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276节


这位中年人被宇文温刺激得方寸大乱,甚至有不顾脸面挽袖子动手的预兆,也亏得宇文温知道分寸,及时做出让步,才没演化成“武谏”。

以宇文温的视角,崔达拏的战斗力大概有“一鹅”或者“一点五鹅”,打起来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但对方毕竟是监军长史,真要打起来其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王何故与崔长史斗气?万一把崔长史气出病来总归是不好的...”

杨济有些无奈的劝解,他发现宇文温有时候像顽童,专门惹是生非与人怄气,这一点让杨济哭笑不得,毕竟作为一个众人追随的主公,这也太...太...

“寡人是不是望之不似人君?呵呵!”宇文温不以为然,不介意在杨济面前稍微透露自己的野心,“虚名要来有什么用!”

“可是演戏演太多,就怕假戏真做...”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从古至今,有哪个皇帝是靠德行出众上位的!文臣武将跟在身边打江山是为了子孙后代富贵,不是为了做圣人门徒!”

“大王,过犹不及,不然一旦名声狼藉,日后何以和世子分庭...”

见着宇文温瞪着自己,杨济识相的收声,这个时候说起这种话题确实有些不合适,正尴尬间,宇文温开口打破沉默:“岭表之事,你有何看法?”

“大王,下官愿留守岭表。”

“嗯,寡人会上表举荐你为广州总管。”

说到这里,宇文温笑起来:“岭表瘴气重,你多保重些,就任之后呢,找个时间赶紧下聘礼把冼娘子娶过门,这样一来你便有了嫌疑,有理由上表自劾,说不合适当广州总管,届时朝廷自然会另有任用。”

“你有了当总管的履历,寡人再运作起来就方便许多。”

对于宇文温的小算盘,杨济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自己娶了冼娘子,恐怕无法让朝廷因为担心他勾结冯冼氏而调任。

“光这件事当然火候不够,那就自污啊!大肆置办产业,拉拢冯冼氏族人入伙做买卖,让朝廷觉得有点不像话,到时候不就把你调走了?”

“这种自污的事情要把握火候,不要弄巧成拙被人锁拿进京罢官夺爵,尺度的掌握你应该游刃有余,不用寡人教了吧?对了,还要多纳几个妾,日夜笙歌!”

宇文温忽然说到这种话题,让杨济有些尴尬,见着这位洁身自好打算做好男人,宇文温无名火起:“干什么?你想做圣人?那寡人成什么了?嗯?!”

“这种想法很危险啊!不要老想着洁身自好,这样让寡人很为难,你明不明白?”

“不是说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么?自污一下都不肯,寡人很怀疑你的诚意!”

他要杨济识大体顾大局,要为他分忧,要为他的布局做出一些名誉上的牺牲,当然话是这么说,其实宇文温的内心想法却是:

红花须得绿叶扶,我当然是伟光正的主公,那就得许多“有缺陷”的手下来衬托,你是渣男,就愈发凸显我是好男人,结果呢?

你,不贪财、不纳妾,不置办产业,衣食住行十分简朴不寻欢作乐,往来的都是正人君子,如此伟光正的做派,十足好男人一个。

我,产业无数,妻妾成群(远景规划),锦衣玉食追求享受,还和郑译这种奸臣过从甚密,如此强烈的反差,岂不是衬托出我这个主公很猥琐,贪财好色、和狐朋狗友狼狈为奸,十足渣男一个?

居然让主公变成绿叶当衬托,这样子做人属下,你的良心在哪里,还有没有职业道德啊!!

第六十三章 忧虑

话不投机半句多,杨济被宇文温抢白得无语,但又无法拂袖而去,只能想办法转移话题但一直转移不了,他来到这个时代二十多年,行走权贵之间游刃有余,结果却拿宇文温没办法。

“少东拉西扯,你可以洁身自好,但是妻儿总不能不食烟火吧?以你的军功,冼氏迟早是诰命夫人,到时候和其他夫人们交际时什么都不懂,十足村妇一个,那样就长脸了?”

“好,怕丢脸就关府里,哪都不让去,闭门谢客也不是不行,可这样有意思么?儿子呢?儿子怎么办?不跟其他权贵子弟交往,不知人情世故,以后你走了,谁来帮衬他?”

“你不要看寡人!寡人将来必定儿孙满堂,忙得很,没空照应你的儿孙!”

见着宇文温越说越离谱,杨济决定使出绝招:“大王可知金刀之谶的由来?”

“不就是卯金刀刘么?不就是刘氏复兴那套骗人的谶语么?你这样岔开话题有意思么?有意思么?”宇文温冷笑着,不以为意。

“寡人再说一遍,你迟早会有妻儿,不要老想着洁身自好,要多为妻儿着想!”

杨济忽作高深莫测状:“大王可知刘举和李弘?”

“扯,你就扯!寡人....呃?刘举和李弘?李弘...不是唐高宗李治的儿子么,你怎么扯到这里来了?”

成功将宇文温注意力转移,杨济赶紧趁热打铁:“大王,李治这是为了应谶...”

“继续,继续扯。”

“大王还记得隋末的谶语或童谣么?”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宇文温答得很畅快,隋唐演义的故事广为人知,隋末唐初的群英荟萃,相关的历史背景(故事背景)他大概记得。

“大王还记得哪些童谣?”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还有‘杨花落、梨花开’...这种骗人的把戏你不会相信了吧?”

宇文温对谶语、童谣完全不感兴趣,这纯粹是附会之言,不过在隋末乱世倒颇为兴盛,随后的李唐推波助澜,就是为证明“桃李子”得天下是天意。

杨济又问:“大王可知‘白杨树下一池水,决之则是流,不决则为沥’?”

“嗯?流...沥...莫非是刘和李?”

“正是,此童谣意指杨家的天下,要么归姓刘的,要么归姓李的。”

“所以就有了刘举、李弘这种救世主?”
首节 上一节 127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