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267节


“说得好,能有如此眼光,真是不枉费寡人带着你们在岭表转了一大圈。”

宇文温对李慧等人的眼光很赞赏,因为这就是他在规划的方案,要为黄州乃至相邻地区的布坊、染坊开辟新的市场,眼光放在中原还不够,广大的岭表地区,才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肥沃土地。

“寡人多次说过,若想要赚大钱,低买高卖做中间商是最划算的,但其他人很难从这样的行为中获益,而黄州的作坊却不同,东家赚钱的同时,也让许多人从中受益。”

“这几年黄州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黄州布已经渐渐有了名气,但这还不够,因为水力纺织迟早要普及,没有了价格优势,黄州布只能靠印染来保持优势。”

“但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没人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许印染的秘密,会在哪一天被人偷了去,到时候该怎么办?作坊的东家、伙计该怎么办,他们雇佣的工人该怎么办?”

“黄州的人气,是靠着一个个作坊、养殖场凝聚起来的,作坊、养殖场完了,人心也就散了,当年那个破破烂烂的西阳城,你们还记得它的模样么?”

李慧和同伴点点头,他们从小在西阳长大,当然记得当年西阳城的破烂模样,和今日的西阳城比起来,那就是天壤之别,没人想回到过去。

“所以寡人要为黄州作坊开辟新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在哪里?在这烟瘴之地的岭表!”

“说到岭表,别人闻之色变、望而却步,最多想到来番禹收购海外奇珍异宝运回中原倒卖,但其实这是他们眼光狭窄,因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买卖可以赚大钱,所以只要抢占了这个市场,黄州的商贾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光靠卖布卖染料远远不够,你们还想到了什么,都说来听听。”

见着宇文温肯定了自己的看法,李慧十分激动,和同伴一起畅所欲言,之前只是他们私下构思的一个大胆想法,如今全盘托出。

岭表总被人说成是化外之地,但实际上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俚僚人,并不都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他们同样要穿衣吃饭,而让李慧等人意外的是,岭表的葛、麻产量之高出乎他们意料。

甚至连交州也有很多地方种植葛、麻,也正是有了如此多的原料,岭表交广的纺织业才十分发达。

而随着水力纺织的普及,身处山南、淮南交界处的黄州,各布坊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收购葛、麻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因为别的地方也会大量收购,造成葛、麻供不应求。

所以黄州布坊的眼光要放远一些,岭表不但成为销售黄州布的市场,也要成为黄州布所需葛、麻的来源地,那该怎么做呢?

“大王已经收拢了冯冼氏、陈氏、宁氏这岭表三豪族的人心,想来有他们的帮忙,我们黄州商贾便能够捷足先登。”

“草民觉得,可以将黄州布大规模向岭表倾销,只要不亏本甚至亏小本都行,先用彩布挤垮本地彩布,然后搭售素布,把广州及其周边的小手工布坊全部挤垮!”

“到时候,我们以合理价格大规模收购岭表出产的葛、麻,运回黄州纺织成布,即便因为路途遥远导致成本大幅上涨,但只要葛、麻充足,我们一样可以控制成本。”

“在岭表各地收购葛、麻的商队,可以同时收购石蜜等岭表特产,顺带着销售黄州的货物,这样一来,可以抵消一部分因为运输葛、麻产生的高额运费,这样也能降低成本。”

“而一个往来大庾岭南北并且深入岭表的庞大商路,就掌握在黄州商贾的手中,靠着这条商路,别的作坊、商贾也能发财。”

“这只是仅对陆路而言,若是能够和冯冼氏合作,借助他们的船队,开辟往返于黄州西阳、江州湓口、江南建康、扬州广陵、丰州候安、广州番禹的海路航线,运输成本会大降。”

“草民等几人粗略算过成本,觉得即便是陆路运输,这种做法也十分可行,只要掌握了岭表葛、麻的货源,就能在将来的纺织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可以的话,素布压价来个薄利多销,彩布维持价格不变,有岭表充足的葛、麻原料做后盾,黄州布坊的纺织成本可以平稳控制,只要坚持数年低价倾销,周边地区的布坊没多少个能撑上几年!”

说到这里,几个年轻人兴奋得面色发红,这种念头他们还没跟自家阿耶说起,此时一股脑交代出来,就是想知道能不能获得西阳王的青睐。

他们都是家中庶子,家业最丰厚的那一部分是没指望继承了,而家族资源有限,不可能支持他们入仕或者从军建功立业,所以一切只能靠自己。

可总是跟在阿耶身后唯唯诺诺,何时又能出头?

“啪啪啪啪”宇文温拍起手来,饶有趣味的看着面前这几个年轻人,对方的眼光之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但这还不够。

“说得不错,但你们的眼光,仅此而已么?!”

听得宇文温这么一问,李慧等人先是一愣,然后亢奋起来:

“大王!草民以为,葛布、麻布再好,也比不过吉贝布,所以黄州布坊应该派人来岭表,到交广甚至崖州等地学习吉贝的纺织术。”

“中原未见吉贝广泛种植,遑论吉贝布的纺织,而吉贝在岭表交广地区已寻常可见,若能以此为原料,水力纺织吉贝布成功,再琢磨出吉贝布的印染工艺,如此一来,没有哪里的布坊,能和黄州布坊抗衡!”

第五十五章 皮毛

典冲城南郊外,一处名为“温公垒”的土丘上,西阳王宇文温正在遛鸟,金鸟笼里是一只白鹦鹉,这鹦鹉是林邑所产,浑身雪白样貌独特,与中原鹦鹉大有不同。

林邑国的鹦鹉是“特产”,历次向中原朝廷进献方物时,大多有林邑鹦鹉的身影,而宇文温手中这只鹦鹉十分聪明,已经学会了“天下太平”这句话。

典冲作为林邑国都自然有很多好东西,宇文温不会忘了把大头留给上位者,免得日后有人借机生事,而既然要奉迎上面,那就得有祥瑞。

周国统一中原在即,会说“天下太平”的林邑白鹦鹉,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祥瑞,宇文温打算将这鸟儿送到邺城进献皇帝,至于这祥瑞在北地能活多久,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掐指一算,周军应该已经拿下建康,陈国灭亡中原一统,数百年的南北对峙,就要在今年结束,而乱世能就此结束么?宇文温可不敢乐观。

中原一统,声望达到巅峰的尉迟丞相,距离受九锡恐怕也不远了,而自东汉末年起,受九锡就是改朝换代的前奏,所以留给宇文温的时间不多了。

他把鸟笼交给养鸟人,捋了捋披风,看着北面的典冲城,又看看所处之地周围的景色。

温公垒,这地名的中原文化气息浓厚,当然有一番来历,大概两百多年前,晋国(东晋)的交州刺史温放之,领兵讨伐林邑国,一直攻到典冲城外。

当时的典冲城还没有后来的规模,林邑军队据城死守,而晋军也到了强弩之末,林邑王派人求和,主帅温放之就坡下驴,在城南郊外的晋军大营内接受了林邑使者递交的降书,随后退兵。

当然,这对两边来说都是权宜之计,而晋军扎营之处的土丘,便被人称呼为“温公垒”,两百多年后,另一位“温”站在此处,只叹时光飞逝,中原朝廷依旧无法平定林邑国。

两百多年前兵临城下的晋军撤了,一百多年前攻破典冲的宋军也撤了,如今攻破典冲的周军也得撤退,任由林邑军队“光复”国都,依旧占据日南之地。

是将士们不够骁勇善战么?不是。

是主帅畏敌如虎么?也不是。
首节 上一节 126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