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426节


数百年的乱世,让世家大族、高门著姓练就了圆滑的处世之道,荥阳就在黄河边上,这种四战之地决定了当地士族绝不会轻易站队,往往都是多面下注。

所以崔氏不认为郑善果能说动族中长辈起事勤王,所以叮嘱儿子要知道进退,即便答应了天子的请求,也不能亲自去荥阳做说客。

写信就可以,人是不能去的,尉迟氏的大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杀过来,要是得知郑善果在荥阳帮天子做说客,到时候咔嚓一声,命就没了。

郑善果知道母亲说得有道理,不过对未来充满迷茫,他现在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跟着天子走,但当前局势下宇文氏还能撑多久是个问题,到时候该怎么办?

崔氏认为,西阳王能带兵赚了悬瓠,又轻而易举击败豫州军,想来真是如同传言所说会打仗,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大概关中、山南都能守住,所以出现‘东西周’对峙的可能性不小。

昔年魏分东西,荥阳郑氏一支西进入关中,如今郑善果恐怕就要像其祖父那样,再次留在关中开枝散叶了,那么从长远考虑,必须考虑寻求亲族的帮助。

崔氏略过自己的娘家人不说,只说郑家的族亲。

在关中,郑善果的近亲有伯父郑译,不过这位是长辈,加上名声狼藉,不太好直接打交道,那么郑善果可以多和堂兄弟们往来。

郑译之子郑元璹、郑善愿,如今为雍州牧、杞王宇文亮所用,和郑善果是平辈,往来也较为容易些,毕竟再过若干年,族中长辈相继去世后还是得堂兄弟之间多相互帮助。

这是着眼于长期的规划,而眼下郑善果要在悬瓠待上一段时间,那么如何与天子身边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必须重视的事情。

天子近臣,也许不能成事但可以坏事,崔氏不希望儿子成为阿谀奉承之辈,但也不想让儿子被小人算计,平白无故倒霉。

她刚才在议事厅见过天子,也见了天子左右亲随,所以郑善果必须知道该怎么和这些人打交道,崔氏对此逐一分析起来。

首先,西阳王宇文温作为宗室,曾经救过天子的命,所以颇受看重,但是这位的风评好像不怎么样,据说行事乖张,但又得罪不起,崔氏建议儿子敬而远之。

其次,武骑常侍刘居士、宇文化及是协助天子南逃的有功之臣,想来也受天子信赖。

刘居士之父刘昶,宇文化及之父宇文述,原本就是周国勋贵,又都曾经做过隋臣,崔氏对这两家的情况大概了解,而两位年轻郎君都没可能成为良友,所以劝儿子切莫深交。

刘居士一身游侠做派,喜好舞刀弄棒,长安还是隋都时就是城里一个惹祸精,崔氏认为若是儿子跟这种人在一起,迟早被带坏。

而宇文化及也好不到哪里去,刘居士是好勇斗狠,这位文不成武不就,平日里好游乐、飞鹰走狗不务正业,崔氏决不让儿子交这种狐朋狗友。

但两人又是天子倚重的亲随,除了大是大非,决不能轻易得罪,所以平日里交往要把握好度,至少态度上不要让对方觉得自己在刻意疏远。

除了这三个人,日后如何与其他人打交道,崔氏决定到时再说,毕竟她不太清楚其他人的情况,郑善果觉得母亲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想了一会之后,试探着问:

“母亲,西阳王看上去似乎很好说话...”

“那又如何?你莫要招惹他。”崔氏顿了顿,提醒郑善果:“你可知西阳王和宇文武骑的恩怨?”

“孩儿不知。”

“他们有仇,恐怕会互相算计,你莫要参合,也别被人给利用而不自知,若和其中一个往来过于密切,会被另一个记恨,那又何苦来哉?”

“孩儿知道了。”

“人心难测,关于西阳王的传闻,大多当不得真,但西阳王风评不好,总是有缘由,你敬而远之即可。”

见着儿子点头称是,崔氏稍稍放心,她只盼儿子做个好官,平日起居不铺张浪费,决不能沉湎于酒色,西阳王宇文温的为人如何,她不清楚,但总觉得对方不正经。

我的儿子,决不能让人给带坏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备战

悬瓠城北郊十余里外,汝水河畔,一群士兵正在采樵,也就是收割滩涂的芦苇,拿回去当柴禾,而西阳王宇文温正在旁边勘察地形。

秋天到了,是芦苇的花期,汝水两岸的芦苇荡满是芦花,举目望去白茫茫一片,微风吹拂,花絮随风飘扬,景象迷人。

时不时有野鸭惊起,嘎嘎叫着飞出芦苇荡,这是极好的猎物,只是宇文温此时没心思打猎,看着汝水两岸景色,琢磨着如何退敌。

当前形势没有预想之中那么好,天子不断遣使诏号召周边豪强、地方官员勤王,结果勤王人数居然为零,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沦为垃圾股的宇文氏无人问津,难道有何不妥?

说得直白些,如过宇文温是旁观者,也不会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买这只垃圾股,即便要出手也得等到垃圾股‘触底反弹’,所以此时的宇文温,在策划下一个大利好,扭转目前的尴尬局势。

从北往南直达悬瓠的官道,就在汝水河畔东边,如果要伏击敌军,就地势而言,在这河边的芦苇荡里设伏很合适,一旦敌军大队人马排成绵延数里的纵队从此经过,伏兵忽然杀出,那就是事半功倍。

但除非敌军主帅是傻瓜,否则必然提前派游骑打前站,探查路边芦苇荡里有没有伏兵,甚至还可以放火,这么大一片芦苇荡一旦烧起来,里面藏了多少兵都得完蛋。

所以宇文温并不是在琢磨自己的设伏地点,纯粹是仔细勘查一下悬瓠周边地形,积极备战,为接下来的悬瓠攻防战做好准备。

预想中各地豪杰踊跃勤王场面没有出现,尴尬之余只能靠安州军以及吸收的豫州军来守悬瓠,宇文温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尽可能守住悬瓠,各项因素都要考虑到。

或者说换位思考一下,设想自己是敌军主帅,该如何攻破悬瓠。

城防事宜如今有李允信主持,州兵的编练有杨素父子负责,所以宇文温有时间换位思考,揣摩敌军主帅的思路,大概琢磨一下对方能使出的攻城手段。

守城光靠死守是守不住的,这只是治标,治本的办法就是野战决胜,然而在这河南平原之地,宇文氏能投入的兵力远不及尉迟氏。

在平原决战,主要靠骑兵,毕竟步兵胜不能追、败不能退,骑兵数量处于劣势的宇文氏,要想在平原地区的大决战中击败尉迟氏谈何容易。

从全局来说,悬瓠是宇文氏在尉迟氏地盘里的‘突出部’,如同一把匕首顶在对方腹部,不把这个匕首拔掉,尉迟氏根本就无法静下心来组织全面进攻。

可想而知,对方再次派来的大军兵力不会少,而宇文氏一方的兵力相比之下就会处于劣势。

但兵再少也要撑着,对于宇文氏来说,以悬瓠为诱饵,吸引尉迟氏的主力进攻,就能为己方其他地区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
首节 上一节 142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