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290节


“嗯,三娘来了,哟,棘郎比去年长高了嘛!”

尉迟惇走上前,轻轻摸着宇文维城的头笑道,小家伙虽然姓宇文,但好歹身上流着尉迟家的血,他这个做长辈的就得有做长辈的样子。

脚步声起,一个小郎君冲了进来,是蜀王世子尉迟嘉兴,身后跟着两肤色如炭的侍从,那是交广“出产”的瓮人。

尉迟嘉兴扯着尉迟惇的手说道:“阿耶!棘郎说他府里没有瓮人,我不信!”

“喔,西阳王府里没有瓮人么?”

尉迟惇有些意外,这两个瓮人是身在番禹的崔达拏所“采购”,为进献给蜀王府的礼物之一,而西阳王宇文温也分别献了几个瓮人给天子和蜀王,他还以为西阳王府也会有瓮人。

尉迟炽繁解释道:“没呢,瓮人在交广虽不罕见,但调教好的却不多,西阳王好不容易抢到几个,当然是要进献给陛下了。”

“抢?西阳王这是和谁抢呢?”蜀王妃崔氏有些好奇。

尉迟炽繁笑道:“自然是岭表商贾了,崔长史看得紧,生怕大王强买强卖,结果大王耽搁了时日,差点抢不到。”

“哎呀,崔长史也是恪尽职守,三娘可莫要怪他。”

蜀太妃王氏开口说话,她对崔达拏的礼物很满意,也对西阳王的好意很赞赏,尉迟炽繁见状不失时机挑起话题:

“多亏有崔长史主持事务,西阳王才能专心处理军务,只是想来岭表气候太过炎热,西阳王热昏了头,才大动肝火把那什么林邑...”

“无妨,无妨,林邑撮尔小国,屠了便屠了,不如此如何镇服宵小。”

尉迟惇不以为意,这件事宇文温逃不过“擅开边衅”的责任,但若要小题大做,别人不嫌丢脸他都嫌丢脸。

西阳王很会做人,刚攻下番禹便搜集了许多奇珍异宝往邺城送,天子一份,丞相府(蜀王府)一份,事情做得滴水不漏,那叫一个识相。

接下来还会把搜刮而来的林邑国珍宝运到京城,如此行事,尉迟惇更不好苛责太过,最多对“擅开边衅”的行为作出惩罚,再有什么严惩只会显得他小肚鸡肠。

尉迟炽繁见着祖母、叔叔心情不错,不失时机的提起另一个话题:“叔叔,不知西阳王在岭表还要待多久?”

“哟,三娘想夫君了?”尉迟惇促狭的笑起来,尉迟炽繁有些尴尬的说道:“叔叔,毕竟岭表瘴气横行...”

“是啊大王,听说岭表瘴气横行,西阳王若是病了,三娘可不得发急。”

崔氏看上去是在帮尉迟炽繁说话,其实才不关心西阳王回不回来,但她兄长崔弘升是岭南道行军元帅司马,如今还在江州一带领兵坐镇。

崔氏觉得反正都没什么仗打了,不如赶快让兄长回来,连带着另一位兄长、行军元帅崔弘度也正好班师,此时正好鼓动尉迟惇考虑西阳王班师事宜,来个“顺便”。

这话题有些敏感,尉迟炽繁小心翼翼,崔氏同样小心翼翼,生怕让王氏联想起还在江北焦头烂额的尉迟佑耆,所以两人都很识相,不敢提“岭南道行军平定交广,等着凯旋”。

“嗯,三娘想夫君,我这做叔叔的怎么都得照顾一二,三娘勿忧,耽搁不了多久的。”

第七十五章 消息

邺南城,东市北街,沿街一字排开的几家书肆门口人头攒动,一箱箱的书籍被人从店内抬出来,装到停在门口处的推车上,一车装满后离开,下一辆空车接上。

从山南黄州运来的书籍,是邺城东市最热销的货物之一,当然这种话被读书人听到了会斥之为“有辱斯文”,但对于商贾来说,能赚钱的东西就是他们的货物。

读书人自然不耻于和商贾为伍,书肆考虑到这种情况,接待客人的场所不止一处,比较喧嚣的地方用来接待南来北往的商贾,而安静的雅间,专门留给文绉绉的读书人看书单。

身份不同的客人,把这几家书肆挤得满满当当,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本东市里的那些书肆,生意差了许多。

黄州的书籍与别处不同,是一本本的“线装本”,不是数百年来司空见惯的一卷卷,而且书上文字是“印刷”出来,不是手写的。

纸张质量不错,书的种类丰富,关键是价格也合适,所以这些专营黄州书籍的书肆,很快便抢了原有书肆的买卖。

凭借新颖的“印刷术”,线装书击败了传统的手抄书,即便这些书籍是从千里外的黄州运来,其最终售价也比传统书肆的手抄书便宜。

除去价格因素,另一个优势是书的质量,用印刷术印刷出来的书,一千本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而佣书人手抄的过程之中,难免出现错字或者别字甚至漏字。

这种新颖的印刷术叫做雕版印刷术,只要制成雕版,就可以大批量印刷书籍,然而即便邺城本地书肆学会了这一招,却依旧竞争不过经营黄州书的书肆。

因为在黄州西阳,印刷书籍的书坊早已制备了大量的雕版,除去孤卷、残卷或者被世家高门收藏的书籍外,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所有的常见书,然后就是大批量印刷。

雕版印刷术最耗钱的就是制作雕版,而只要有雕版就能出书,黄州的书坊拥有大量的雕版,随时都能印刷出客人想要的书籍,然后来个薄利多销,光是这一项,别处的书坊就比不过。

更别说墨水也有讲究,黄州书坊印刷用的墨水和别处明显不同。

印出来的字体圆润饱满十分清晰,即便是被些许水渍浸湿也不会散,这种墨水必有蹊跷,但没人能仿制出来。

即便仿制出来也没用,因为黄州书籍的卖点不是这个,而是有名家做校书。

人称“二刘”的经学名家刘焯、刘炫,如今在黄州西阳寓居,在州学开堂授课,又为黄州的书坊做校书,还有其他一些知名学者亦是如此,有这些人做校书,黄州书的内容质量必有保证。

校对好的雕版,可以昼夜不停的印刷出成千上万本书籍,内容绝对一样,不像手抄书那样容易错漏百出,而有名家校对的书籍,读书人可以放心阅读,不怕被错漏之处误导。

综合以上优势,黄州书籍成为热销货物不足为奇,而黄州的商贾便是以此为突破口,在邺城东市有了立足之地,又有店铺销售彩布、夏布,还有肥皂、白瓷、茶叶以及透明玻璃制品等。

渐渐地这段街道变成了“黄州一条街”,来自黄州的货物都能在这里买到,北地的行商都来此进货,然后运往各地销售,所以整条街的人气都被带动起来。

安吐罗驻足观望这繁荣的街景,转身走进酒肆来到某个到雅间,刘平已恭候多时,二人很熟所以简单寒暄之后便各自就座,开始谈事情。

刘平作为西阳王府产业在邺城的负责人,和其他黄州商贾一样,每日都要和当地东家、掌柜们打交道,而安吐罗就时常是其座上客。

安吐罗是粟特胡商,在邺城有自己的人脉,和其他当地豪商关系密切,所以是黄州商贾在邺城拓展生意的重要合作伙伴。
首节 上一节 1290/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