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859节
李庆一听,立刻抱拳道:“臣奏请殿下禁止民间商户,一切划归內监,更要禁止勋贵,百官从商。”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码归一码,经济需要活跃,这一点是不会更改的。整肃吏治,却不能因噎废食。”
李庆是个清官,对贪官深恶痛绝,自己家人也没有做生意的,家乡也只有八十亩官田。
这对一个三品大臣来说,是极为难得的。但是他看不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所以这方面必须要跟他说清楚。
朱瞻基问道:“爱卿以为,这天下财富是有数的吗?”
受儒家影响,李庆内心是这样认为的,却不敢这样回答。因为人人都看得出,以前的大明连官员俸禄都发不起,只是以粮食代替。但是这些年来,钱财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俸禄都是直接通过银行发放,根本不欠了。
李庆原本以为这些金银都是从海外流入,所以增加了体量。
但是,他再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财政状况,就越发迷糊了。
例如南宋,仅以半壁江山,每年收税五千万贯,相当于现在的将近两倍。而且那个时候,大部分财富还被辽国,蒙元给抢跑了。
那这些钱财是从哪里来的呢?
不懂经济,他就不敢随便回话,老实说道:“臣愚鲁,一直疑惑不解。”
朱瞻基笑道:“术业有专攻,爱卿在查案,办案,搜集证据方面的能力,都还是很让孤放心的。
但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在稳定的基础上给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所以不能因为查案,就影响太平,也不能因为查案,就影响发展。
如今的左都御史刘观虽然不比方宾一样贪婪,但是这些年来,他也做了不少亏心事,孤这里搜集到的关于他的证据就有一大堆。
如今已经五月,各地河流险情即将出现,虽然这些年有了水泥,不少河道疏浚,加固已经有了改善,但是还不够。
孤欲让工部尚书宋礼,左都御史刘观分别前往南北二地,督抚防洪。你膳后就去找锦衣卫杨章德,问他要一些关于刘观的证据,孤要你在两个月之内,将刘观这些年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案情全部厘清,能做到吗?”
虽然朱瞻基没有说,但是现在要拿下一个左都御史,还是让他主办,他要不知道这是为他腾路,那就白活了这么多年了。
说起来,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虽然比不上六部堂官,却是更让他喜欢的职位,因为他的特长就是查案。
所以他立即跪拜道:“臣粉身碎骨,纵死无憾。”
“孤是喜欢讲道理,讲法度的,只要你不自取灭亡,走上歪路,孤保你一世无忧。你要谨记,查案是为了去除伤疤,但是不能影响了身体的安危。”
朱瞻基再一次交待,也让李庆真的记住了。朱瞻基很怕他这个二愣子为了查案,闹的天下大乱,查案可以,却不能影响大明的稳定与发展,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留李庆吃了午饭,王彦也已打发了信使前往林州传令。
朱瞻基一刻都没有休息,直接让人安排了船,准备前往新江口水师。
今年的南信风来的晚一些,一直到了五月,风势才稳了下来。主要是因为山东粮食大案,导致了朝廷调粮又重新安排,所以第二舰队出海探寻东洲,一直拖延到了现在。
美洲是必须要去了,没有橡胶,就没有橡胶车轮,这让如今大明的运输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
木制车轮的承载量有限,六个车轮的重型马车,只能载重四千斤左右。就这,车轮还经常损坏。
如今的驿道,国道线上,隔一段距离就是一个马车修理铺,不设置还不行。
有了橡胶车轮,运力立即可以提升十倍,这种生产力的利用,能解放大量人手。
在船上小憩了一会儿,朱瞻基抵达新江口水师的时候,又变的精力充沛了。
新江口水师这里,孟瑛已经率领船队前往南洲了。新江口水师就以指挥使牛壮为主,目前正在积极的训练之中。
除了新江口水师,在京城朱瞻基还设置了夹江水师,幕府山水师,上游的江宁水师,下游的镇江水师,扬州水师。
这六大水师共计三万多人,加上三个水师还下管的地方运河水兵,总人数达到了五万人。
在新幼军还没有被训练出来之前,这股力量是除了羽林卫之外,最让朱瞻基放心的。
前往东洲的第一水师人员并不多,主要是以第二水师人员为主。而且曾经随朱瞻基一起前往欧洲的人员,这一次基本上都不会调用,挑选没有出过海的人员前往。
舰队的两大主帅以候显为主,易信为辅,随同舰队出海的內监人员这次也少了许多,因为在美洲,能跟大明做生意的部落并不多。
而且这次大明舰队出征的目的,是以抢掠和征服为主。
王景弘其实很想出去,但是朱瞻基没有放他出去。郑和现在管理海军,离不开他。目前能有管理一个大舰队的能力的大将,就只有王景弘了。
朱棣西征,如果一切顺利还好,要是战事不利,能让朱瞻基放心的大将就只有他。
从大明到波斯湾,这几万里的海路安全,必须要有一个完全信赖的人才能放心。
所以王景弘必须要留在大明,朱棣的安全,可要比探寻东洲更重要。
候显如今已经驻扎在了新江口水师,跟他一样,易信这几个月也是老老实实在京城筹备舰队出海,不敢再分心到他的中联伯府。
这也是聪明之举,要不然,他这个中联伯还没有当热乎,朱瞻基就会直接削了他。
苏南因为在出海过程中的数次小功,回来之后已经晋升了守备。而走了狗屎运的段仁志,在南洲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大金矿,加上几次小功,回来也被晋升了千总。
马德钟没有段仁志的运气,也没有苏南的稳重,因为没有经历大的战事,立功不多,职衔没有晋升。
但是因为孔家的案子,朱瞻基因为他这件案子在逼的孔府低头的过程中比较重要,所以记住了他的功劳,特意提拔他升了千总。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码归一码,经济需要活跃,这一点是不会更改的。整肃吏治,却不能因噎废食。”
李庆是个清官,对贪官深恶痛绝,自己家人也没有做生意的,家乡也只有八十亩官田。
这对一个三品大臣来说,是极为难得的。但是他看不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所以这方面必须要跟他说清楚。
朱瞻基问道:“爱卿以为,这天下财富是有数的吗?”
受儒家影响,李庆内心是这样认为的,却不敢这样回答。因为人人都看得出,以前的大明连官员俸禄都发不起,只是以粮食代替。但是这些年来,钱财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俸禄都是直接通过银行发放,根本不欠了。
李庆原本以为这些金银都是从海外流入,所以增加了体量。
但是,他再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财政状况,就越发迷糊了。
例如南宋,仅以半壁江山,每年收税五千万贯,相当于现在的将近两倍。而且那个时候,大部分财富还被辽国,蒙元给抢跑了。
那这些钱财是从哪里来的呢?
不懂经济,他就不敢随便回话,老实说道:“臣愚鲁,一直疑惑不解。”
朱瞻基笑道:“术业有专攻,爱卿在查案,办案,搜集证据方面的能力,都还是很让孤放心的。
但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在稳定的基础上给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所以不能因为查案,就影响太平,也不能因为查案,就影响发展。
如今的左都御史刘观虽然不比方宾一样贪婪,但是这些年来,他也做了不少亏心事,孤这里搜集到的关于他的证据就有一大堆。
如今已经五月,各地河流险情即将出现,虽然这些年有了水泥,不少河道疏浚,加固已经有了改善,但是还不够。
孤欲让工部尚书宋礼,左都御史刘观分别前往南北二地,督抚防洪。你膳后就去找锦衣卫杨章德,问他要一些关于刘观的证据,孤要你在两个月之内,将刘观这些年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案情全部厘清,能做到吗?”
虽然朱瞻基没有说,但是现在要拿下一个左都御史,还是让他主办,他要不知道这是为他腾路,那就白活了这么多年了。
说起来,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虽然比不上六部堂官,却是更让他喜欢的职位,因为他的特长就是查案。
所以他立即跪拜道:“臣粉身碎骨,纵死无憾。”
“孤是喜欢讲道理,讲法度的,只要你不自取灭亡,走上歪路,孤保你一世无忧。你要谨记,查案是为了去除伤疤,但是不能影响了身体的安危。”
朱瞻基再一次交待,也让李庆真的记住了。朱瞻基很怕他这个二愣子为了查案,闹的天下大乱,查案可以,却不能影响大明的稳定与发展,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留李庆吃了午饭,王彦也已打发了信使前往林州传令。
朱瞻基一刻都没有休息,直接让人安排了船,准备前往新江口水师。
今年的南信风来的晚一些,一直到了五月,风势才稳了下来。主要是因为山东粮食大案,导致了朝廷调粮又重新安排,所以第二舰队出海探寻东洲,一直拖延到了现在。
美洲是必须要去了,没有橡胶,就没有橡胶车轮,这让如今大明的运输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
木制车轮的承载量有限,六个车轮的重型马车,只能载重四千斤左右。就这,车轮还经常损坏。
如今的驿道,国道线上,隔一段距离就是一个马车修理铺,不设置还不行。
有了橡胶车轮,运力立即可以提升十倍,这种生产力的利用,能解放大量人手。
在船上小憩了一会儿,朱瞻基抵达新江口水师的时候,又变的精力充沛了。
新江口水师这里,孟瑛已经率领船队前往南洲了。新江口水师就以指挥使牛壮为主,目前正在积极的训练之中。
除了新江口水师,在京城朱瞻基还设置了夹江水师,幕府山水师,上游的江宁水师,下游的镇江水师,扬州水师。
这六大水师共计三万多人,加上三个水师还下管的地方运河水兵,总人数达到了五万人。
在新幼军还没有被训练出来之前,这股力量是除了羽林卫之外,最让朱瞻基放心的。
前往东洲的第一水师人员并不多,主要是以第二水师人员为主。而且曾经随朱瞻基一起前往欧洲的人员,这一次基本上都不会调用,挑选没有出过海的人员前往。
舰队的两大主帅以候显为主,易信为辅,随同舰队出海的內监人员这次也少了许多,因为在美洲,能跟大明做生意的部落并不多。
而且这次大明舰队出征的目的,是以抢掠和征服为主。
王景弘其实很想出去,但是朱瞻基没有放他出去。郑和现在管理海军,离不开他。目前能有管理一个大舰队的能力的大将,就只有王景弘了。
朱棣西征,如果一切顺利还好,要是战事不利,能让朱瞻基放心的大将就只有他。
从大明到波斯湾,这几万里的海路安全,必须要有一个完全信赖的人才能放心。
所以王景弘必须要留在大明,朱棣的安全,可要比探寻东洲更重要。
候显如今已经驻扎在了新江口水师,跟他一样,易信这几个月也是老老实实在京城筹备舰队出海,不敢再分心到他的中联伯府。
这也是聪明之举,要不然,他这个中联伯还没有当热乎,朱瞻基就会直接削了他。
苏南因为在出海过程中的数次小功,回来之后已经晋升了守备。而走了狗屎运的段仁志,在南洲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大金矿,加上几次小功,回来也被晋升了千总。
马德钟没有段仁志的运气,也没有苏南的稳重,因为没有经历大的战事,立功不多,职衔没有晋升。
但是因为孔家的案子,朱瞻基因为他这件案子在逼的孔府低头的过程中比较重要,所以记住了他的功劳,特意提拔他升了千总。