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313节


张鱼拿起酒杯,和林有地、胡三子、张乙满碰了个杯,然后一饮而尽,黝黑的面庞泛起些许红光,他的酒量已经练出来了,所以接连喝了几轮酒后一点醉意都没有。

“大王也搞不清何时能班师,所以我等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即可,我从番禹回来时,大王特地交代,这段时间大家都比较忙,等过段时间缓过来,就好好休息一下。”

张鱼不急不慢的说着,他和林有地几个是老相识了,所以关系比较密切,有些“内幕消息”说起来不需要忌讳:“大王说了,你们若是想看海,到时候安排一下,带着家小到番禹住上几个月,好好玩一玩。”

“阿鱼,听说岭表风土人情和山南大有不同,瘴气横行,也不知道...”

胡三子、张乙满明显动了心,因为掌握了琉璃镜制造工艺的缘故,他们憋在西阳已经八年多了,当然对浩瀚无际的大海神往不已,只是若真带着家小去岭表,就怕半路染病身亡。

而林有地也有些动心,他成日里待在工坊,按照宇文温的规划,带领工匠们琢磨各种奇妙的机械,虽然不至于像胡、张二人那样坐井观天,但也很想亲眼看看大海。

他们当年在长安跟着还是西阳郡公的宇文温来到山南安陆,又来到巴州(黄州)西阳,从此落地生根,然后娶了媳妇,又有了儿女,当初的穷小子家徒四壁,如今却是家财万贯。

和符有才一起,他们四个是西阳王的亲信仆人,肩负着郎主交与的重任,妻儿在西阳王的庄园里居住,享受着各种福利,开支不大而收入颇丰,日积月累下来,论手头上的钱粮,可比一般的小康之家还要富庶。

但没人想脱离王府自立,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过让林有地等人羡慕的就是张鱼,因为和待在西阳的他们不同,张鱼可真是鱼入大海,见过许多大世面。

张鱼出去一年多,到底在忙些什么,胡三子、张乙满是不知道的,林有地倒是知道个大概,但他们不会去问,而张鱼也不会说。

张鱼和同伴们出门一年多,没有丝毫消息传回来,就在家属坐立不安之际,身在番禹的西阳王命人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张鱼等人回来了,安然无恙,即日返回西阳。

从番禹到西阳,除非是传递紧急消息的驿使,否则路上至少要花一个月时间,张鱼等人数日前回到西阳,终于和家人团聚,这几日忙得很,白天忙,晚上也忙。

张鱼详细说起番禹的风土人情,他见着几位想去又不敢去,笑着解释道:“老马是北人,刚到黄州都会水土不服,我在番禹见到他时,活蹦乱跳哪里有病怏怏的样子,反正身体健康多喝凉茶,就不会有事了。”

“不过岭表确实气候炎热,据说冬天是不下雪的,你们若担心家人熬不住,那就再等等,待得朝廷平定江南,可以到广陵看看广陵潮,或者到淮南沿海一带就能看大海了。”

提到时局,林有地等人最关心不是官军何时拿下建康,还是关心西阳王何时回来,原因就是最近大半年来,府里产业规模扩张得太快,摊子大了事情多了,人手不够用了。

“大王其实也很想早日回来,奈何未得朝廷诏令,不得擅离职守。”张鱼说到这里,忽然话锋一转:“府里真的很缺人?”

“是啊,到处都忙,一个人当两个用,到处都缺人。”

张鱼闻言有些无奈,他在倭国博多港住了大半年,愈发觉得搞海贸人手不足,此次回来后,还想征得宇文温同意,再调拨新人跟他一起跑倭国航线,结果现在看来,真是...

林有地忙,胡三子、张乙满忙,符有才忙,大家都忙都缺人手,张鱼觉得自己恐怕要另外想办法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了。

他回来后,到巴东城转了一圈,和当年襄阳水军的老街坊们喝了几轮酒,借着酒劲半真半假提起番禹的海贸情况,许多年轻人有了兴趣,所以张鱼觉得自己可以另辟蹊径。

“对了,阿明他们何时回来?”

“唉,谁知道呢,王妃和带着世子在邺城探亲,据说天子即将大婚,大概完事之后,王妃和世子就要回来了,想来阿明他们也会一起回来。”

林有地说到这里,忽然警醒起来:“我说,阿明那边的人手,是我先打了招呼要借用,你可不许抢!”

第九十九章 准备

邺城,胙国公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因为后日天子即将遣使到府,接胙国公之四女入宫,正式册立为后,而国公府这半个月来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前院,胙国公尉迟顺正与春官府的小宗伯交谈,对方今日是来和未来国丈对接婚礼的各项步骤,顺便看看国公府的准备情况,一旦发现有纰漏要赶紧补救。

天子大婚,关系到皇帝威严和朝廷脸面所以马虎不得,丞相尉迟惇一再重申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春官府上下不敢掉以轻心,为了筹备婚礼忙了足足一个月。

其他事情略过不提,后日,天子会派出迎亲使,摆开卤簿如大驾,从皇宫浩浩荡荡出发,抵达胙国公府后,为天子迎接新娘,将其接入皇宫后举行册封大典。

天子出行,车驾次第,谓之卤簿。而大驾卤薄,是皇帝出行时专用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车驾仪仗队,摆开卤簿如大驾意味着仪仗队和大驾卤薄相近。

天子大婚,因为君臣有别,不可能亲自到新娘家中接人,所以要遣使代劳,而摆出大驾卤薄去接新娘,即是以最高礼节,迎接未来皇后入宫。

这仪仗一摆出来可以用浩浩荡荡来形容,从皇宫到胙国公府,距离不算远,但沿途都要清道,而仪仗队伍抵达胙国公府大门后,因为人马太多,所以如何安排、调度是个大问题。

原地掉头是不行的,胙国公府门前没有那么大空地,所以接到新娘之后得继续前进,那么路线自然要规划一番。

小宗伯此来就是和胙国公尉迟顺对接相关事宜,为了确保婚礼顺利进行,春官府的官员必然要介入胙国公府的管理中来,为的是方便安排各种事宜,但人员混杂必然会带来安全问题。

更别说胙国公三女、西阳王妃如今住在府上,随行还有西阳王府侍卫,如何妥善安排各方人员,确保大婚之日不出纰漏,是个让人伤神劳心的问题。

尉迟顺今日气色很好,他结束守孝之后,经过饮食调理,面色恢复正常,而小女尉迟明月即将出嫁,当父亲的终于省去一桩心事,所以心情自然也不错。

接过小宗伯递来那厚厚一卷“注意事项”,尉迟顺只是大概看了看便觉得头有些痛:各种繁文缛节,可比当年三女尉迟炽繁嫁给西阳郡公宇文温繁琐得多。

后院,闺房里侍女们进进出出忙得不行,即将成为皇后的尉迟明月,几乎变成了衣服架子,几名侍女围在她身边,按着胙国公夫人王氏的指挥,为女郎更换衣服。

大婚在即,嫁衣当然得试过再试,而不光嫁衣,还有皇后袍服也要试,因为按照大周礼制,皇后之服有十二等,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每一件衣服都得合身,所以都得一一试过。

去年,天子即将大婚,作为新娘的尉迟明月已经有了全套的新衣,只是婚事被突如其来的丧事打断导致延误了一年,结果这一年来尉迟明月明显长高,原来的衣服有些不合身了。

即便并不是这个原因,原来的衣服也不能再用,首先这不吉利,其次,胙国公府若是连女儿入宫后的常服都准备不起,那就太丢人了。

按照礼制,皇后之服有十二等,其中翟衣有六,随皇帝祭祀太庙和历代祖宗时,服翬衣;朝见内外命妇时服揄衣;祭群小祀,受献茧,服鷩衣。

主持采桑时,穿黄色的鳪衣;和皇帝一起见宾客,穿白色的鵫衣;在宫中宴请外命妇或者归宁时,穿玄色的鬏衣。这些衣服都是以翬翟为领标。

一年四季,春齐及祭还,穿青衣;夏齐及祭还,穿朱衣;采桑齐及采桑还,穿黄衣;秋齐及祭还,穿素衣;冬齐及祭还,则玄衣,自青衣而下,其领标以相生之色。

尉迟明月光是听介绍都听得糊里糊涂,更别说还要一件件试穿,转上几圈给母亲仔细端详,没问题之后赶紧脱下,紧接着又穿上另一件。

光穿衣服还不行,得配上相应的首饰,皇后的首饰花样很多规格也多,适用的场合也有不同,要搭配着衣服来佩戴,各种讲究之繁琐,需要宫中派来的女官现场指导。
首节 上一节 131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