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396节


起事的是谁?不知道,反正把他们带去官署,搞不好是要来个‘联署’,让大家在讨伐尉迟氏的檄文上签名,如此一来,日后城破之后,为了这个污点大家不死也得脱一层皮。

官员们想不明白,事到如今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尉迟氏胜券在握,怎么还有傻瓜要跟着宇文氏一起去死,还连累大家一起倒霉。

平白无故的,真是祸从天降啊!

。。。。。。

“这厮到底把官印藏哪里了?”

“大王,不如让末将去拷问,定能问出来。”

“不用,你把他带来,寡人要亲自审问。”

宇文温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方才他得知官印被那总管府掾骨仪藏起来后,没有对其严刑拷打,而是打算先将官印找出来,然后给骨仪一个‘惊喜’。

宇文温自从当了州官以后断案无数,对于自己的推理能力十分自信,所以有信心在未得骨仪口供的情况下,把官印找出来,他先问了官衙里的官奴和小吏,确认事发时骨仪的行踪。

对方去库房拿了官印之后的活动区域,必然是藏匿官印的地点所在范围,宇文温如是想,所以信心满满的派人翻箱倒柜。

连水井、粪坑也没放过,结果找来找去竟然没找到,宇文温琢磨了一下人力投掷官印能够达到的大概距离,又让人到骨仪事发时的活动区域之外围去找,还是没找到。

这下宇文温就纳闷了,事不宜迟,他必须赶紧把官印找出来,所以没太多时间玩推理游戏。

骨仪,奇怪的姓氏,可想而知此人并非中原人士,而事实上确系如此:这位是天竺人。

当然他祖上是天竺人,在中原已经长期定居,所以除了样貌异于常人,衣着、言谈还算‘正常’,是一个寻常得再不能寻常的官员。

不过对于宇文温来说,这位的事迹可不寻常,而其风骨也确实人如其名:骨,硬骨头一个。

曾经的历史里,隋大业末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向长安进军,留守长安的隋国文武官员人心浮动,唯有两人意志坚定,那就是文官骨仪和武将阴世师。

阴世师挖了李渊祖坟,砍了李渊的庶子李智云,骨仪宁死不屈,指挥军民坚决抵抗,长安城破之后两人丢了性命,这是隋末乱世时,为杨隋殉难的忠臣。

想到这里,宇文温脑子里灵光一闪:今天中午我刚阴了阴世师一把,到半夜就遇见了硬骨头骨仪,莫非是天意如此,让我和这对“长安二人组”来个对决?

宇文温琢磨着严刑拷打恐怕对这位硬骨头没有用,反倒会映衬他“很凶残”,到时候骨仪熬不住酷刑死了,却一句话都撬不出来,真是恶心至极。

所以绝不会给对方这种机会,严刑拷打不行,巧舌如簧恐怕对方也不会服软,那么就要智取。

阴世师被我阴了,现在大概被关进大牢喂蚊子,如今你这根硬骨头,我就一定要啃下来!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定有误会

总管府官署议事厅,被人‘请’来此处的大小官员们,在左右两侧甲士的虎视眈眈下,惴惴不安的看着上首书案,案上摆着几颗血淋淋的人头,居中一颗便是豫州总管府长史毕义绪的人头。

事已至此,再明显不过,毕义绪是丞相尉迟惇的人,那么以此推断,今夜起事之人,怕是要和丞相做对了,联想到当前局势,恐怕是要和宇文氏合流。

然后大家一起完蛋!

许多官员心中叫苦不迭,本来身在悬瓠的他们,可以作壁上观,看着尉迟氏把宇文氏干掉,然后平定陈国,统一天下。

然后丞相、蜀王尉迟惇受九锡,然后受禅登基,改朝换代,然后大家高高兴兴做新朝臣子。

数百年了,天下终于统一,接下来的日子至少会平稳些,至于杞王宇文亮父子到底是不是逆贼、新君禅让之后能活多久,都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只要别站错队,那就不会有问题,所以站在尉迟氏这边,是在场绝大部分官员早已做出的决定,宇文氏当年从元氏手中抢来的江山,如今被人依样画葫芦抢了去,有什么好抱怨的?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形势比人强,今夜他们被‘请’到此处,恐怕就得义愤填膺声讨尉迟氏的诸般恶行,先熬过眼前再说。

看着上首书案后空荡荡的座位,有人在猜测幕后主使是谁,他们原以为会是总管府衙几位上官中的某位,可如今除去外出的总管和司马,几位重要官员的首级都在上面。

不,不对,今夜是总管府掾骨仪在府衙值夜,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没见他的头摆在上面?

莫非是...不可能!

总管府的佐官之中,长史、司马为上佐,之下又有有掾、属等佐官,府掾骨仪,为人说好听点是性秉刚鲠,说难听点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以骨仪的为人,不太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更别说他还没有兵权,又能从哪里调来兵马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想到这里,大部分人都认为可能是军中某将领叛乱,当然,一会当着对方的面可不能说是“叛乱”。

这个将领平日的地位不算高,不然也不会一上来就杀掉几个主要官员,借其人头来震慑大家,最关键是接下来对方要做什么,会不会又要当场杀几个人立威。

杀了人立了威,接下来是据守悬瓠,等山南的宇文明派兵来救,还是裹挟大家向南走,攻打申州突破桐柏山的义阳三关进入山南安州?

无论是哪种可能,悬瓠是不可能守得太久的,怕就怕这位脑子有问题,要死守悬瓠坐以待变,到时候拉着大家一起死,真是要多冤枉有多冤枉。

想到这里,许多人心中惴惴,一旦朝廷调来大军围城,到时候城里缺粮,怕不得要易子而食,所以打定主意回家之后立刻把存粮藏好,省着些吃,好歹不会被饿死。

正在众人猜测不已的时候,忽然有将领走进议事厅,高声喊了几声“肃静”之后,待得厅内安静下来,又有一人走了进来。

那人是被士兵押进来的,正是总管府掾骨仪,骨仪见着厅内人数众多,刚要说什么,侧门转出几人,为首者年纪轻轻,正是西阳王宇文温。

当然,若按朝廷先前的诏令,他已经受封邾王,实际上应该被称为“邾王温”,但这种封赏宇文温绝不承认,而厅内的大小官员们都不认得他。

宇文温来到书案前,按刀而立,巡视在场官员,盯得大部分人目光游移,躲避他的视线。

先前那名将领,来了个开场白,待得众人得知面前这位年轻将领就是西阳王宇文温时,不由得心中诧异非常:你不是在岭表么?怎么出现在这里了?
首节 上一节 139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