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984节
而商会,也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管理和约束,包括扶持。
不过这件事不急,等到年后再操办也不晚,朱瞻基也还要找一个合格的官员来牵头。
这个人不能死板,一心打压商人,也不能太愚蠢,被商人们耍的团团转。
王彦这个时候带着几个小太监走了过来。“殿下,人都到齐了,时辰也差不多了,开席吧……”
朱瞻基点了点头,吩咐道:“传膳……”
年三十的团年饭,最热闹的不是大人这里,而是朱瞻基的一帮孩子那里。他们到了过年,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今日宫中难得这么热闹,连张贵妃都带着一帮后宫的妃子们参加了宴会。她们都是没有自己骨肉的女人,对一帮孩子,眼睛看到都拔不出来了。
宫中的女人都是母以子贵,所有女人都对孩子迁就无比,今天又是过年,这十几个孩子就大闹天宫了。
朱瞻基却没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吃过晚饭,他就带领成年宗室来到了太庙,开始祭祖。
这一天晚上,应天府百姓欢度春节,鞭炮声不断。
朱瞻基却几乎一夜没睡,祭祖之后就又准备第二天祭天地,祭社稷。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这一个是年头,一个是年尾,两场祭祀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过节,或者大胜祭祀,都没有这两天的仪式更重要。
而且,到了天亮,还有今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这次的大朝会不会议论政事,主要是会见各国使节,会见各级官员,发布永乐十九年的施政纲领等政策性命令。
但是一场大朝会,要会见几百个人,每个人要说不同的话,有些该夸,有些人需要批评。
虽然一切事务都被鸿胪寺,礼部,吏部,通政司,內监联合起来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朱瞻基一个人来经历,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辰时,永乐十九年的第一场大朝会如期举行,先是文武百官,各国使节共同向朱瞻基跪拜,恭贺新年。
随后,朱瞻基让王彦宣读了《国家与民族》一书的节选内容,并且发布了十九年安定为主,为西征资源倾斜的治政思路。
朱瞻基第一个会见的就是东瀛的王妃秋子与明仁。因为明仁是朱瞻基的种,东瀛王室这几年的日子也过的很是舒坦。
不过称光如今已经病入膏肓,几乎不能认人,只是还剩最后一口气。
如今东瀛王室的经济大权已经控制在小松宫亲王与伏见宫亲王的手里,他们会一直把持府中事务到明仁成年亲政。
如今大明虽然优待东瀛王室,但是他们在大明如同无根漂萍,自然是不甘心的。
为了能够让大明履行承诺,十年后放回东瀛,他们哪怕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也不敢声张。
朱瞻基当然不会在乎他们,这几个亲王,以后就是放回东瀛,也不会让他们好过。
朱瞻基一定会将他们牢牢控制住,等到明仁在大明长到十八岁,让他回去了以后就能直接掌权。
今天虽然不是合适的场合,但是其他人也不敢偷听朱瞻基跟秋子的对话,朱瞻基直接把自己的意思跟秋子言明,最后说道:“过了十五,宫里的孩子们就要到下马桥农庄接受教育了,你让明仁也来就学。他虽然不能直接当孤的儿子,但是今后,孤也不会亏待了他。”
秋子含情脉脉地看着朱瞻基,低声道:“殿下,那妾身呢?难道还要妾身回东瀛不成?”
“等明仁十八岁,你自然是要陪他回去,到东瀛当皇太后,比留在应天府更自在。今后明仁来下马桥进学,我在下马桥给你们母子安排一处小院,也能经常去看看你们。”
秋子听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眉头舒展了开来。她今年也不过二十一岁,正是最美的花季。但是自己的丈夫病入膏肓,朱瞻基又不方便跟她相见,一直独守空房。
想想这种日子,对她也确实残忍。
(不好意思,这几天到处朋友回老家,天天应酬不断,前天,昨天,今天都推不掉的应酬,结果……我以后尽量保证不断更,每天能给书友们写一段。)
第一一四章 计划
正月初一大朝会的最后,朱瞻基接见的是孔家一行。
因为《国家与民族》的编撰,朱瞻基这次对孔家的人和蔼了许多,不仅和声和气地接见了他们,还给孔彦缙恢复了衍圣公的爵位。
孔家能按照朱瞻基的意思,从儒家经典,周易里面用古文典意衍伸出国家与民族的理论,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恢复爵位。
朱瞻基现在还用的上孔家,自然不介意给他们一点甜头。
他们毕竟是圣人之后,从他们口中说出的话,具有权威性。这一点,就是大明第一才子解缙都比不上的。
他们编出来的《国家与民族》一书,这次一经刊印,就会成为整个大明的理论思想指导,这份功劳,比打了一个大胜仗,征服一个国家都要大。
今后,不管是谁,如果是本民族内部的纷争也就算了,要是再有异族入侵,恐怕没有人敢在投靠敌人。
这个时代的人,比后世更加单纯,也比后世更加纯粹。
在没有民族大义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为了家族投靠异族,但是有了理论思想的指导,人们就会被这种道德礼仪限制住。
只要没有汉奸,中华民族,永远不会被一个异族征服。
而这次善待孔家,也让朱瞻基在士林中的名声好了许多。
今年五月,朱瞻基直接瓦解孔家,虽然没有什么反弹,但是这对他的名声影响并不好。
不过这件事不急,等到年后再操办也不晚,朱瞻基也还要找一个合格的官员来牵头。
这个人不能死板,一心打压商人,也不能太愚蠢,被商人们耍的团团转。
王彦这个时候带着几个小太监走了过来。“殿下,人都到齐了,时辰也差不多了,开席吧……”
朱瞻基点了点头,吩咐道:“传膳……”
年三十的团年饭,最热闹的不是大人这里,而是朱瞻基的一帮孩子那里。他们到了过年,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今日宫中难得这么热闹,连张贵妃都带着一帮后宫的妃子们参加了宴会。她们都是没有自己骨肉的女人,对一帮孩子,眼睛看到都拔不出来了。
宫中的女人都是母以子贵,所有女人都对孩子迁就无比,今天又是过年,这十几个孩子就大闹天宫了。
朱瞻基却没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吃过晚饭,他就带领成年宗室来到了太庙,开始祭祖。
这一天晚上,应天府百姓欢度春节,鞭炮声不断。
朱瞻基却几乎一夜没睡,祭祖之后就又准备第二天祭天地,祭社稷。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这一个是年头,一个是年尾,两场祭祀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过节,或者大胜祭祀,都没有这两天的仪式更重要。
而且,到了天亮,还有今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这次的大朝会不会议论政事,主要是会见各国使节,会见各级官员,发布永乐十九年的施政纲领等政策性命令。
但是一场大朝会,要会见几百个人,每个人要说不同的话,有些该夸,有些人需要批评。
虽然一切事务都被鸿胪寺,礼部,吏部,通政司,內监联合起来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朱瞻基一个人来经历,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辰时,永乐十九年的第一场大朝会如期举行,先是文武百官,各国使节共同向朱瞻基跪拜,恭贺新年。
随后,朱瞻基让王彦宣读了《国家与民族》一书的节选内容,并且发布了十九年安定为主,为西征资源倾斜的治政思路。
朱瞻基第一个会见的就是东瀛的王妃秋子与明仁。因为明仁是朱瞻基的种,东瀛王室这几年的日子也过的很是舒坦。
不过称光如今已经病入膏肓,几乎不能认人,只是还剩最后一口气。
如今东瀛王室的经济大权已经控制在小松宫亲王与伏见宫亲王的手里,他们会一直把持府中事务到明仁成年亲政。
如今大明虽然优待东瀛王室,但是他们在大明如同无根漂萍,自然是不甘心的。
为了能够让大明履行承诺,十年后放回东瀛,他们哪怕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也不敢声张。
朱瞻基当然不会在乎他们,这几个亲王,以后就是放回东瀛,也不会让他们好过。
朱瞻基一定会将他们牢牢控制住,等到明仁在大明长到十八岁,让他回去了以后就能直接掌权。
今天虽然不是合适的场合,但是其他人也不敢偷听朱瞻基跟秋子的对话,朱瞻基直接把自己的意思跟秋子言明,最后说道:“过了十五,宫里的孩子们就要到下马桥农庄接受教育了,你让明仁也来就学。他虽然不能直接当孤的儿子,但是今后,孤也不会亏待了他。”
秋子含情脉脉地看着朱瞻基,低声道:“殿下,那妾身呢?难道还要妾身回东瀛不成?”
“等明仁十八岁,你自然是要陪他回去,到东瀛当皇太后,比留在应天府更自在。今后明仁来下马桥进学,我在下马桥给你们母子安排一处小院,也能经常去看看你们。”
秋子听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眉头舒展了开来。她今年也不过二十一岁,正是最美的花季。但是自己的丈夫病入膏肓,朱瞻基又不方便跟她相见,一直独守空房。
想想这种日子,对她也确实残忍。
(不好意思,这几天到处朋友回老家,天天应酬不断,前天,昨天,今天都推不掉的应酬,结果……我以后尽量保证不断更,每天能给书友们写一段。)
第一一四章 计划
正月初一大朝会的最后,朱瞻基接见的是孔家一行。
因为《国家与民族》的编撰,朱瞻基这次对孔家的人和蔼了许多,不仅和声和气地接见了他们,还给孔彦缙恢复了衍圣公的爵位。
孔家能按照朱瞻基的意思,从儒家经典,周易里面用古文典意衍伸出国家与民族的理论,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恢复爵位。
朱瞻基现在还用的上孔家,自然不介意给他们一点甜头。
他们毕竟是圣人之后,从他们口中说出的话,具有权威性。这一点,就是大明第一才子解缙都比不上的。
他们编出来的《国家与民族》一书,这次一经刊印,就会成为整个大明的理论思想指导,这份功劳,比打了一个大胜仗,征服一个国家都要大。
今后,不管是谁,如果是本民族内部的纷争也就算了,要是再有异族入侵,恐怕没有人敢在投靠敌人。
这个时代的人,比后世更加单纯,也比后世更加纯粹。
在没有民族大义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为了家族投靠异族,但是有了理论思想的指导,人们就会被这种道德礼仪限制住。
只要没有汉奸,中华民族,永远不会被一个异族征服。
而这次善待孔家,也让朱瞻基在士林中的名声好了许多。
今年五月,朱瞻基直接瓦解孔家,虽然没有什么反弹,但是这对他的名声影响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