与人寻欢作乐才彻夜不归!”

第二百五十七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夜,长明灯下,刘炫正在书房看书,确切的说,是在州学内专门为他设置的通宵书房里看书,天子这几日都在州学听课,他一直陪伴御驾,也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可以燃烧一夜的长明灯,亮度不错,比昏黄的油灯、耗资不菲的蜡烛要好得多,刘炫已经习惯了夜读,这使得他每日的阅读时间充分了许多。

也因此越来越忙。

刘炫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没有经营产业,但每天都很忙,他在州学除了教书、答疑解惑、校书,还要看书、做笔记、整理书籍以便写书。

寒窗苦读十余年,刘炫和同窗好友刘焯学有所成,以“二刘”之名享誉天下。

无数次辩论,无数次胜利,没有人可以驳得倒他俩,刘炫原以为自己的学问无人能及,未曾料那次和黄州总管司马杨济辩论时,竟然败了。

他一直认为是真本的《尚书》,居然是假的!

而杨司马提出的质疑,是那么的无懈可击,他完全无法回答,而对方质疑时引用的书籍,他不是没看过,结果对方能看出来的破绽,他看不出来。

在大庭广众之下辩论,然后败得一塌糊涂,刘炫没有因此心灰意冷,而是被这件事激起了强烈的读书欲望,他发现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所以还要多读书。

若是在往日,读书可不容易,只有大儒或者以文学著称的家族才会有大量藏书,一般不轻易让外人借阅,但刘炫如今在西阳,一切都不同了。

黄州州学图书馆的藏书量越来越多,不敢说什么书都有,但可以说天下各地有书名的书,大部分都有,这就极大的方便了刘炫看书、查阅资料。

而图书馆能有如此藏书量,多亏了兴旺的黄州书籍“出版业”,许多残本、孤本,都被书商们千方百计弄来手抄本,然后经过校对、勘误,印刷成精美的线装书入馆收藏。

刘炫想看什么书,在图书馆基本都有,如果实在没有,他和其他人一般,将想要的书写下书名,交给书商,基本上一段时间后都能弄回手抄本来。

当然,有些书可能是伪造的,这不要紧,他最喜欢辨别真伪,而为书商们校对书籍,也是一大乐趣,因为与此同时还有不菲的“润笔费”,何乐而不为。
首节 上一节 150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