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292节


“头儿,鱼怎么会说话?谁会在池边和鱼说话,莫非脑袋不好使?”

“想想,再想想。”

“啊,有了,这是拐子诳小儿的把戏,说池边有鱼会说话,诳得小孩儿跟他去看这鱼,等走到僻静无人处,把嘴一堵就抓走了!”

“喔,好想法,不错不错!”吴明笑起来,见着那手下不好意思的摸摸头,随即把脸一板:“继续想!”

“啊,还是不对么?”

房间内,吴明的几个手下正眉头紧锁思考问题,如同出恭不畅,憋得满脸通红,吴明见着手下如此不开窍,真是恨不得直接把答案说出来。

午后,他和刘平刘掌柜碰了个面,对方将这张纸条给了他,还告知了消息来源。

童谣:白杨树下有鱼池,池边问鱼,答则离,不答则留,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白杨树下有一个鱼池,在池边向池鱼提问,鱼要是回答就离开,不回答就留在池边(继续问)。

有些莫名其妙的童谣,但吴明却看出来这玩意后面的意思是什么,他知道刘掌柜在邺城肩负着收集消息的职责,而对方也知道他肩负着何种职责,所以特地告知此事,他不可掉以轻心。

“啊,头儿,我想出来了。”

“说说。”

“白杨,就是‘杨’,鱼池,谐音‘尉迟’,至于池边问鱼的问鱼二字,反过来不就是‘宇文’,可是答则离不答则留是什么意思?”

“‘离’通‘李’,‘留’通‘刘’,至于‘答’大概就是‘打’,如何,想通了么?”

吴明的话都说到这份上,在场的再想不通那就是脑子有问题,这首童谣另一层意思很明白:先有‘杨’后有‘尉迟’,然后尉迟、宇文(鱼池问鱼)之间无论打不打(答不答),天下都要改姓。

改什么姓?要么姓‘刘’,要么姓‘李’,所以大家赶紧跟随救世主起事,一起坐天下。

“哎哟,又是李弘和刘举啊,谁那么缺德,成日里编这种童谣诳人给他卖命?”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天子和丞相迟早要决一胜负,这局势明眼人都知道,可为何还有人编了童谣四处传?那是因为这几年都在打仗,百姓累得不行有怨言,所以某些人就起了心思!”

“不在京城里传,那是因为这些人要鼓动的是普通百姓,又怕引得权贵注意,如此煞费苦心说明所图甚大。”

吴明收好纸条,环顾在场众人说道:“之前,有人要在黄州搞祥瑞,说什么‘弥勒下生救世’,结果让我们给端了,如今恐怕又有人要在北地搞祥瑞,”

“既然有人特地通消息,说明此事非同小可,连丞相府也重视起来,不过这边是尉迟家的地盘,乱成什么样,我们管不着也没法管,所以唯一要注意的,确保王妃和世子不要被殃及了!”

第七十七章 消息(续)

番禹城东九十里古斗村,村南海边的南海神庙处锣鼓喧天,周国西阳王宇文温正在主持仪式,庆祝神庙修葺一新,官民一起上香祷告,祈祷神灵保佑出海的人们能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航海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活动,即便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大航海时代,长距离航海时船员的死亡率超过一半,若不是有暴利的吸引,哪里会有人愿意冒险远航。

船只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中,疾病、风暴、海啸、暗礁都会导致船只沉没,而一旦遇到海难,能够生还的人寥寥无几,所以每当船只即将放洋,船员都要在古斗村的南海神庙烧香祈祷,希望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古斗距离番禹约九十里,为何放洋的海船要在这里停泊,以至于船员有到神庙烧香祈祷的习惯?

这个问题宇文温一开始弄不明白,因为番禹城外番禹港内停泊着大量船只,为何那里没有神庙反倒是九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子的神庙香火如此旺盛。

道理很简单,因为古斗是番禹的外港,因为水文条件的不同,古斗港成为番禹港的一个重要辅港,进出番禹港的海船大多会在此停靠。

番禹所处之地即后世广州,因为河流入海带来大量泥沙,其港区水位相对古斗港较浅,有些海船如果吃水太深,进出番禹港极为不便。

海船从外海进入番禹,在古斗水域之前是由南往北走,航道宽阔并且水深,到了古斗和番禹之间水域,航道自东向西,想要借助风力多有不便。

番禹到古斗的水域呈漏斗状,潮洪急紧,而古斗以东的水域宽阔了一倍有余,江面骤宽潮洪转弱,所以番禹水域被称为“小海”,而古斗水域被称为“大海”。

每年春夏之际东南风起时,从遥远的波斯、天竺、狮子国等异域远航而来的海船,满载着沉甸甸的货物驶向番禹,此时的船只吃水颇深,所以很多船主选择在古斗港靠泊,在此卸下部分货物之后船身上浮再驶向番禹。

或者索性就在这里进行交易,所以古斗作为番禹外港,从晋时起就伴随着番禹港兴旺起来,虽然只是个村子,但实际上各地客商云集,邸店鳞次栉比,人气很旺。

而每到秋天来临北风渐起,即将回国的海船纷纷满载着货物,驶离番禹港来到古斗港停泊,在此等候风信到来,一旦北风或者西北风强劲,便扬帆起航驶入大海,是为放洋。

通海夷道的起点是番禹,但严格来说,始发港不是番禹港而是其外港古斗港,所以古斗的南海神庙才会香火旺盛,这也是宇文温调拨人力物力修缮南海神庙的原因。

此庙大概修建于梁时,当地百姓称之为“波罗庙”,波罗即婆罗门,梁时名波罗国,也就是说,这南海神庙供奉的是异国番神。

放洋的海船大多是番船,当然岭表船员也有不少,他们拜番神来保佑自己出海平安,到底有没有效果就不知道了,不过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船员们其实需要的是一种心灵寄托。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妈祖海神信仰,因为妈祖的原型林默娘是北宋年间人物,所以宇文温理解船员拜番神的行为,此时他满头大汗的上完香,看着那尊番神有些无语。

神像风格和中原本土雕像风格迥然不同,其像为番人以手掩额南望,宇文温第一次见着这像的时候极度想毒舌,不过考虑到这像被船员敬若神明,为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故而作罢。

然而与他有相同看法的不止一人,且不说随他南征的将士,即便是当地百姓也觉得这神像很特别,于是起了个诨号,唤作“番鬼望波罗”。

后世的粤语里,把外国人称为“鬼佬”,和如今的“番鬼”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宇文温只觉“番鬼”一词,实在是...

“大王,这木菠萝的气味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可以不吃么?”

“不吃?波罗庙门前木菠萝树所结木菠萝,吃了可保行船时风平浪静,船员们最稀罕的宝物,给你一份居然不吃?”

“呃,大王,此物下官实在难以下咽。”

“唉,人家都在看着呢,你这权广州总管如此嫌弃木菠萝,让广大船员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啊!”

杨济硬着头皮将碟中的木菠萝咽下,那表情看上去就像是刚吃了一泡屎,还是新鲜冒着热气的那种,宇文温随即一口将自己那份吃下。
首节 上一节 1292/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