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048节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郑译觉得天子往后应该会依靠宗室,所以杞王父子三人的前景看好,但前提是过得了尉迟氏这个坎。

双方的矛盾若是弄不好,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到时候又得选边站,一旦选错就没有回旋余地了,郑译想到这里不由得头痛。

如果双方真的撕破脸爆冲突,他当然希望宇文温赢,但宗室这边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所以他决定还是在长安守先帝陵墓,守上几年待得尘埃落定后再说。

或者是再赌一把?

想到这里,郑译的心砰砰跳起来,他若是要赌自然要豪赌,赌注全压在宇文温这边,一旦成功,那么获利之大可是能够预见的。

宇文温极其能赚钱,在黄州都能弄得风生水起,区区一个皮影戏剧院,开业大酬宾时每日进项数十贯,这还是他离开西阳赶往邺城前的数字,如今应该已经正常营业,想来进项会更多。

郑译知道对于宇文温来说,皮影戏不过九牛一毛,他跟着“分红”的收益可比受贿划算多了,若是以后宗室真的赢了,宇文温有更多赚钱的机会,那他同样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这可比受贿能得到的钱要多得多!

然而要赌就得有本钱,他有足够的本钱么?

当然有,郑译出身荧阳郑氏,虽然他本人现在名声狼藉,但真要豁出去还是能说动一些族人的,无非就是决心和利益的大小如何。

然而这场豪赌若是输了,搞不好他全家都要死绝。

赌还是不赌?这是个问题,也是如今朝中许多大臣面临的问题。

当年杨坚以隋代周,许多人随大流成了隋国臣子,结果去年周军攻入关中,随后形势大变,这些人中许多人随波逐流又成了周国臣子,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因为大节有亏,加上丞相一系人才济济,他们不太有机会得到重用,宗室这边倒是积极拉拢,但许多人都有顾虑,毕竟宗室和丞相之间的实力差距有些大。

万一真有翻脸的那天,没有谁想站在失败者一边,所以很多人都在纠结,或者干脆避而远之:不管是谁当皇帝,反正小日子照过即可。

实在不行就赋闲在家,保得性命比什么都重要,毕竟不到十年时间,就生这么多变故,任谁都心里不住打鼓。

大象二年,杨坚辅政,反对他的那些人被杀了一批,支持他的人又被尉迟迥杀了一批;后来战火纷飞六七年,兵败身亡的连带着家破人亡;后来周国灭隋,又是一拨人丢了性命。

折腾来折腾去,真是让人苦不堪言,郑译对未来局势的展有些捉摸不透,所以刚冒出的想法,渐渐也不那么坚定了。

就在他心事重重的时候,察觉马车明显慢了下来,正要问车夫出了何事,却透过车窗看到街边人头攒动,似乎许多人正聚集在一处店铺外围观着什么。

店里伙计为了积累人气,拼命喊着:“玻璃窗,玻璃窗,大家快来看看,是山南黄州的玻璃窗!”

第八十八章 潜移默化

西阳城,西阳王府,工匠们正在安装玻璃窗,王府长史李纲在各处安装地点巡视,严格监督玻璃窗所用玻璃尺寸是否符合规定,决不许有逾制的情况生。

朝廷派来的使者刚走,他们此行送来的公文,专门对玻璃窗的安装做出了答复:不得过进贡皇宫的玻璃片规格,也就是一尺见方,厚度随意。

皇帝所用之物当然是最好的,虽然玻璃窗没有先例可循,朝廷也没打算禁止民间使用玻璃窗,但本着这一原则,皇宫以外安装的玻璃窗,其玻璃片的尺寸自然要小上一些。

使者日行二百里,只花了七日便从邺城抵达西阳,有了朝廷的“最新指示”,早已准备就绪的黄州玻璃窑,全力以赴制作玻璃片,西阳城里的官宦人家开始酝酿更换玻璃窗。

前提是能买得到玻璃片,山南的需求也是很旺盛的,除去各类官衙和官宦人家不说,各地大户已经闻风而动了。

黄州的玻璃窑分官窑和民窑,都是新投产的窑炉,官窑所产玻璃片优先供应京城,皇宫的需求量很大,而丞相等一众权贵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想到官窑买玻璃得排到数月之后。

但西阳王府是例外,因为西阳王名下就有玻璃窑,得朝廷认可之后第一时间更换府里的窗户,当然这笔费用得西阳王府自行承担。

李纲转到东坊幕府,幕府佐官办公场所也在更换玻璃窗,一众佐官正围在旁边叽叽喳喳议论着。

“真的透明啊!这样的话,室内采光明显好许多。”

“如此一来,到了冬季不用开窗也能保证光照,不怕寒风彻骨了。”

“哎哎哎,我听说这样一块玻璃片,外面市价都涨到九百文一块了,做一扇窗户少说都得十几贯,这也太贵了。”

“贵?你就算有钱买还不一定马上就能买到,官窑是别想了,西阳城就四家民窑,按着先来后到,排队都得排到几个月后!”

远远看见李刚往这边过来,众人如鸟兽散,回到各人位置装模作样处理事务,不过那股新鲜劲头还在,时不时看看窗边正在安装的玻璃窗。

西阳王真是阔气,不但王府里大规模更换玻璃窗,连带着幕府办公场所也换了,虽然玻璃片的成本不会是九百文一块,但换上这么多玻璃窗,想来花费不菲。

其实窗户换不换,都不会影响到幕府的运作,但西阳王却毫不吝啬,让佐官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亲朋好友那里平添了谈资。

加上幕府伙房那不错的伙食,以及条件不错的宿舍,西阳王作为府主,对他们这些幕僚的关照可真是不错,尤其是“代购”。

见着李纲转出院子,幕僚们松了口气,室内气氛再度热络起来,这大半年下来,他们做“代购”,可是赚了不少钱。

布匹、书籍、纸张、羽绒、白瓷,只要揣着轻飘飘的流通券多往街肆跑,每月做代购赚的钱补贴家用后,还能剩不少,娶媳妇的聘礼可都指望代购了!

“我跟你们说,本月城里各镖行又有打折活动...”

一人拿出几张宣传纸,开始眉飞色舞的分析起来,他们做代购的如今就靠着镖行“送货”,虽然去得越远费用就越高,但细细算下来还有得赚。

“呐,襄阳那边呢,最近缺羽绒,尤其是鸭绒...”

“这不能吧!前几日襄州的几位大掌柜刚把黄州的鸭绒扫了一遍,还要?”

“这你就不懂了吧?他们是转手买到梁州汉中那边!那里的山蛮...呃,山民钱不多,但受得住鸭骚味,愿意拿山货来换。”

“扯谈吧!那些头人、寨主、洞主喜欢鸭骚味?”
首节 上一节 1048/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